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將領:「逃跑之神」孫元良,以一己之力拿下「北伐首恥」殊榮

2019-11-02     生活百態你我他

談起民國時期國民黨軍將領,其中不乏有出色的「小諸葛」白崇禧,有赫赫有名的「戰神」薛岳。他們以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無所畏懼的勇氣贏得了後人莫大的讚許。

但也偏偏有些不走尋常路的「能人」,他們的「封神之路」可謂是讓人啼笑皆非,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逃跑之神」——孫元良。

孫元良,1902年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紹興人,說來還是文壇領袖魯迅先生的老鄉。只可惜這位「戰神」劍走偏鋒,與魯迅先生的剛正不阿截然相反,走了一條另類的「傳奇道路」!

1926年,浩浩蕩蕩的北伐軍在一片譁然聲中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征程,24歲的孫元良也在其列。

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的孫元良,剛剛畢業便成為了第一師的團長,可謂是深得蔣委員長的信任。

江西之戰

孫元良最初被投放的戰場是江西。

起初,這支國民黨軍軍備最完善的部隊士氣昂揚,在多次戰役中連連告捷,很快便將孫傳芳等部驅逐出境。

在這短暫的勝利之後,這支初次參與作戰的軍隊很快就沉浸在了勝利的蜜罐之中——他們放縱著,歡欣著,好一副勝利者的面龐。

只可惜沒過多久,牛行車站外接二連三的槍聲便響了起來,裝滿蜜糖的瓦罐瞬間被擊的粉碎。

孫傳芳回來了,帶著多於原先數倍的兵力重新回到了這片久違的土地。

呯呯的槍聲伴隨著混亂而有力的腳步聲撼動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們,也同樣震撼著孫元良的內心。

就在這死神即將割裂他咽喉的一瞬間,孫元良急中生智的選擇了逃跑。

他跑的是那麼的乾脆,那麼的奔放,完全忘乎了那些在他身前為他擋槍的部下。

可是他又能怎樣?人如果不為己了,簡直是對不起自己敬愛的祖上——孫元良團長就這樣默默的離開了這片他厭惡已久的城市,拋棄了那些為他抵擋子彈的同胞。

他揮去衣袖上的塵埃,奮不顧身的向遠方逃去!

以至多日以後的一個下午,氣急敗壞的蔣委員長召開大會聲討孫元良,並對他批評以「北伐戰爭最恥辱的一頁」,誓要以孫元良之命祭奠這場戰役死去的英魂。

只可惜在戰況緊急,軍官又少的情形下,蔣介石未能如己所願。只好用間接的方式成就日後孫元良的「傳奇人生」。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大概是中國抗戰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

五個月前,北平城在日軍的炮火中付之一炬,巍峨的古城在侵略者的槍林彈雨中很快陷落。

五個月後,剛剛入冬的南京城在一股大風過後再次陷入死寂般的寒冷,這刺骨的寒冷比往年的任何時候都讓人苦楚——就連被厚實軍大衣裹挾著的孫元良軍長都不禁寒顫連連。

到了12月8日,南京城外圍防禦陣地全部被攻破,南京城危在旦夕,南京市人民即將墜入煉獄般的境地。

此時,作為第七十二軍軍長兼任第88師師長的孫元良被派以守護最為堅固的中華門。

十三年過去了,想來那位曾經在戰場上膽怯的小伙兒也該成長起來了——可是孫元良卻總能給外人一個驚喜。

中華門外的雨花台旁,孫元良的部下在與日軍徹夜激戰著。整整兩天兩夜,戰士們呼喊著、咆哮著,肉體內鮮艷的熱血噴涌著、流逝著。一條條稚嫩而又孔武有力的身軀在敵人的炮火中撕裂著,在密密麻麻的子彈中傾倒著。

12月12日,雨花台陷落,日軍聲勢浩大的部隊向著一公里外的中華門挺進。

眼看著自己的部下一個個犧牲,孫元良內心不安著,忐忑著。

在這不安和忐忑之後他開始冷靜——他遙想起十三年前那次毅然決然的離去,此刻的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躁動的午後,那個死神在他咽喉旁拔刀的景象歷歷在目。

他明白,他深刻的明白——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他再一次起身,奮不顧身的向遠方逃去。

這一次他沒有抖落身上的灰塵,他把這座城中的百姓留了下來。

誰也不知道他這次去了哪裡!

12月13日,南京城響起了漫天悽厲的叫喊聲,無數的人民在日軍的刺刀下結束了生命。

南京哭了!

中國人哭了!

孫元良卻跑了!

直至2007年5月25日,105歲的孫元良在台灣家中病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k5mNW4BMH2_cNUgXr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