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癌症頻發,不少老年人都容易患有癌症,想想健康生活了幾十年,到頭來真正輪到自己退休的時候,卻整日被癌症折磨,確實讓人難受。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所以我們作為子女的,應該更要時刻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問題。
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最近發生的一件和「老人投保後患癌遭拒賠」的糾紛案例,另外,在文章最後,保哥通過結合本次案例,和大家總結了幾點,我們在投保時該掌握的一些使用防坑技巧。
案例詳情
今年3月份,一直從事外貿事業的南昌市民王某,因為常年出差在外,所以很難抽出空閒時間陪伴家人,但考慮到父親今年剛過60,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於是便想著給父親上一份保險,隨後王某便在好朋友的勸告下,在老家為父親買了一份重疾險,保額20萬,保費9800元。
王某原本是想著用這份保險給父親提前做個風險預防,可結果說巧不巧,這投保還不到3個月,父親就被查出了胰腺癌。事情發生之後,王某一邊催促醫院儘快治療,另一邊則向保險公司提交理賠申請。
但接下來的結果卻讓王某非常不滿,為什麼?
保險公司在收到理賠報案消息後,立刻對此事展開了調查,但卻在中途發現,王某投保的重疾險產品才剛買不到80天,並不在理賠範圍之內。隨後保險公司以此為由,拒絕了王某的理賠申請,拒賠理由則是「保單尚在等待期內,保險公司不賠」。
在這個關鍵時候拒賠,這不明擺著坑人嗎,隨後王某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但遺憾的是,法院通過一審二審對案件的調查,最終還是駁回了王某的訴訟。
案例分析
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保險公司的做法很不人道,王某都已經交了9800元保費,為什麼剛出事保險就拒賠,如果每場案例都這樣,那以後誰還敢買保險?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本案中,保險公司拒賠並不是沒有道理,稍微對保險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款重疾險產品,它都有一個指定的等待期,時間上為90天到180天不等。如果被保人在等待期內出險,按照規定,保險公司可以不用賠償。而設定等待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些人帶病投保,出現道德風險事故。
而在本案中,王某父親出險時間為第80天,剛好在等待期之內,自然得不到賠付。
對於本案例的總結,主要有3點:
(1)其實本案糾紛主要出處還是「未過等待期」,如果王某能夠早10天投保,那麼就可以得到合同約定的20萬賠付金。但疾病這種事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所以要想防止自己以後投保被拒賠,我們除了要挑選「等待期更短」的產品,還要注意投保的時間,一定要越早越好,因為你買的越早,你順利得到理賠的機率就越大。
(2)相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老人投保重疾險並不划算,老人重疾險產品一般表現為,保費高保額低,而且大多數保險公司為了防範道德風險情況的發生,還會加大對老人投保重疾險的要求。
尤其是年過六旬的老人,投保審核更加嚴格。所以保哥建議,給老人買保險,最好先考慮防癌醫療險和意外險,如果經濟預算充足,可以再考慮重疾險。
(3)其實保險這東西,買對了,一種就夠了;買錯了,即使擁有上百種也是浪費。保險應該如何買,才能讓一堆「廢紙」成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