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喊話,他們是認真的

2020-02-14   中國品牌雜誌

中國品牌雜誌 作者: 裴曉靜 ​​

「冠狀病毒,在蔓延;欲毀我中華,好河山。萬眾一心,防突變;取消聚會,不聚餐。出門戴口罩,回家洗手臉,蝸居家中不去把門串,試看那冠狀病毒咋感染......」近日,河南一村頭播豫劇版硬核防疫宣傳的視頻引髮網友點贊,紛紛稱防疫工作充分體現了各基層幹部「深厚的語言功底」。

2020年伊始,全國人民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戰鬥。疫情大考,難在基層,尤其難在農村。為了號召大家不走親訪友、聚餐,全國各地採取多種智慧舉措防控新冠肺炎,一時間「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守護防疫「最後一公里」成效頗佳。

過年我就不登門了

在某些素有串門拜年傳統的地方,若是放在往常,大年初一謝絕親友上門拜年,恐怕會在一些人的心中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得罪你了?但是疫情面前,這種拒絕卻給人愛的溫暖。

「不好意思各位親戚朋友,家有未滿一歲小兒以及3歲小女,抵抗力差。疫情突發,明天就不去各位家裡拜年了,來我家拜年的親戚朋友也免了,在這裡我攜全家祝各位親戚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大吉。」這是河南省信陽市某一位父親大年三十夜裡在村微信群里發出的一條消息。

隨後,群內村民紛紛響應,「各位親戚朋友,我家中有2位湖北歸來正在進行居家隔離的人員,為了安全起見,明天不登門恭賀各位新春了,大家也免來我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各位親戚朋友新年好,明天的拜年我就不登門了,微信里祝大家萬事如意!」

就這樣,一戶接一戶,大家自發在群里形成一封「不串門拜年」倡議書。大年初一,大家各自在家賀著新年、在群里道著平安。隔疫不隔愛,關起的是一扇扇鐵門,守護的卻是一方村民的生命之窗。

喂,那個丫頭,就說你吶

「喂,那個丫頭,那個丫頭,就說你吶,趕快回家把口罩戴上,不然病毒會笑話我們的,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路口的大爺,請您把口罩戴好,賣萌是沒有用的。」

「各位灌籃高手們大家好,疫情時期請大家不要在外聚集。對,收拾一下就可以回去啦,不要再投籃啦,你們現在不需要實際操作,相信你們的技術,回去可以看一看《灌籃高手》補充一下理論知識。這邊的帥哥們大家揮手see you lala就可以啦。這個時候詹姆斯都不出來打球啦,趕緊回去休息吧。」

當人們被「關禁閉」,無人機成了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戰爭中的「宣傳員」。你以為你溜出去的神不知鬼不覺?可不要小看我們的工作人員,他們「盯著」你呢。

在此次防控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科技的影子,疫情追溯、線上問診等都為相關人員的工作貢獻了不可低估的力量。無人機配合人工作業,不僅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規避了與人接觸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標語好不好,關鍵看「療效」

除了自發「閉關修煉」的父老鄉親以及「四處遊蕩」的無人機,各個街口張貼的標語也是格外引人注目。

「戴口罩福星高照 不串門福星臨門」、「今天串門聚餐 明天病房相會」、「寧可家裡關 不往醫院搬」、「口罩還是呼吸機 您老看著二選一」、「你把門串 疫情擴散 逮捕法辦」、「預防千萬條 口罩第一條」......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標語將戴口罩、不串門的重要性深深地植入人們的腦海,體現了基層管理部門的智慧。

評價標語好不好,關鍵看「療效」,當出門遛彎的人數日漸減少,顯然,我們的標語雖然很土,但是不失為「一劑良藥」。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些不甚文明的標語,有的甚至涉及地域歧視、危害人生安全。我們不要求所有人都熟悉音律、精通平仄,但是至少不能違背公序良俗、突破文明底線。

當前,抗擊疫情的形式依然嚴峻,無論宣傳多麼硬核、到位,至關重要的還是大家的配合。「不要以為你去別人家,別人就很歡迎你,不要太自信了。」面對疫情,我們要對必勝保持信心,但是檢驗自己有多受歡迎,暫且還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