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台劇真的令人驚喜。
在這個2000萬人的小島上,誕生一大批題材豐富、質量上乘的影視作品。
《大佛普拉斯》
電影方面有關注同性題材的《誰先愛上他的》,社會題材的《大佛普拉斯》等。
劇集方面有聚焦人性之惡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台版黑鏡之稱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從題材深度而言,它們都堪稱優秀。
今天介紹的這部台劇,同樣關注了一個社會中的特殊群體:
更生人。
這是台灣地區對於犯人出獄以後的稱謂。
其意思是說,希望受刑人都能更新自己的生活。
從劇名也能夠看出它所講述的故事內容始終圍繞著「罪」。
《噬罪者》
是被栽贓嫁禍的替罪羊?
或是主角承擔後果,默默贖罪?
亦或是主動認罪,將真相掩蓋?
「噬罪」兩個字就有多種解釋,故事的真面目還要隨著劇集發展一步步揭開。
主角王翔(莊凱勛 飾)是某大學的大三學生,在學校擔任著助理教師,為人隨和得到了許多同學的喜愛。
但是一起殺人案件卻將他送入了監獄。
王翔因為殺害了一名高中女生而獲刑12年。
他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成為了「殺人犯」。
刑滿出獄之後,王翔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
12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他原有認知中的一切。
就拿國內來說,12年前我們還難以想像網際網路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了多麼重要的地位。
12年後卻能通過高度智能的手機覆蓋大部分的社交場景,出門可以不帶錢,卻不能不帶手機。
王翔所處的正是這麼一個天翻地覆的嶄新世界,他還面臨著工作的難題。
大學肄業,罪犯背景,這些都讓他與所謂高大上的工作無緣。
最終在自己弟弟的引薦下,並且隱瞞了犯罪記錄,才獲得了一份私人司機的工作。
除了與社會接軌,同時他也需要處理家庭關係。
王翔的母親和弟弟高興著兒子、哥哥的回歸,也絲毫不在意他殺人犯的身份。
可親人不在意,不代表別人不在意。
弟弟和未婚妻已經準備結婚了,當女方知道有王翔這麼一個罪犯大哥,卻不免有些牴觸,去男方家裡的次數也變少了。
而另一邊工作上,王翔漸漸熟悉了僱主家,以為能夠安心的工作下去,卻又出現了意外事件。
他接送僱主女兒潘天愛的路上看見了一場車禍。
肇事車輛逃之夭夭,受害者痛苦不堪。
王翔好心的救援受害者,將人送到了醫院。
這一幕被潘天愛拍了下來並傳到了網上。
但她萬萬不會想到,正是這個舉動,徹底改變了男主的生活。
王翔雨中救人的新聞,很快就上各大電視頻道,並占據了網絡熱搜。
他一時間成為網絡紅人,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英雄哥」。
媒體記者們也瞅准了他的熱度,準備開展後續的深入報道。
第一步就是先弄清楚他的經歷背景。
於是王翔犯罪的消息被人查出,隨即被電視台所公布。
英雄哥一下子變成了殺人犯,輿論開始轉向。
僱主一家得知自己的司機是個罪犯,心裡也逐漸恐慌。
之前對他讚譽有加的老太太,現在變得嚴苛刁難起來。
當家裡丟了錢後,首先懷疑的就是王翔。
態度180°轉變,可以說代表了大部分人對於更生人的看法。
更有想法激進的人想要毀掉王翔的生活,在他的家門口貼上了密密麻麻的「殺人犯」海報,對其恨之入骨。
這個激進分子實際是殺人案件中死者的父親。
自從女兒死後,他們一家就陷入了陰影里。
父親時時刻刻思念著女兒,哥哥始終自責沒有保護好妹妹。
死者父親
如今王翔出獄,倒是給了死者父親一個糾纏的機會。
他恨警方沒有將罪犯判處死刑,便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懲罰罪犯,為女兒報仇。
他時刻跟著王翔,不讓其有絲毫喘息的機會,不斷的騷擾、擠兌他。
甚至將王翔打暈,綁到了廢棄的工廠施以私刑,折磨著他的身心。
是啊,這是罪犯應有的下場,受害者這麼做是對的。
可能大家都這麼想,從同理心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支持受害者一方的。
但從法律層面來說,罪犯已經承擔了刑罰,認罪態度良好。
這就讓觀眾陷入了兩難境地,每一方的行為動機都有著道理支撐。
更生人改過自新,想重新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受害者無法釋放,始終籌划著如何為女兒報仇。
本劇之所以得到好評,也與它深刻探討了雙方的心理,從社會層面出發有關。
每一方都是對的,同時每一方也都有錯。
如此糾結的矛盾衝突夾雜在雙方的生活之中。
劇集除了對於罪與罰做出了令人深思的描繪,令觀眾判斷對錯之外。
更是給劇集的悲劇底色增添了一些懸疑色彩。
前半段的內容基本在塑造王翔這個人物的性格。
無論入獄前還是入獄後,他始終像個溫文爾雅的老師,親切和藹同時又樂於助人。
很難想像他是一名殺人犯,這時就涉及到了那樁撲朔迷離的案件。
王翔的口供前後變動很大,自己的弟弟也是目擊者之一,其中的真相被急於結案的警察忽略。
當觀眾得知事件的真面目,又會不會為王翔感到悲傷呢?
這隻有大家看完劇集才能得出結論了。
更生人這個特殊的群體,被大眾用有色眼鏡看待,我十分理解。
但也不應該用一個污點去定義一段人生,每一個真心悔改的人都值得一次救贖的機會。
我們大可以遠離,可沒必要展現惡意,這種做法等於施以私刑。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名服刑多年的老人,假釋出獄後與世界格格不入。
最終因為受不了別人過多的冷眼,而選擇了上吊自殺。
此刻的大眾又是否承擔了「間接殺人」的責任呢?
當他們振臂歡呼罪有應得之時,
已然將惡意寫在了臉上。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椒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