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實戰之謎: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

2020-04-22     武術之家網


真正能夠克服人類天性的障礙,達到比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為應該是練法與打法分開的拳法。因為「打」的時候,強調的是最強的力;這個目標一旦確立,在有效打擊對方的時候,難免對自己的身體有過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傷身,所謂的未傷人,先傷己。例如拳擊,就是典型的「打練合一」。


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練法即是打法,練為戰,這種拳術很容易上手,也相對比較實用。但是容易留下內傷(內臟損害),四五十歲以後,外家拳手的能力和身體素質都會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遺留問題,有些拳師往往壯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這都是練法不當留下來的問題。


太極實戰之謎: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


如果練拳的時候,強調對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然後用提高後的身體機能(速度,力量,靈巧性等)來進行對抗,就必須把「練法」和「打法」分開才行。這種拳法,上手一般會慢一些,剛開始看不出太明顯的效果。但是一旦功成之後,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無法對抗的了。其實這就是內家拳的原理!內家拳之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樣子,就是因為本來這些動作就不是為了打人而設計的,而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機能而設定的。內家拳的各種招數套路僅僅是練法,而不是打法。



可惜,懂得內家拳練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卻很少,甚至大多數練拳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打練分開」這一說。有些「某某拳第幾代正宗傳人」練了一輩子的拳,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僅僅是「練法」而已,根本不知道本門還另有一套「打法」和心訣。內家拳的推手(不僅僅是太極,別派也有類似的方式)看起來很像是打法,師傅示範一下推手,徒弟以為就是「打法」了。其實推手也只是「練法」之一,不是打法。僅僅知道練法的人,是不能實戰的,因此現在的很多所謂「內家拳」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內部玩玩而已。


由於內家拳的傳承中,特彆強調學生的「德行和資質」。剛開始入門的時候,師傅都是只教「練法」的。反正師傅也是天天這樣練,學生沒有理由說老師沒有教真功夫。但是如果學生的資質不好,或者是老師發現學生的德行品性不佳,就肯定不會傳授「實戰心法」的。也就是如何把練法變化成「打法」,只有當徒弟的「練法」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師傅幾句話「一點」就通了。如果缺了這「一點」,一輩子也就是一套糊塗拳。如太極一脈,學了太極的練法,未必懂得太極的打法。現在練太極的人很多,大多數「傳統套路」其實都是有來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的確是老祖的傳承。但是後人在練的時候,如果不懂實戰打法,這些練法就起不到真正的實戰技擊作用,就變成體操了。



太極拳第三個階段是「無意」,也就是常常說的「無招階段」了。這個時候,手中有拳,心中無拳。一切都因應對手的變化而變化。出招非招,乃是相應而接招應招。一招出手,看似平平無奇,但是隨手施為,卻有莫大的威力。這是武術的最高境界。拳經所謂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也是所謂的「因敵變化顯神奇」階段了。


這第三階段的拳法,就是太極的要領和高明之處。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練太極的人,卻連第二階段都沒有達到。因為他們想跳級直接到第三階段,結果永遠在第一階段裡面轉。很多太極老師教學生們要「無意」,要放掉攻防的意識。卻不知道這種話只能對已經「有意」的,具有明顯攻防意思的人來說。對於很多連門都沒有入的人,哪裡能談「意無意」?他們僅僅是在「無明」階段,「本能」階段,必須先具有攻防意識後,才能進一步提高,談「無意」的境界。


太極拳演練的時候,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一種可以實戰的拳法。不僅慢,而且動作似乎也不夠直接,東摸西摸的樣子。這種理解其實也對,因為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太極的練法,而非打法。實戰的時候,用「練法」去應對的話,恐怕早就被打趴了!



