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載洵
爆發於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在歷時數月之後,以滿清的慘敗,日本的獲勝而結束。曾經號稱實力「東亞第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耗時十餘年(自1879年向英國訂購兩艘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開始)、耗費數千萬兩白銀建設的海軍就這樣毀於一旦。甲午戰爭失敗後,原北洋艦隊官兵被全部遣散,總理海軍衙門及內外海軍學堂全部撤停。但次年就在直隸總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堅持下,清廷又下令重建北洋艦隊。而此時的清廷財政已經枯竭,還要賠付巨額的賠款,再也無力購買大型軍艦。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溥儀的父親載灃成為攝政王。載灃上任後,為加強皇權任用少壯派貴胄掌控軍隊。他委派自己的親弟弟愛新覺羅·載洵為籌辦海軍大臣,載洵也成為了滿清歷史上最後一任海軍大臣。
載洵與薩鎮冰等人出國考察
愛新覺羅·載洵,字仲泉,號痴雲,滿洲鑲白旗人,醇親王奕譞第六子,光緒帝之弟,這位出身顯赫的宗室子弟在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時襲貝勒爵,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銜。宣統元年(1909年),年僅二十四歲的載洵被任命為籌辦海軍大臣,作為皇族親貴的他也開始了自己雄心勃勃的建造現代海軍的計劃。載洵制定了一個建造海軍的七年規劃,計劃在整頓各洋舊有各式兵輪的基礎上,在第3至第7年的5年里,添造頭等戰艦8艘,巡洋艦20餘艘,各種兵輪10艘,編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隊水魚雷艇;編定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及閩省等各洋艦隊;成立各洋軍港和船塢;設立海軍大學等等。清廷很快批准了這個計劃並下旨各省籌備海軍軍費一千八百萬兩。
宣統元年(1909年)九月,載洵、薩鎮冰等人開始出國並前往英國、德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等歐洲國家考察,分別向這些國家表達了訂購各類戰艦的意願,在此期間載洵等向歐洲各國訂購各類艦艇九艘(炮艇3艘,巡洋艦及驅逐艦6艘)。宣統二年(1910年),載洵一行人到達美國開始考察,載洵等人的到來受到美國政府的熱烈歡迎,在考察期間載洵也向美國表達了希望在建設新式海軍的具體事宜上得到美國的幫助並表示願意向美國定購軍艦。
訪問美國時的載洵
訪問歐美歸國後,正準備大展拳腳以實現人生抱負的載洵卻遇到了辛亥革命,在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的這場革命中,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載洵建設近代海軍的理想也隨之成為了泡影。載洵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雖然與良弼﹑溥偉﹑鐵良等人組成宗社黨以反對清帝退位,但隨著良弼遇刺而死,宗社黨也宣告解散。滿清滅亡後,載洵在北京、天津兩地作起了寓公,他的生活依然富足而奢侈。之後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的支持下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他派人召載洵前往偽滿任職,但被載洵嚴詞拒絕,占領華北的日軍也想借其名望數次邀請他擔任偽職,同樣也被載洵拒絕。1949年,載洵病逝於天津的寓所之中,時年六十四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fzgq28BUQOea5Owlv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