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你26年,花了30多萬,你就記得我重男輕女,要斷絕關係?」

2019-10-05     橙子不語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吳曉被她的母親埋怨自私,說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們辛辛苦苦這麼多年,結果孩子長大以後是個「白眼狼」。

在母親說出這個觀點之前,吳曉從來都認為,自己心裡是有著委屈的。這種委屈,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芽。

家裡的父母,還有爺爺奶奶,一直以來就差把「重男輕女」這四個字寫在腦門上,他們偏著家裡的弟弟,從來都認為理所應當。

小的時候家裡窮,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但凡有一點,都是要留給她弟弟的,她沒有份,如果實在有多的,母親才會問她。

她的弟弟小時候調皮搗蛋,她有次實在看不下去就把弟弟揍了一頓,弟弟小她4歲,兒時她還是能輕輕鬆鬆占據上風。

結果母親從來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她,饒是她解釋是弟弟先犯錯也沒用,母親的觀點就是: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

有一次,弟弟把她花了一個下午做完的作業撕了折成了紙飛機,她再次把弟弟打了,她的弟弟也學得精,動不動就哭,一哭她的母親就幫著弟弟。

她說弟弟撕了她的作業,母親惱道:「你重新再做不就好了,你打你弟弟幹嘛,他小也不懂事!」

她看著在一旁做鬼臉的弟弟,心裡恨恨的。她沒有地方去訴說自己的委屈,因為家裡的爺爺奶奶也是把弟弟當寶,說弟弟是他們吳家的獨苗,寵得不能再寵。

她還有一個叔叔,生了三個孩子都是女兒,所以弟弟才格外受寵。

所以,她小的時候和弟弟關係不好,對弟弟也喜歡不起來,更多的是一種比較的心態,認為自己以後一定要樣樣都比弟弟好,讓他們刮目相看。

她也比較爭氣,成績一直不錯。相對於她來說,弟弟似乎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平時看著是個鬼精靈,一到書本知識就一問三不知。

成績,是她最大的驕傲。

02

但是她說,自己永遠都成為不了父母的驕傲,因為她是女兒這件事情,首先就已經輸了弟弟一大截。

因著心裡的這份倔強,她和父母的關係也一般,有什麼心裡話寧願告訴朋友也不會告訴自己的母親,因為她認為母親只會關心弟弟,不會真的關心自己。

大約是兒時父母偏心的事太多,在她心裡已經留下固定的印象吧。

雖然當她逐漸長大後,也意識到母親好像對她比以前好些,但在她看來,卻認為一切都顯得沒有必要,母親的做法她認為更像是一種討好。

關於這種討好,她是不以為然的:「小的時候不喜歡我,現在看我長大了能夠掙錢了就裝著對我好,我不稀罕。」

大學畢業以後,她在外工作,回去得不多,每每母親打來電話的時候,她的態度也很是敷衍。

她說,母親是個比較虛偽的人,明明小的時候不喜歡她,現在卻裝出一副慈愛母親的模樣。

她的母親很喜歡和她回憶以前,說那個時候家裡為了供她讀書,有多辛苦之類,說家裡兩個孩子,她比弟弟有出息,以後要多帶著弟弟,姐弟之間要團結。

如果母親從小便告訴她這些話,她或許是能聽進去的。

但工作以後的她聽見這話,還是認為母親偏心,他們只知道讓她讓著弟弟,幫著弟弟,而她自己呢?

母親渾然不覺他們做得有什麼不對,有一次,母親打電話來說,家裡買什麼東西花了錢,說弟弟也不聽話,她認為母親是在要錢,便說等到自己發工資了就打一部分回去。

這次以後,母親便時常說起這些,她聽得漸漸心煩,終於有一次,在母親向她埋怨家裡情況的時候,她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滿。

03

她說,她認為他們沒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從小就沒有,小的時候忽略她,長大以後也只知道讓她寄錢回家。

作為父母,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他們不是合格的父母。

她說出自己以前很多次想要離家出走的心情,還有畢業以後不願回家的猶豫,甚至有的時候想斷絕關係,因為自己很不開心。

她說,沒人能夠理解和關心她,他們是她的父母,帶她來到這個世上,卻也把傷痛和絕望帶給了她。

她把這麼多年自己想要說的話,都一股腦兒說了出來,以前她不敢說,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的話在父母面前不夠分量,說了他們也不會聽,只會怪她甚至罵她。

而如今,她不用再害怕他們,所以也就敢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她的母親靜靜聽完,一分鐘的時間沒有說話,然後從她的話語裡提取了幾個最嚴重的關鍵詞,母親問:「我養你26年,花了30多萬,你就只記得我重男輕女,怨恨我,還要斷絕關係?」

然後輕輕到道:「我很失望。」

說出這番話後,她沒有預想那般開心或者是如釋重負,想起和母親沒有說完就掛斷的電話,心裡卻莫名感覺有些堵。

她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但為什麼心裡依舊難過呢?

大概是,當她仔細分析之後,卻發現母親的話也沒錯。

從小的時候,母親是對弟弟偏心,卻也沒真的虧待過她,他們給她吃穿,供她上學讀書,在她生病的時候也會守在旁邊。

有好多次當她因為學習或者工作忘了自己生日的時候,也是只有父母會每年雷打不動地給她打來電話,讓她記得吃點好的。

只是父母給她的愛,兒時相比起弟偏心了幾分,所以她便選擇把這份愛全部都忽視掉,甚至變得恨他們。

04

她以前的確是恨他們的。

恨他們生了自己,卻不好好愛自己,恨明明都是孩子,父母為什麼一碗水不能端平?恨自己因為父母的不公平,不能開開心心地長大。

事實上,她後來自己也在反省:我真的有資格恨他們嗎?

她說自己有一次看到一個和她經歷類似的男生,因為不如家裡的哥哥優秀,所以從小到大被忽略不少,他發帖子埋怨,說自己有這樣的父母很痛苦,也是想要斷絕關係。

她原本以為,下面應該都是安慰他的人,誰知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在罵他,說他不知感恩,小肚雞腸,因為從他的描述來看,父母的確也沒虧待他。

只是他的哥哥比他優秀很多,所以自然得到父母更多的讚賞和關心,這其實是人之常情。

當她此時仔細回憶起來,的確認為除了兒時的一些小事,父母有時做得偏心,但在真正的大事上,還是為她付出良多。

她中考的時候,差十幾分就可以進市裡最好的高中,她說想去,後來父母也還是咬牙給錢送她去了,只是這些事,她都選擇了遺忘。

因為她的腦海中,早已被不平和埋怨占滿,也變得好強,自然容不下感恩和知足,以至於讓自己辛苦這麼多年。

關於親情,有的時候不要去鑽牛角尖。想起曾經看到的一句話,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有的時候難免做得不夠好,理解寬容和愛,不是只有父母給予孩子,其實孩子也是需要把這份同理心給予他們的。

尤其是當你長大成人,而他們卻逐漸老去。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XH_vG0BMH2_cNUglp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