不過我也發現,懂得太極的練法和打法不同的人似乎很少了。很多派的「大師」,把祖先留下來的拳套一招一式的分學,詳細告訴大家這一招是怎麼用的。比如野馬分鬃就是接住對方的手,然後向外旋轉下壓,另一手輔助向前扣住對方大臂,將對方按到地上等等。這種教似乎很受歡迎,還博得了「公開門內不傳奧秘」的美名,而且門內的人們在互相的時候也覺得「很有用」。但是懂行的人看了會笑掉大牙的。


很簡單:如果太極的打法就是這種樣子的話,基本上真的就是「找打拳」了。坦率說,真打實戰的話,一個初練拳擊一兩年的新手,就可以擊敗這些照貓畫虎,比著拳招「實戰」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老太極」了。老話裡面就說「好拿不如賴打」,真打起來誰跟你這樣慢慢的玩?我相信這些門人們總有一天會發現:師傅教的攻防辦法,只能在內部互相比試一下,互相喂招玩兒,根本就拿不出去的。


可「徒弟們」往往以為這是因為「不到」的原因。其實,照這種樣子練拳的話,別說十年不出門,一百年也練不出來的。因此很多「太極門人」,都只能與本派的人們「過招」,在互相「喂招」中,假想自己的拳「很有實戰價值」。


太極的「練法」練什麼?與所有的技擊一樣,主要就是練力量和速度。太極的練法是「有招」的,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各派多少式的招數套路。門人們利用這些有形的招數,來去除身上的僵勁,並練成整體勁,同時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所謂的太極的「無招」,是指打法而不是練法;打法就是「無招」的,沒有具體的方式,只有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打法心訣」。


真太極的打法,估計見過的人很少,就算見到了也不會認識的。因為它與平時見到的太極拳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快速和威猛」,根本不像是「軟綿綿,慢吞吞」的內家拳,而像是極剛、極猛的「外家拳」。這種打法,是「一觸即發」,快得令人驚異:在交手的一瞬間,整個身體就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勁,達到所謂的化發一體,力量和速度都很驚人。但是從外形一般人是看不出來這種內在勁的變化,甚至連交手的當事人就是被打出去也莫名其妙的了。所謂的「疾如風,快似電,還嫌慢!」,就是太極一派的打法。



內家拳的打法中,有一句話讓人很不好懂,就是「打人如親嘴」!如果內家拳沒有練到一定的程度,告訴你這句話也是沒有用的,你根本就用不出來。實際上,內家拳打人的時候並不是「舒展大方」的,可能並不好看。內家拳講究手不空出,只在接到對方的勁之後才出拳。這樣最佳的出拳機會,就往往與對方靠得很近,就像是兩人要親嘴一樣。這樣的距離上,練外家的人由於需要用腰腿擺動的力矩來獲得肌肉力量的殺傷力,因此就根本、就無法貼身發力。可是真正練內家拳的人,講的就是「力不出圈」,就是專門在身體的重心周圍發力,因此發出來的力量奇大。這種專門在別人無法發力的近身距離內,以別人無法發力的身體姿勢,來發出超強力量的拳派,完全做到了「出人意料之外」。因此,一旦出手,對手就只有一條被打飛或者當場被擊垮在地。


內家拳在練的時候,身體要求是舒展大方。可是在「打」的時候,身體要求卻相反像是一根繃緊的彈簧一樣,身體似乎是被壓著的,但隨時準備彈起來。說的好聽一點,身體就是特別像是正在捕食的豹子,或者說是捕鼠的靈貓。而對手,對於這樣的一種姿勢,往往是「不堪一擊」的,他們幾乎沒有機會來拚命。更要命的是:他們即使打人出手後,身子依然保持捲曲的樣子,因為它隨時有下一次的出擊。所謂的「太極者,長拳也,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中間是沒有斷點的。因為太極的打法一旦出手就是連綿不絕的兇猛進攻,不給對手任何機會,不讓對方有機會,怎樣做到呢?很簡單,就是攻防合一。拳出手後,第一是「不後退」的要訣,「硬打硬進無遮攔」,第二是連消帶打,不會給時間讓對手來反應和調整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4WxonEBfGB4SiUwz0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