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如何治

2019-09-03     狐狸先森幾點鐘

今年3月18號下午, 商丘名門城的業主們被高空掉下的東西,嚇得不輕——天降菜刀。


上一次還扔了磚頭。看來這小區居民的小日子過得很不安心啊。



01


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吳兆祥公布過一組數據:

「從2016年、2017年、2018年這3年來看,全國法院審結的高空拋物墜物的民事案件有1200多件,這1200多件中有近三成因為高空拋物墜物導致了人身損害;受理的刑事案件是31件,這31件里有五成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


砸中人的話,不死都是命大的


1

從平時的相關新聞里,我們也知道,如果高空拋物砸傷人,找不到拋物者的話,整棟樓居民都是要「連坐」的——大家一起賠。

2015年發生在武漢市的一起高空墜物案中,出生不久的女嬰欣怡在小區曬太陽時,被高空拋擲的水泥塊砸傷,導致七級傷殘。

事後女嬰的父母向小區內可能拋物並導致此次傷害事件的業主集體索賠。

這起民事案件在武漢市漢陽區法院一審宣判,判決80名涉案樓棟業主共賠償39.5萬元。

那么小的女嬰被砸傷,看著就心疼


2

「連坐」的法律依據是2010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

其中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簡單說就是,如果找不到高空拋物的肇事人,那麼同一棟樓的居民就要一起賠,除非你能證明你不可能拋物——比如案件發生時,你在外地。

上面提到的案件中,最終賠錢的80名業主,就是篩選後的無法證明清白的業主,也只好跟著罪犯一起賠了。

女嬰家長把整棟樓都告了



02


這樣的「連坐」規定,有兩個好處:

1 一個是鼓勵大家互相監督,你要是不想平白無故地賠錢,就睜大眼睛,看清每一個想高空拋物的人。

2 還有就是讓受害者的賠償款能儘快盡全地落實。砸傷人,賠十幾萬,一棟樓,每家每戶一千多兩千了事。砸死人,陪幾十萬,上百萬,一棟樓,每家每戶幾千塊,也夠了。要是只有肇事者賠,不知道這錢什麼時候才能落實。


「連坐式」既然那麼好,為什麼高空拋物還是屢禁不止呢?

「連坐式」的兩個好處,恰恰也是兩個壞處:

1 每個人監督,其實就變成了「公地悲劇」一樣,公園屬於大家的,所以我貪方便扔垃圾,但是我指望你不扔垃圾,人人都這樣想,最後就是人人都扔垃圾。高空拋物人人監督,所以我偷懶不監督,但是我指望你去監督,人人都這樣想,最後就是人人都不監督。

2 每家每戶賠款少,賠償款能儘快盡全地落實。這樣對犯罪的人就起不到震懾作用,扔個磚頭,出事了,大家和我一起賠,事不大。



03


有人說,這沒辦法啊,兇手找不到,只能「連坐」讓大家一起賠,這樣受害者能儘快得到安慰,總不能讓受害者流血又流淚。

如果兇手確實是找不到,這也說得過去。

但是高空拋物的肇事者真的那麼難找嗎?

1 根據物品落下的位置和破壞程度,可以大致計算出拋物線,這樣就能縮小作案範圍。

2 根據物品上的指紋,對縮小後的範圍進行指紋對照。

3 確定好嫌疑犯後,入屋搜查罪證。

4 如果是在天台作案,那麼嫌疑人走上天台和在天台的動線也能一一查處並還原作案過程——鞋印、衣服蹭到的物品、摸過的東西、留下毛髮......

只要警察願意查,以現在的高科技刑偵手段,不可能查不出來。

高空拋物大多是臨時作案,作案者根本沒有經過周密部署——拋物的人,不可能戴著手套避免留下指紋吧,他上天台也不可能戴著鞋套和頭罩避免留下鞋印和毛髮吧。

這樣粗枝大葉地作案,你說21世紀的警察破不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如果最後實在查不出來的,才「連坐」,我想這樣大家才心服口服。

如此大費周章地找肇事者,其實才能真正震懾意圖幹壞事的人。

找出了肇事者,那麼賠款就要他全賠,嚴重的還要搭上牢獄之災。

在「莫動手,動手必被抓」的嚴厲威懾下,那麼不僅大人不敢再高空拋物,家裡有小孩的,家長也會死死看住家裡的熊孩子,不讓他們亂來,因為拋一次,可能就會賠掉一套房。

只有扎紮實實地讓那些高空拋物的家庭疼一次,高空拋物才會真的杜絕。

現在和稀泥式的「連坐」,只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僥倖心理。



最後,建議把「高空拋物」入刑吧,不管有沒有砸到人,拋了一律入刑。

入刑了,警察就必須開檔案抓人了,因為這不是普通的案件,這是逼著警察去抓人。

入刑了,不管有沒有人受傷害,拋物者都要被罰重款,或蹲上幾天,反正案底是跟一輩子了。

2019年7月2日下午5時許,中鐵國際城天築苑1棟一名女士遭遇高空拋物,被一個滅火器砸中頭部死亡


高空拋物案件,從數量看,好像並不多,但是,我想誰不想哪天出門了,禍從天上來,甚至是不出門,禍也從天上來——被「連坐」挨上賠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VIn92wBJleJMoPMzv3s.html


















如何對待窮人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