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返縣城和烏東德鎮的這條鄉鎮公路上,會東錦源客運公司客車司機趙仕銀跟方向盤打了多年交道:「老路的路況越來越好,對面還修了直達的新路。現在老路單程最多不超過2個小時,如果乘客中途有事,可能會耽誤20分鐘左右。走新路只要1個小時。」
多年前,這樣短的耗時對趙仕銀和同事們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那時候路況比較危險。再早幾年,從鎮上到縣城『早上走、晚上到』。」
趙仕銀說的「老路」,從會東縣城出發途徑嘎吉鎮到達烏東德鎮,是曾經會東縣典型的鄉鎮公路:泥土多、彎道險、路面差。老司機們回憶,遇到下雨天,車陷進泥濘里「半天出不來」。落後的交通限制了鄉親們出行和鄉鎮經濟發展。趙仕銀說,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的父母沒到過幾次縣城。
路通才能出去看世界,路好才能走向好日子。
為助力脫貧攻堅、支持鄉村振興。2016年以來,會東縣攻堅克難、奮力拚搏,共實施通村通達、通村通暢項目36個,涉及24個建制村,建設里程300多公里;修建貧困村通社公路共計190多公里;2017年底,全面實施20個鄉鎮的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建設工程,實現全縣所有鄉鎮全部通達水泥混凝面和瀝青路。並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建設2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產業路6公里。完善的交通「毛細血管」為會東縣各鄉鎮特色農副產品的售賣提供了支持。
在縣城區域,會東縣以交通服務城市規劃,推動會東新型城鎮化建設。繞城公路、金江新區規劃區道路工程項目、老城區道路改造工程不斷推進。其中,金江新區市政道路建設主要包括1條交通性幹路、2條生活性幹路、8條次幹路和9條支路,總長超過11公里;老城區道路改造主要包括新建道路近9000米、改造道路近4000米;繞城公路工程建設里程近10公里,按城市次幹線技術標準,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為12米,橋樑5座總長630多米、隧道1座超過500米。
同時,會東縣在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中,為實現天賦的綠水青山最大效益化,推動交旅融合發展、康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4年內實施會東縣鰺魚河鎮站房至鉛鋅鎮亮口子旅遊產業路、會東縣支家坪子至魯南鄉旅遊產業路、老君峰旅遊公路、馬頭山旅遊公路等旅遊公路工程共計5條60多公里,帶動域內旅遊及相關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截至2019年底,會東縣公路總里程達2300多公里,其中,國道近90公里,省道近180公里,縣道超過190公里,鄉道超過360公里。專用公路超過84公里,村道超過1410公里。
不斷上漲的公路里程數字、持續提升的路面質量,僅僅是開始。
從平整乾淨的通村通社路到提檔升級的國道省道,會東縣在域內「穿針引線」織出一張內循環完善的交通網。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需求,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更是促進會東縣加快融入「兩會」半小時、攀枝花一小時、西昌兩小時、昆明兩小時經濟圈,在川滇交界構建起水、陸、空立體交通網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上班時,在烏東德鎮土生土長的趙仕銀忙完田裡農活,回家途中能看見遠處水拍雲崖的金沙江和氣勢磅礴的烏東德水電站,那裡有他提到的「直達新路」——烏東德電站左岸專用公路。
烏東德電站左岸專用公路途徑鐵柳鎮萬畝石榴園。入秋前後,一車車成熟飽滿的石榴通過這條公路被送往全國各地。得益於會東既有的便捷公路運輸條件,送達塞北江南消費者手裡仍然保持高新鮮度的石榴,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可觀收入。全國最大的單體藍莓基質種植項目5000畝高標準藍莓示範園,也選擇了落址會東縣北向交通樞紐姜州鎮,輻射周邊鄉鎮。
而在金沙江上,「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會東將啟動甘鹽井、河門口、黃草坪3個港口作業區,烏東德翻壩運輸公路及港區航道建設,建成後,可一次性完成數千噸的貨物運輸量。
「會東敲定了修高速、鐵路、飛機場的事,我們每天都在關注修建進度,看到高速路已經全線動工,別提有多高興了。」對於未來,趙仕銀滿懷憧憬,「路越來越方便,現在生活也越來越好,等飛機場修好,想自駕帶爸媽去看看真正的飛機和電視里的飛機有哪些區別,然後再帶著他們出去旅遊一下。」
(王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