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姜文青主任醫師:為患者著想 才可能走的更遠

2020-01-17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

「那你一會還在這裡嗎?」「我在,不在的話你去十四樓找我,我再給你看看。」這段簡單的對話在常人眼裡或許再平常不過,可對患者而言,醫生的這句話讓她感到無比踏實,從業多年來,海慈醫療集團肺病科主任醫師姜文青的「囉嗦」科里無人不知,她總說,我要是多「囉嗦」幾句,患者能夠安心,也值。

菌種在「升級」 介入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醫者的工作每天忙碌且重複,每天七點半,姜文青主任醫師到達病房,首先要對昨天的重症患者進行查看,八點完成交班後,便開始進行常規查房。她告訴我們,上午如果沒有安排手術,通常都是在查房中度過,有時候會遇到特殊病例,還會在科室里和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每周的坐診和手術交替進行,這樣的工作量在姜文青眼裡,早已成為習慣。

除了病房和手術室,姜文青呆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四樓氣管鏡室。近年來,呼吸道疾病癒發增多,哮喘、慢阻肺、肺炎感染等等,病種逐漸增多,感染的菌種也在不斷「升級」,無痛支氣管鏡這項診療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突破。

「我們會根據患者的病灶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議其是否做無痛,無痛相對耗時少,痛苦小,且費用也都在醫保範圍內,患者還是可以視情況優先考慮的。」姜文青說,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不止會做一次氣管鏡,為了能夠讓他順利完成後期相關治療,她也會建議患者做無痛。

超聲小探頭肺外周活檢精準到位創傷小

「氣管鏡是無孔不入的,鏡子正常能進到一定範圍內檢測,如果再往裡面,我們傳統方法會採用盥洗、回收檢測,但目前我們開展的超聲小探頭氣管鏡下活檢術已突破範圍界限,該探頭直徑僅為1.8毫米,可探測到肺部最外周,取下病理做進一步檢測。」

姜文青介紹,這種方法痛苦少,創口小,且因沒有耗材,不會給患者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從醫學角度講,超聲小探頭引導的肺外周活檢,不但是肺癌早期診斷介入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對於評判診療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

「我經常和患者說,其實就是一個鏡子從你的氣管中走,不會破壞內部結構,可以理解為綠色診療。」姜文青幽默地講述著。

運用中西醫診療方法 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質量

肺癌作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經過診斷,患者在沒有手術指征的前提下,通常會被轉入肺病科進行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等,海慈肺病科結合醫院特色,採用中西醫治療相結合的辦法,最大程度降低抗癌治療所帶給患者的副作用。

「我們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都還比較不錯,得益於我們的氣道管理做得到位,壞的病灶就像『韭菜』一樣,切了還會再生長,我們通過呼吸介入治療,在粘膜下為其注射藥物消除掉病根,這期間的一體化診療都在我們醫生的監測範圍內,十分有利於患者病情的穩定和後續康復。」姜文青表示。

問診多「囉嗦」幾句 可以讓患者安心

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來到診室就診,姜文青為其做完相關檢查後,建議其做一進步拍片檢查,患者十分配合,臨走前還不放心地問了一句「醫生,我一會兒還回來找您,您在這兒吧?」姜文青點頭微笑,並告訴患者讓她一會兒過來找她,如果找不到她,就去病房找一下。

原來,這位患者反覆咳嗽已有一月之久,輾轉各家醫院,治療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終家人帶著她來到海慈醫療集團肺病科找到姜文青主任醫師。經過檢查,她為患者順利找到病灶並加以治療,目前已有好轉,所以這位患者每次來複查都會過來找她。「有的患者來到門診,抱著一摞之前在各個醫院做的檢查報告,其實為患者找到原因,她就不會走那麼多彎路,有時候就感覺很可惜。」姜文青告訴我們,為了讓患者能夠放心,她總會多囑咐他們幾句,並告訴患者下周如果不放心,還可以過來找她看,為的是能夠讓患者安心。


醫者不僅要治病 更要治「心」

採訪中,姜文青的口中提起最多便是「患者」二字,她自己坦言,在臨床的時間越久,越發現如果醫生沒有做到儘可能為患者著想,註定在從醫道路上不會走的很遠,在與患者的接觸和交流中,真正能夠明白他們的想法,改善治療方法,哪怕只是一個細微的改變,卻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這時你會發現你比別人走的更遠一些。

在肺病科工作了二十幾載,姜文青憑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豐富臨床經驗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者。但由於目前醫學還在發展,很多疑難雜症還處於攻克階段,她目睹著一個個家庭因患者病症不能治癒所遭受的痛苦和無助,這種情況下,姜文青希望做到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治療,更多的是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慰,這是醫者對患者、對醫生職業的最大期望和初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Sa1sm8B8wMrh2Li9i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