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東湖,湖心亭帆船場地,選手們正乘風破浪。(攝影:賈連成)
小東報賽事:今天進入軍運會第4個比賽日,東湖迎來公路自行車和帆船比賽。
德國選手 HALLER PATRICK JOERG在激烈的公路自行車男子公路個人賽決賽中奪得冠軍。
帆船運動員們在激烈角逐時也享受著如詩畫般的好景色,獎牌將在明天揭曉,一起期待吧。
住在東湖,山水為伴,羨煞旁人。
他們之中,有原住民,也有新來客。畫畫,採茶,水源勘測,看候鳥遷徙,他們住在東湖,用自己的愛好營生,創造出獨一份的美好生活。
於是「東湖的村民」誕生。我們決定用系列欄目去記錄,這樣一群紮根東湖的有趣靈魂。
第一期,看從青山搬進大李村,沉迷油畫的羅佳筆下的四季東湖。
/
春天的某個下午,羅佳帶著畫箱準備去磨山寫生。
路走到一半,看見背著籮筐採茶歸家的村民,那是城市裡不常見的場景。
她腦海里浮現出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立馬在路邊支起畫架,把眼前這一幕畫下來。
//綠色茶園的寧靜和勞作歸家的村民形成對比,體現出自然和生命的和諧。
羅佳今年65歲,曾當過老師,畫畫是從未被放下的喜好。退休以後,邊走邊畫成了她的日常,常常帶著畫箱旅行。
3 年前,她搬到東湖大李村,畫了幾十幅有關東湖的油畫。
東湖的四季流轉,都被羅佳用畫筆,記錄了下來,看看油畫里的東湖是什麼樣兒。
//東湖櫻園就在大李村附近,櫻花綻放的時節,羅佳把它畫了下來。
//晚霞里的楚城,和落日一樣美好。
//從磨山看綠道,遠處城市輪廓清晰可見。
//大李村附近村落,樹影倒影在清澈的水面。
//奼紫嫣紅,是東湖的春天。
她最喜歡的三幅畫都是在磨山景區里一處池塘邊畫的,幾近相同的位置,因為時間和方位不同,自然又呈現出極大的變化。
//眼熟嗎?這是磨山景區里的一處池塘,季節變換,這些是羅佳眼中東湖的顏色。
自行車當畫架,畫下東湖四季
來大李村之前,羅佳住在青山,每年春天會專門來東湖櫻園看花,現在住在櫻園附近,東湖四季的風景都不想錯過。
她畫過春天櫻園裡的落英繽紛,她說那會兒人真是多,一條路上都堵著車子,找不到安靜角落,只好拍下回家去畫。
她畫過夏天磨山池塘里平展的睡蓮,站在池塘邊的石頭旁,聽著頭頂的蟬鳴,捕捉將落的太陽。
她畫楚天台的日落,黃昏的顏色層層疊疊。冬天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手在冷空氣里連著畫 2 個多小時,畫被雪覆蓋了的閣樓。
羅佳常常下午出門,她覺得那時自然的顏色更濃烈。
騎著單車到某一個地方,就直接把車筐當畫架,邊看眼前東湖自然的風景,邊站在自行車前畫。
不順心的時候,走到自然里心情就會平復許多。
羅佳說東湖對她來說很治癒,很美的自然風景,但是又那麼無私坦誠地在你面前,這也是她愛畫風景的原因。
好奇心阿姨搬進東湖大李村
我去採訪的那天,羅佳一身莫蘭迪色系的搭配,棕色微卷的頭髮,看著清瘦但很精神。
客廳的牆上、書櫃、角落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油畫。
2016 年夏天,她到大李村玩,偶然看見幾個年輕人在一間髒兮兮的房子裡熱火朝天地收拾,一問原來是剛畢業的學生想自己開畫室創業。
羅佳當時被年輕人的熱情打動,也看好他們,竟決定租在他們隔壁,想看著他們發展起來。
可惜年輕人由於經濟壓力沒有堅持過半年就離開了。
//大李村角落。
這裡像是個烏托邦,年輕人帶著夢想來,又很快被現實擊退。
退休的羅佳沒有年輕人的煩惱,簽了三年租期,也很快適應了大李村的日子,走路看景,獨自背著畫箱畫畫。
「我還會回來畫畫的」
搬到大李村後,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每天清晨醒來就能聽見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呼吸新鮮空氣,「感覺自己過的是田園生活」。
從家裡走到磨山景區大門不過 10 分鐘,拐個彎就到了東湖水邊,選好了點就去畫畫。
我問她,如果寫生被圍觀會不會感到不自在。想起第一次我們見面還是在杉美術館,那時有三位水彩畫家寫生,我們都是圍觀的人。
//夏日的一場大型寫生圍觀活動,戳圖片回顧。
羅佳說她不怕被圍觀。
有次在楚天台寫生,人很多,她就把著帽子壓得很低很低,把自己的臉包裹住。抬頭能看見景色,低頭就是紙筆。
會有好奇的小孩子彎下腰,突然把臉湊向她看。也有路過的年輕人找她借筆站在畫架前拍照。
但是在東湖畫畫,大多時候是自由不被打擾的。
大李村的人來來往往,但每個曾在這居住過的人都對它有很深的情感。
自然很慷慨,讓大李村擁有美好的景色,這裡的人也懂得回報,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這份感激。
在大李村,除了畫畫,羅佳也結識了朋友。她常常去隔壁道無形聊天逗貓,她告訴我村裡文子的手工很厲害,彈古琴的越南博士中文說的一級棒……
明年初,三年的租期就要到了,羅佳打算回到市區,離家人近點兒。「但我還會回來的,回來畫畫」,羅佳頓了一下,「還要回來看看朋友」。
//羅佳的自畫像。
「今日話題」
你記憶里東湖最美的時刻?
/
編輯 = 嵇田利
攝影= 陳丹妮
- END-
大李村歸來 |越南博士彈古琴 | 觀賽指南
湖心亭帆船場地。
船在畫中,沖鴨!
圖片 / 賈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