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憶崢嶸歲月
感受城市變遷
傳承三線精神
攜手再譜新篇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
今天,小編要帶你走進陶家渡,共同體會陶家渡人的鄉愁。
解放前,在現攀煤花山礦井口處,當地姓陶的人與姓蔣的人共同購買一隻船,在金沙江渡過往人群,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性將這個過江渡口叫做陶家渡。
1966年,這裡是攀枝花三線建設三大主戰場之一,攀枝花礦務局總部就在陶家渡。
當年,陶家渡是保煤煉鋼的煤炭生產基地,礦井、單身宿舍、大食堂、洗澡堂、舞台等是陶家渡人的一種鄉愁。
過 往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三線建設初期的龍洞煤礦
三線建設初期的辦公室
那時的煤炭會戰指揮部
寶鼎平峒出煤,人們歡天喜地慶祝
勞動者的喜悅
1973年勞動競賽經驗交流大會
當年的艱辛——建設者的床
「八闖將六金花」之一李祥志(後排左一)
如 今
原來的索橋被這座法拉大橋所替代
承載寶鼎礦區幾十年過往的索橋橋墩
依然佇立在江邊,默默守望著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水。
依山傍水的高速公路,讓山路不再崎嶇。
美麗的高速公路守護陶家渡的兒女
改制後的攀枝花煤業集團公司。
安享晚年的李祥志。
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鑒今,志在開闢未來。往昔崢嶸歲月不可忘,在「三線精神」的持續激勵下,陶家渡人不斷匯聚新動力、爭創新優勢、邁上新台階,為西區高質量發展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新聞多看點
啊喇鄉稻花魚節即將開啟!走,摸魚克,看誰抓得多!
四川1-7月空氣品質報告出爐,攀枝花啥情況?快看
有一種選擇叫「愛在小山村」!央視《鄉土·中國》欄目聚焦攀枝花格薩拉
來源:陶家渡街道、攀枝花市西區微信公眾號
編輯:姚雪梅
審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