來源:樹兒微刊
每每說起高考,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很多忘不掉的往事!
高考影響和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
是許多中國人共同而有區別的記憶。
圖片故事
高考四十年
1966——1970年,因為文化大革命,新中國高等教育一度停止。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出台了《關於北京大學、清華大華(招生)試點報告》,各地參照執行,全國各大院校開始恢復招收「工農兵大學生」。
所謂工農兵大學生,就是從出身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中選拔,不用考試,也不限年齡,僅憑組織上推薦,即可入學。
從1970年到1976年,全國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82萬工農兵大學生。
中央人民銀行長周小川、作家賈平凹、梁曉聲、央視主持人敬一丹、社會學者李銀河、企業家王石等都曾是工農兵大學生。
1977年8月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決定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77年10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復高考,全國上下一片歡騰。
1977年冬天,中斷10餘年後
中國高考的車輪重新滾動
27萬餘人榮幸地成為「七七級」
(1978年春入學)
距今, 已過去43年!
在很多回憶中,眾多知青不約而同地用杜甫那句「漫捲詩書喜欲狂」形容當時的心情,因為它給了所有人新的希望。
點擊連結市委書記的高考,看哭了無數人
在複習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的情況下,很多人白天工作,夜裡點起煤油燈,拾起那些荒廢已達十餘年的功課。電影《高考1977》再現了這一場景。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別命題和組織考試,北京市考試共3天。
1977年12月11日,上海考生走進考場。
1977年,在北京,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高考之門終於開啟。在這個歷史的拐點上,許多人的命運改變了。
現任國務院總理(上排右一)和他的同學們。他也是在這一年參加了高考並被北京大學錄取。
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1978年高考,全國首次實施統一命題,分省錄取。自此,分省錄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現在。
1980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師在考場外鼓勵學生。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圖書館門口常見的景象。包括高考考生在內的學生,排隊等圖書館開門,為的是搶個閱覽室靠窗的位子。他們穿的大多是軍便裝、中山裝、兩用衫;背著帆布書包,腳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
點擊連結懷念,我們的童年
1982年7月6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張築生,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成為北京大學第一個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
1982年春,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畢業照。
198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抱著娃娃的年輕父母前來買各類課本或參考書。「文憑」開始變得更加重要,許多文革中耽誤了學業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補學歷兩副重擔。
1984年,英語正式成為高考科目。圖為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聯誼活動上的「英語角」用英語熱烈交談。
與此同時,英語熱不斷升溫。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圖為1986年農曆正月初一(春節),上海,恢復高考後求知的年輕人,圖書館自修室內座無虛席。
1994年,湖北三峽壩區三斗坪鎮東嶽廟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在全國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鄉親們紛紛來到他家祝賀,望軍不停地給大家夾菜以示感謝。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並軌,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0%,甚至50%。圖為1998年6月,河北遵化,備戰高考倒計時。衝刺階段,封閉式教學,至夜晚9時才下學。
點擊連結致參加高考的孩子們
1997年有二百八十萬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高校入學統考,「陪考大軍」中的一位母親向走出考場的女兒遞上飲料。
1997年7月28日,西安發榜了,許多高考生落榜。國家辦的大學數量有限,社會辦學的大學包括民辦大學便應運而生。這是諮詢會上,替兒子選學校的父母。
1999年高考,福州市三中考場,學生考畢走出考場。
2000年普通高校試行「春季招生考試」,北京考區為千餘名考生設置了54個考場。這是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考場的考生參加語文考試。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試點範圍不斷擴大;類型逐漸增多,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
2003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實驗中學考點答卷。從這一年開始,高考考期從7月提前至6月。
2007年6月8日,在武漢市首義路39中學高考點,一位考生趕到考場,被告之遲到4分鐘,不能進場,無奈母女二人在考點外痛哭。
2008年7月3日,四川地震災區延期高考舉行,德陽人民醫院的「病房考場」內,4名東汽中學考生正在填寫答題卡。
2012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學高考考點入口處,高考考生們正在依次進入考場。高二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打出事先準備好的助威牌,為高三學長們加油打氣。其中一句助威口號是考過「高富帥」戰勝「富二代」。
2012年6月25日,湖北省恩施市來鳳縣,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塊大幅「喜報」,一名胸戴大紅花的男生穿過天窗站立在一輛黑色轎車中,緊隨其後的是數十人組成的腰鼓隊,鬧市區行人紛紛駐足圍觀。據悉,楊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績,成為全縣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狀元。
2013年3月20日,中國美術學院閱卷教師正在給考生試卷評分。當年有8.5萬餘人報考中國美院,而本科生招生名額只有1700名。
2014年臨考前幾天,四川巴城部分學校考生用撕書扔書的方式釋放壓力,迎接高考。
2016年6月7日,在山東棗莊市台兒莊區一高考考點,交警「愛心服務車」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考生服務。當日,2016年全國高考拉開大幕。據教育部統計,當年全國高考人數共940萬人。
2016年6月7日,在湖北省秭歸縣第二高級中學考點,考生們相互鼓勁加油。
2016年6月7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高中考點,考務工作人員李誠在監控室監控。
2017年5月15日,甘肅天水,高三考生複習備戰高考。距離2017年全國高考只有20多天的時間了,十年寒窗的莘莘學子,即將走上考場。教室內的條幅上寫著「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被稱作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校門外,萬名家長與居民夾道歡送今年的高考考生們奔赴「前線」,以至於當地需要出動警車為送考大巴開道。
高考·印象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挺過了多少個三五年,依然做不完的模擬題。
戰前動員篇之百日誓師大會,最後一百天,士氣不能落,為夢想衝刺。
讓無數考生聞風喪膽的「數學帝」葛軍,考哭了52萬江蘇考生,朋友,你曾經經歷過高考數學的絕望嗎?
高考期間(6月7日至9日),考點周圍500米範圍內的建築工地全天禁止施工作業,一旦發現違規產生噪聲的施工行為,最高可處以3萬元的罰款。
靠近考點的地鐵車站,飲用水可以隨時索取,緊急情況可以使用綠色通道快速通行,考生需要緊急趕路的考生,可以向民警求助警車送考。
考點周圍道路還設立禁鳴、臨時繞行等交通標誌,,相關區域實施臨時交通管控,保證聽力考試有一個安靜環境。
還有親愛的爸媽,也在和你一起戰鬥,已經托關係給你找好了很硬的後台;
多少個日日夜夜並肩作戰,一場考試後也許再也聚不齊。說好考完一起通宵一起嗨,有些人,卻選擇默默離開。那一別,也許就是最後一面。
高考走過的這40年,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開啟了無數人的未來新篇,談談你的高考故事,說說高考給你帶來的歡樂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