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跨境供應鏈加速全球普惠貿易

2019-11-02     中國海關雜誌

「流通成本、金融條件、信用成本是制約中小微企業融入全球貿易價值鏈的關鍵因素。」10月28至30日,在杭州舉辦的亞歐會議「單一窗口」國際合作研討會上,阿里巴巴跨境供應鏈負責人王添天表示。

作為阿里B2B業務的重要一環,王添天在會上與全球政商學界領袖,分享如何通過數字化履約協同平台對接「單一窗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訂單、貨物、資金三流合一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小微企業快速便捷地融入全球貿易價值鏈。

數字化履約協同平台,降本提效打破信任壁壘

什麼是「單一窗口」?「單一窗口」就像是單進單出的數據「蓄水池」。簡單地說,就是國際貿易的參與方,通過單一的平台提交標準化的信息和單證,建立數據交互,以滿足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

以前,商家做外貿,不僅要與買家溝通,還要打通關務、結匯和退稅等相關部門,僱傭精通國際金融的員工,找銀行和保險機構以獲得優惠的收付匯及融資待遇,更要自己找物流公司或貨代,把商品運出去……這些種種疊加起來,對於原本規模就不大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更是重負難堪。

阿里巴巴跨境供應鏈負責人 王添天

王添天進一步解釋,傳統的跨境貿易面臨種種難點,其中三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高效匹配到門當戶對、體量規模和訴求相當的買賣家;形成訂單過程中,如何以對的方式、對的地點以及合適的方式交付訂單;以及資金問題。

為了解決跨境貿易中的三大痛點、打通繁冗的進出口業務流程,阿里跨境供應鏈整合了進出口國的生態服務商,搭建數字化履約協同平台,將貿易鏈路線上化,為外貿企業提供通關、物流、稅務、支付與結算、金融在內的一站式服務。阿里跨境供應鏈還通過平台上承載的交易大數據,搭建了B2B領域跨境交易信用保障體系,打破了買賣家的信任壁壘。

標準對促進貿易便利化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數字化履約協同平台對接「單一窗口」,為全球普惠貿易與數字貿易發展加足了馬力。

一站式智能報關服務,讓報關便捷合規

對於做跨境貿易的中小企業來說,報關,是外貿環節中最為複雜、也是最為商家費心費時的環節。外貿企業自行報關,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報關知識,還需多頭對接報關行、貨代等機構,通關成本高。對於報關行和貨代公司,則有人工信息錄入效率低、差錯率高的問題。此外,線下報關過程不可視、通關信息無法即時獲取,也成為外貿企業、報關行與物流公司多方共同的痛點。

阿里跨境供應鏈聯合阿里達摩院,利用雲端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服務外貿企業、報關行、貨代的一站式智能報關平台,實現了圖文識別、智能錄單、自動跟進、全程可視、數據對接、單證管理等功能。

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該平台實現智能化、標準化的文件傳輸,減少中間數據重複錄入環節,確保數據傳輸的快速和準確,降低數據中轉出現差錯的風險,並且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通過數字化SAAS服務實現跨境交易線上化與數字化,拓寬在線交易業務規模。

另一方面,報關行、貨代公司則可以通過智能報關平台將報關信息一鍵導入「單一窗口」,智能錄單邏輯校驗、自動跟進單證、報關狀態全程可視,人工差錯率降為0,通關提效超過50%,還降低了人力成本。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單一窗口」與阿里巴巴國際站智能報關平台進行數據對接,將履約平台作為中小企業外貿貿易數據的收口,更能掌握貿易的真實性。

據了解,阿里智能報關平台免費開放使用至今,服務超過60個行業,與超過1000家報關行建立合作,服務超過20000家中小微商家。

王添天表示,自己理想中的平台「終極場景」,就是完全依靠網際網路,賣家和買家基於平台做保障,簽完合同後,賣家只需要登錄平台,上傳自己的商品,然後滑鼠點點勾選需要的服務模塊,剩餘的一切事情,都有平台幫忙做,一切流程和進度全部可視化。

「發展至2019年,阿里巴巴牽手小商品之都義烏,實現了阿里巴巴+義烏出口新模式;目光延伸至全球,e-WTP首個國際樞紐中心在馬來西亞建立,阿里跨境供應鏈為中小企業,提供因地制宜的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未來,阿里跨境供應鏈將繼續以數字化履約協同平台,助力商家貨通全球。」王添天表示。

來源:中國海關出版社有限公司運營推广部

編輯:代俊

發布:朱秀亮

投稿郵箱:nosubjects@qq.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j7yKm4BMH2_cNUgz6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