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本來是一件家庭圓滿,令人快樂的事,可有些家庭卻因為生二胎,甚至三胎弄得家庭不和睦。特別是那些年紀已經過了最佳孕育時間的夫妻,非要當超高齡孕婦,令人為他們和他們家孩子捏一把汗。
山東棗莊此前有對夫妻,老太67歲,老伴68歲,不顧一切壓力阻力,非要生3胎,結果原本就有的一雙兒女為此和老人家們斷絕了關係,讓人不得不唏噓感慨。
不過,3胎出生後,老人家對其是真的好,還給女兒取名"天賜",寄託著他們對孩子的祝福,既是覺得這個3胎是上天賜給他們家的禮物,又是給孩子一個好寓意,希望孩子有天賜的福氣,好好長大。
67歲固執生三胎的老太,如今過得怎樣?
如今事件過去已有大半年,老太和老伴過得怎樣?當初大家是不看好這個家庭的,很多人認為老人家滿足自己的私慾,卻給孩子和家庭留下很大的隱患,無論是老人家的經濟能力和健康條件,都不會給女兒帶來什麼福氣,況且孩子的哥哥姐姐和老夫妻斷了關係,對這個妹妹也肯定愛答不理,孩子憑什麼生下來就背負這麼多隱患?
但實際上,兩口子和孩子如今過得,並不如大家想的那樣舉步維艱,相反,還挺滿足。
經濟上,他們說兩口子養老金有1萬多,自己稍微省著點,養個孩子不成問題。
健康上,他們說自己身體棒著呢,特別是老伴說,爭取要活到110歲,那時候孩子就大了,也讓人放心了,只是希望網友們不要再干擾他們家的生活了。
別說,生活上壓力目前來說沒有那麼大,心態上又很健康,看起來似乎是美滿的,估計會讓很多網友失望。
老兩口看起來很樂觀,但是作為高齡產婦,僅靠樂觀的心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首先,健康是客觀條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老先生說,想活到110歲,當然了,如果能長壽自然是皆大歡喜,但畢竟你不是孫悟空,可以去改"生死簿",身體機能和衰老不是靠意志就能改變的客觀條件。如果過幾年,老兩口的健康問題下降,孩子可以依靠誰?特別是老太太,67歲的年紀,生孩子對身體自然有虧損,會不會留下隱患,也是無人可知的。
其次,經濟條件不會如此樂觀
雖然老人家說,省吃儉用,退休金有1萬多,但是一家三口能不能靠著過,並不是兩口子說得算的,這與社會環境有關,就像如今發生在武漢的大事件,讓經濟環境遭受挑戰,1萬塊的月收入,有時候不見得是保障,何況孩子慢慢長大,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孩子不是養活就行,怎麼養好,如何給孩子未來投資,僅僅靠退休金可行嗎?況且老人家吃老本的退休金,不會隨著時間推移,飛速上漲,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經濟條件,完全依託於老人能活多久,能拿多久的退休金,這又繞回了兩口子的健康問題。
最後,孩子的教育很成問題
孩子從年幼到成人,要經歷無數的教育,明白道理學習技能,最後才能在世界上紮下根。而教育不僅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能給孩子多有力的教育,孩子才能走多遠,飛多高。作為精力、體力已經庫存不夠的老人,他們能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多少?又能付出到什麼地步?這些都需要認真考量。
從家庭多元角度考量,實在不推薦超齡產子,代價實在太大,可以預期的風險對產婦和孩子都很高。
誰也不希望孩子還沒成長起來,卻失去雙親,沒有依靠沒有經濟來源,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他們最後舉目無親,又是何苦?
當然如果已經"天賜"了,儘可能從上述三個大方面,給孩子多做準備,盡力活的久一點,給孩子準備多點經濟條件,可能的話,跟上現在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儘快適應社會。
我是蔓德育兒,一位5歲孩子媽媽,堅持向大家提供優質育兒經驗分享,歡迎朋友們點贊、評論和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在育兒的問題上,輕鬆以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UPsFHEBnkjnB-0zZ9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