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1月初,已有33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1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22家待批准,涉及理財產品總規模接近20萬億元,占行業理財規模近90%。
參考來源丨中國證券報、eResearch楊榮團隊、21世紀經濟報道、券商中國
理財子公司推進速度超預期,打造銀行理財新生態。截至2019年11月初,已有33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1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22家待批准,涉及理財產品總規模接近20萬億元,占行業理財規模近90%。與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法定流程相比,已開業理財子公司從籌備獲批到開業獲批僅需3-7個月,保守預計2019年內理財子公司開業數有望繼續增加;到2020年底,理財子公司的數量或較今年翻番,以國有、股份行以及頭部城商行為主。
表1:理財子公司開業情況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整理
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金均超過了100億元。交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均為80億元。招銀理財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大多在50億元左右。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資金本規模居前,分別為50億元和20億元,其餘大多在10億-20億元。
從註冊地來看,具備金融中心人才資源和市場要素的北京、上海、深圳成為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總部的心儀之地。目前有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地選擇在北京,數量領先。
產品體系以固收為主
「固收+」策略試水權益投資。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的背景下,各銀行採用「固收+」策略,從傳統債券資產投資轉向大類資產配置,以分散投資、優化大類資產配置作為核心手段,從被動防控風險轉向主動管理風險。圍繞「固收+」策略,各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品牌特色鮮明,形成差異化發展。
表2:五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體系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整理
根據《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理財子公司業務主要有四個方面:(一)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二)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三)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四)經銀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准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認為,從這幾家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體系來看,主要具有以下特徵:以固收為主體,積極布局權益類;權益類投資以私募股權、FOF模式居多;以複製指數起步,積極探索量化策略;部分保留了浮動管理費這一理財特色。
工銀理財率先取得衍生品交易和外匯業務資格,這意味著獲得了資管業務轉型發展的市場先機。工銀理財目前的產品投向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混合類、權益類為輔。
建信理財在開業時提出,將發行多款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系列理財產品,目前建信理財新產品陸續發行。在資產配置上,建信理財開始增加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今年8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農銀理財脫胎於中國農業銀行,未來將加強理財知識宣傳普及,提高縣域、三農客戶對理財業務的認知度,將按照監管政策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滿足縣域和三農客戶小額、零散資金的理財需求。
背靠「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招銀理財則在產品體系搭建上以客群為依託,根據基礎客群、養老金客群、金葵花及金卡客群、有投資經驗客群、私人銀行客群、公司客群這六大客群劃分新品,產品涵蓋貨幣、固收、固收+、結構化、混合、權益,覆蓋了全部的風險偏好等級。
存量理財處置:保本理財漸次清場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管業務。而光大銀行、交行的前述產品均屬於保本型產品,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但其實用提前『下線』的方式結束的並不多,更多被採納的策略是,一邊要停止新發保本產品、卡住入口,另一邊對到期日還在過渡期內的產品就自然到期,對於超出過渡期的產品,就按照每個產品的情況個案處理了。我們行並沒有超出過渡期的產品,都能自然到期。」一位華南城商行資管部負責人稱。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逐漸下降。截至10月末,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為19.1%,較年初下降了3.9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也在業績發布會上對存量理財產品的過渡期安排問題進行解答。
中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就在該行中期業績會上介紹指出,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該行嚴格落實監管政策要求,壓降不合規產品,並加大新產品發行力度。「截至6月末,保本理財和存量待整改的表外理財產品規模合計1.15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下降5500億元。同時,符合資管新規表外理財產品規模是1820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了1468億元。其中,保本理財已在我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
部分理財產品「轉交」給理財子公司
