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常常有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困擾著大家,而其中種類最多的,要數真菌類病蟲害。真菌病害類型很多,引起的症狀也比較多樣,常見的有霜霉病 、白粉病、黑粉病、葉斑病、鏽病、枯萎病、腐爛病等等。
真菌會產生菌絲和孢子,並且在病斑處著生霉層或小黑點,尤其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更加明顯,這是判斷真菌病害的一個主要依據。關於真菌病害,有人總結出了下面這樣一段話:
植物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到底有什麼特點,應該如何防治?下面就來說說植物真菌性病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主要發生在植物葉片上,常常危害葉緣和葉片,嚴重時還會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炭疽病分為急性和慢性2種,急性炭疽病多出現於正在成長中的葉片或者老葉的葉尖獲葉緣,以及潛葉蛾造成的傷口處,初期病斑黃褐色,後變為灰白色,後期出現黑點。慢性炭疽病發病時出現淡褐色的水漬狀病斑,會引起落葉和枯梢。
藥劑防治:常用的藥劑有咪鮮胺和苯醚甲環唑。咪鮮胺通過干擾病菌細胞壁的生物合成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咪鮮胺是一種廣譜農藥殺菌劑,可與大多數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混用。苯醚甲環唑:屬三唑類殺菌劑,具有高效、安全、低毒、廣譜等特點,可被植物內吸,使新生的幼葉、花、果免受病菌為害。
植物感染炭疽病
主要危害葉片、嫩枝、幼果、果柄。初患病正面出現油亮的橘紅色小斑點,斑點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橙黃色病斑,邊緣紅色。受害部位葉片正反兩面著生橘黃色粉狀孢斑,破裂後散發出橘黃色粉末,也就是鏽菌孢子,重複侵染!需要注意的是,鏽菌可以產生多種孢子,最多的是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5種。一般在4月下旬開始發病,6-8月發病嚴重。偏施氮肥能加重病害發生。
藥劑防治:丙環唑、烯唑醇、三唑酮、氟環唑等;要避免在有鏽病的附近種植檜柏(轉主寄主),檜柏周圍發現鏽病,一定要及時摘除並銷毀檜柏上的鏽病病菌。
植物感染鏽病
該病害為世界性病害,典型症狀是初期病部出現白色粉狀物。後期呈灰色粉狀物。寄主受害部位往往會退綠,發育畸形,嚴重時枯死,甚至死亡。主要危害中部和下部葉片,有時也危害莖、果梗。初期會在葉面上出現退綠小點,逐漸出現白色細絲狀物,再擴展形成粉斑。
關於白粉病,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口訣來記住:
藥劑防治:三唑類殺菌劑中的苯醚甲環唑、腈菌唑、丙環唑等效果較好,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或其它殺菌劑混配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非常適合分布在表皮內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為了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頻次不宜太多,劑量上也不能大意。
植物感染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子,如果不注意防治,病害會蔓延到整個植株葉子,導致整個植株葉子乾枯掉落。受害部位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多從葉尖、葉緣發病,病斑紅褐色至灰褐色,之後連成片。葉枯病在病葉上越冬,第二年其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植物上。該病在7-10月份均可發生,植株下部葉片發病重。
藥劑防治:井岡黴素A、苯醚甲環唑、氯溴異氰尿酸等。
植物感染葉枯病
霜霉病從幼苗到收穫的各個階段都可以發生,成年植株受害較嚴重,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初期產生淡綠色水漬狀小點。病斑邊緣不明顯,後期發展為黃色不規則病斑。濕度大的情況下,葉片背面還會產生灰白色霉層,逐漸變為深灰色。霜霉病在春秋兩季發病比較嚴重,種植過密,通風不好,都容易得霜霉病。
藥劑防治:三乙膦酸鋁、霜霉威鹽酸鹽、嘧酯·噻唑鋅、甲霜·百菌清等。
植物感染霜霉病
夏天悶熱潮濕,蚜蟲、蚧殼蟲、螞蟻等除了會吮吸植物葉片根部的汁液外,還會分泌蜜露,其分泌物中帶有各種菌類,這些都會加重煙煤病的發生。煙煤病又稱煤污病。植株受侵害後,表面會產生一層暗褐色霉層,後期增厚為煤煙狀。
煙煤病往往不是從葉心開始發展,所以比較難以察覺,容易在老葉處發病,仔細看,病斑處有凹陷,再慢慢向新葉傳染,直至整個植株全部變黑。
藥劑防治:多菌靈+鏈黴素溶液噴施,多菌靈和鏈黴素都是內吸性的,可以被植物吸收到體內。
植物感染煙煤病
幼苗大多從莖的基部感病,初期為水漬狀,並很快擴展,溢縮變細,病部不變色或呈黃褐色,病勢發展迅速,萎蔫前即從莖基部(或莖中部)倒伏而貼於床面。
藥劑防治:可用晶瑪+諾杜美進行防治
植物感染猝倒病
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發病中無絮狀白黴、植株得病過程中不倒伏。其菌是一種偏酸性的兼性寄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防治方法: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井崗黴素水劑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利可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植物感染立枯病
植物真菌病害,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還有很多,在此就不逐一列舉了,植物真菌病害雖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大類。
大多生長在水中或土壤中,常見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疫病、白鏽病等,一般在潮濕的春秋兩季發病較多。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病害以點發生較多,受害部位有明顯的邊緣,從而形成一定形狀的病斑。
常見的病害有黑粉病、鏽病、紋枯病、立枯病等,一般只因其局部侵染,形成點發性症狀。
引起病害症狀大多是局部壞死,常見症狀有葉斑病類型、炭疽病類型、瘡痂病類型、潰瘍病類型、萎蔫病類型、腐爛病類型。
防治真菌病害的藥物有很多,比如百菌清、多菌靈、代森錳鋅、三唑酮、苯醚甲環唑等。
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有:惡霜·錳鋅、甲霜·錳鋅和乙膦鋁等。
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有:苯醚甲環唑、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腐霉利等。
對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病害都有效果的有:百菌清、阿米西達和代錳鋅。
大家在防治真菌病害之前,要先對病害類型做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相應的藥劑。看準病、才能用對藥,才能更好的防治病害!
關於真菌病害的種類,防治藥劑,以及致病性真菌的分類,就先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別看真菌病害這麼多,在防治藥劑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病菌的產生往往都是管理不當引起的,比如植株種植過密,通風條件不好,或者肥水管理不當,造成植株抗性下降,還有的是沒有及時防治病蟲害,或者發現病蟲害沒有及時處理,都會導致病害蔓延。
在此提醒大家,一方面我們要知道什麼病害用什麼藥,另外一方面,我們還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從一開始就做好作物的栽培管理工作,從源頭上減少或者避免病蟲害的發生。這樣也會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冤枉錢,同時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關於真菌病害,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