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靈隱寺在網上公開招聘文員。
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被康熙帝賜名「雲林禪寺」的靈隱寺!
能夠在大名鼎鼎的靈隱寺里工作,是多少「佛系」少男少女的夢想啊!
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需不需要剃度,講不講究學歷?很多人都充滿了好奇...
這些還都得從靈隱寺上一次招聘開始說起。
2016年,靈隱寺公開在網上招聘!
招聘信息一出,就吸引了千人報名,最終一位名叫 趙蓮貴的90後小伙成功入職。
當時的趙蓮貴報名的時候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就此和靈隱寺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個時候趙蓮貴剛從珠海的大學畢業,畢業後他就開始負責當地一個政務的公眾號。
那個時候一個月四篇推文,趙蓮貴用自己敏銳的信息洞察力和夯實的文字功底將這個原本只有3、4萬粉絲的公眾號,運營到了20萬。
很有能力的他想要找尋下一個突破口,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卻想要他回到安徽老家。
就在這個時候,趙蓮貴看到了靈隱寺的招聘信息,就瞞著父母報了名。
本來他也沒報什麼希望,但誰想到,自己就應聘上了。
01
佛系入職:第一個交卷人
雖說是佛寺招聘,但是也是很嚴格的。
報名的人要參加筆試和面試兩項內容。這兩項內容都是在靈隱寺內舉行的...
根據趙蓮貴的回憶稱,先是筆試。
當時參加筆試的大約有上百人。
要求自己帶電腦,寺院內提供wifi,然後題目是根據設定好的主題為公眾號製作一篇宣傳稿件,發送到指定郵箱就行了。
這對於有3年工作經驗的趙蓮貴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於是他就快速的完成了任務。
並且還成為了第一個「交卷」的人。
敏銳的新聞觀察力和熟練的文筆,讓趙蓮貴順利的進入到了面試。
面試官由文宣部的工作人員以及寺廟的大師組成,一共四人,問的問題就是所有面試時都問的常規問題,沒有想像中的佛法和佛理這些。
最後會有師父出席,主要是看看眼緣。
就這樣,趙蓮貴被「佛緣」相中,突出重圍,成功入職靈隱寺。
入職成功後,靈隱寺還給他發了一條信息:
看了都讓人忍不住想回一句:阿彌陀佛!
02
佛系工作:一年瘦20斤
如果要問趙蓮貴在靈隱寺工作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那麼一定是一年內瘦20斤這件事情。
瘦這麼多並不是因為寺院的工作累,相反在這裡工作很輕鬆。
據趙蓮貴回憶說,靈隱寺的工作內容比較早上8點25分打卡上班,下午4點半就結束了工作,基本上不加班。
做新媒體的都很擔心的KPI問題,在靈隱寺也不強求,就一切隨緣就行了。
剛開始唯一不適應的就是寺里吃齋,但也因為如此,幫趙蓮貴養成了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樣才使他一年瘦了20斤。
在寺里,不管年齡比趙蓮貴大的還是小的,都稱呼他為「趙師兄」,起初還不是很適應,但是後來也就慢慢習慣了。
很多人對靈隱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這裡是一個「避世」,是與世隔絕的。
其實不是的,其實在靈隱寺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它跟現代社會是接軌的。
比如趙蓮貴被錄取後,不用剃度,不想吃齋飯的時候出門幾分鐘就有肯德基,也可以下山吃飯。
沒事兒還可以在寺院裡打籃球,和師父聊聊天...
而且寺里的員工很多,男女都有(女生不能留宿),大家經常聚餐嘮嗑,跟普通工作沒什麼區別。
工作內容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就是寫一些寺內舉辦的活動、編輯一下文章、拍一拍活動的照片。
偶爾遇上重要的大型活動,會出個差,加個班,但也很正常。
趙蓮貴搬到靈隱寺後,還時常在網上購物,很多商家看到他的地址後,有的以為他填錯了信息,還有的以為他是「得道高僧」。
總之,在靈隱寺的日子,充實又快樂。
也因為工作清閒,所以工資也不是那麼高。5000多塊錢,算上五險一金這些也就6000齣頭。
但是能在靈隱寺里修身養性,也是挺開心的一件事情。
03
佛系離職:不強求、不挽留
都說「緣來緣去終會散,花開花敗總歸塵」。
趙蓮貴和靈隱寺的緣分在他工作了一年半後走到了盡頭。
2017年10月,趙蓮貴從靈隱寺離職,原因是母親在老家為他購置了房產,需要他每月還房貸。
而靈隱寺的工資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很好的生活下去,所以趙蓮貴就提交了辭呈。
有人也問過他: 如果沒有房子的壓力,你是不是會一直做下去?
趙蓮貴沒有給出肯定的回答。
他說:「我覺得我去靈隱寺是需要一個答案的,就是自己究竟能不能真正的遠離塵世。我得到那個答案了,所以我選擇離開。」
在靈隱寺的日子是很開心,但是要做到真的看破塵世,不問世俗,趙蓮貴還是做不到。
畢竟他的年紀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太安逸的生活,容易讓人失去慾望,容易讓人失去對生活的激情。
說起來,這些也都是「靈隱寺」教會他的。
正是因為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把自己放到一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中,所以才更加明白這樣平淡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趙蓮貴離開的很堅決。
有人也會替他可惜,他們覺得靈隱寺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是卻很舒適。
社會中相似的工作,工資也許比這裡高一些,但是會有無休止的加班,會有很多委屈,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只能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吧,對於趙蓮貴來說,安逸了一下,也就足夠了。
也許離開對他而言,才是更好的選擇。
有人問他: 那在你離開時,寺里的人沒有挽留你麼?
趙蓮貴說:「他們都很隨緣的,你要走就走了。」
佛系的應聘、佛系的工作到最後佛系的離開,靈隱寺都秉持著「一切隨緣」的態度。
是啊,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是強求不來的,既然求不得,那倒不如讓一切順其自然,說不定下一個會更適合。
04
佛系生活:一切隨緣
雖然趙蓮貴離開靈隱寺已經有兩年的時光,但是不能否認靈隱寺還在影響著他的生活。
比如,投簡歷時,別人看到入職經歷里有「靈隱寺」這一項,總會覺得你「頗有分量」。
在生活中,靈隱寺里的那些淡然也潛移默化的印在了他的心裡。
現在趙蓮貴過著忙碌的生活,偶爾他也會懷念一下曾經在寺里的日子,那些時光是他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法忘懷。
雖然和寺里的人沒有太多的聯繫,但是每當心煩意亂時,想起那段經歷,內心就會平靜下來。
這也是靈隱寺教會他最寶貴的東西。
記得有人說過,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座靈隱寺。
一座是有形的,它是風景。
另一座是無形的,根植於內心。
就像靈隱寺的招聘啟事寫的那樣:「能適應寺院生活」。
這不是一句簡單的要求,而是要真正內心淡然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若你只是把靈隱寺當成一個避世的地方,那這裡也只能短暫的安慰你一下。
真正的那份閒逸瀟洒是你在都市繁華之中,在心靈凈土獨善其身找到一份寧靜。
這樣的安逸生活才是長久的。
而這,也才是真正的修行:在其心,不在其表。
- 來源:旅行攻略(vipgonglue),版權歸原作者。 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QQ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