關於表外理財處置方面,劉秋萬表示,對於符合資管新規的表外理財,中行後續將採取變更管理人的方式轉入理財子公司。對於待整改的表外理財,重點將放在資產端的整改和化解上。除資產自然到期外,中行將結合後續監管政策具體要求,綜合考慮持倉的資產特性,擬採取發行理財公司新產品承接、提前終止、二級市場出售、部分回標等多種措施主動化解,妥善完成存量理財產品整改壓降工作。
交行也在11月25日公告稱,該行發行的部分理財產品將於12月22日首批移交交銀理財管理,理財產品管理人相應變更為交銀理財,理財產品合同同於當日更新。
按照交行規劃,該行將通過「委託」模式來處理存量的理財業務。具體來說,在過渡期結束之前,交行將保留資管中心,統籌管理全行理財業務,同時將理財業務日常運營管理職能委託給理財子公司,承擔監督理財子公司盡責履職的職能。
「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滿足監管關於理財子公司與母行風險隔離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會因為『雙線運行』導致人、財、物等資源重複配置。」交行副行長呂家進說。
掌門人多為資管「老兵」
目前已經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掌門人大多數是銀行資管「老兵」,甚至是一些銀行理財業務的開創者。其中,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高管團隊一般由母行資管或者金融市場條線平移而來。
資料顯示,建信理財公司董事長劉興華是一位建設銀行體系內成長培養的優秀幹部。劉興華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劉興華在建設銀行的職業生涯始於建行安徽省分行的紀檢監察領域,後從事人力、個人金融、計財等多個業務領域,在多個領域均實現了業績的突破。2016年劉興華由蘇州分行行長調任至建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直至執掌建行理財子公司。
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剛曾任上海分行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兼財務核算中心主任、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等職務,在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現代金融專業方面擁有極其豐富的實務與管理經驗。新任理財子公司董事長之前,他任工商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工行理財總規模近3萬億元,仍是「中國銀行業資管第一大行」。
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交銀理財董事長塗宏也是「老交行」。資料顯示,塗宏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他曾先後在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廣州分行、紐約分行、金融市場部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在就任交銀理財董事長前,他擔任交行同業與市場業務板塊總監。
農銀理財董事長由農業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馬曙光出任。中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東海擔任中銀理財董事長。
組織架構一覽
1.建信理財:
建信理財公司章程要求股東委派指定董事長。董事會由5至13名董事組成,董事會成員包括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獨立董事。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全部由股東委派;獨立董事人選由股東決定。公司設董事長一名,由股東在委派時指定。董事會下設戰略發展委員會、薪酬與提名委員會、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委員會四個專門委員會。
2.工銀理財:
工銀理財是中國工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下設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原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顧建綱任董事長,許海任監事長;從管理層來看,下設產品營銷、投資研究、風險管理、運營支、綜合管理五大板塊,總共包含20個部門,原金融市場部兼同業業務部負責人唐凌雲出任總裁。
3.交銀理財:
交銀理財擬在公司本部設19個部門,覆蓋前、中、後台,包括獨立的IT部門、信披、營運等職能部門,以及包括審批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審計部門在內的風控部門等等。
4.中銀理財:
中銀理財共設立市場與政策研究部、產品與系統研發部、銷售部、信評與審批部等17個部門,同時設立產品管理委員會、投資與決策委員會、運營估值委員會,以及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委員會4個專業委員會。
5.農銀理財:
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在採訪中透露,目前,農銀理財已設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並在董事會下設戰略規劃與投資決策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風險管理與審計委員會;在高級管理層下設投資決策委員會、產品創新委員會、風險合規管理委員會、財務審查委員會、信息科技委員會。
部門設置方面,農銀理財根據監管要求和業務發展需要,分為四大板塊。包括:投資研究板塊、產品與金融科技板塊、風險與交易板塊和運營保障板塊,共設16個部門。
6.光大理財:
光大理財按照業務屬性,設置了市場、投資、風控、科技運營及綜合五大板塊。其中,市場板塊包括產品及市場部、開放平台部、解決方案部;投資板塊包括研究及數據部、委託投資部、固定收益投資部、資本市場及量化部、項目及股權投資部、創新資產部、集中交易部;風控板塊包括風險管理部、合規及法務部、審計部;科技運營板塊包括金融科技部、運營部;綜合板塊則包括綜合管理部/黨委辦公室/黨務部/董辦/戰略部、紀委辦公室、人力資源部/黨委組織部/工會、財務部/自營投資部。
7.招銀理財:
組織架構上,招銀理財內設19個一級部門,包括風險管理部、投後管理部、風險評審部、產品設計部、市場銷售部、集中交易部、研究部、數據科技部、量化衍生品投資部、跨境投資部、權益投資部、固定收益投資部、另類投資部、項目投資部(含結構化、不動產、非標債權、資產證券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科技部」,目前已開業的兩家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均設有相關部門:光大理財內設金融科技部,而招銀理財是「數據科技部」,這顯然表示越來越多銀行理財子公司錨定科技在資管深水區的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TzAym4BMH2_cNUg9M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