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船城」老街的餘味

2019-07-30   洛陽黑山

船城老街的餘味

文:龔訊

聽人說,過去的宜陽縣城形狀像船,濤濤洛河水繞城而過,故而美其名曰「船城」,富有韻味。

我已經記不得船城老街何時被拆了,只是每次走過街口,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觸,就仿佛空氣中一直瀰漫的熟悉味道正在逐漸變淡,偏偏它又不肯消失殆盡,總是似有還無地牽絆著我的嗅覺器官。

船城老街不僅僅是一條街,而且是城裡的集市所在,據說「九號會」曾遐邇聞名,也是記載船城最多聲音的地方。

三十年前,當我還背著書包,在實驗中學(現改為宜陽縣第一實驗高中)讀書的時候,船城老街是我每周步行往返回家的必經之路。

船城老街東西走向,長約四百六七十米,一頭通往錦屏鎮高橋村裡唯一的柏油馬路,一頭則是連接著城關鎮中街村的一條小胡同。

正中央有兩排水泥澆築的石台,將老街分隔成南北兩條小街,石台是供市場小販擺菜賣肉的地方。

船城老街兩旁是各式各樣的個體戶雜貨店,食物、服飾、百貨應有盡有,整條老街幾乎就是城裡的「百貨超市」,生意相當火爆。

船城街口的一家雜貨店門檐上掛著幾串風鈴,時常能夠聽到「叮叮咚咚」的清脆聲響,是我上學路上最動聽的聲音,雖然我不知道它有什麼寓意,但簡單的聲音已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任憑歲月如何撥動,總是能夠清晰地在記憶中回放。

白糖冰棍兒、糖畫、棉花糖、彈珠等幾乎已經被清掃到記憶最邊緣的瑣碎詞條,也在這裡被重新搜集起來,排列成一個個富有生氣的鮮活動詞,在遺忘的角落裡開始活蹦亂跳。

父親復員後曾經在宜洛煤礦上班,記得他偶爾在周末的清晨帶我到船城老街吃一碗餛飩,他還嚇唬我說餛飩裡面包的是老鼠肉。我問為什麼要包老鼠肉,父親說以前食物緊張,糧食都沒得吃,更不用說肉了,於是只能抓老鼠吃,久而久之,就傳下來了。當時我不明白那只是父親的一個玩笑,竟然還在心中暗自嘀咕原來老鼠肉也這麼好吃。

寒暑假期間攢夠了一些零花錢,我會到船城老街的一家圖書館坐上一天,津津有味地翻看著《三國演義》或是《說岳全傳》的連環畫,按當時的稱謂應該叫作「小人書」。然後花一元錢押金,借幾本通俗易懂的小說回家秉燭達旦。這自然是要瞞著父母的,否則只會換來一頓「不學無術」的責罵,畢竟當時父母眼中只認可學校的課本,其他書籍一律歸為「閒書」行列。

船城老街的早市和晚市是兩隻眼,見證了那些年我上學放學的時光,如今回想起來,確有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一路上伴隨著我,或許這就是船城老街給予我的一絲精神鼓舞吧。我相信船城老街依舊是活著的,它曾經是船城的魂魄,即便再也聽不到喧聲鼎沸的叫賣聲,即便再也看不到討價還價的場景,但它的長度依舊延伸在這裡,它的味道依舊瀰漫在空中……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