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獲福無量,婆羅門終證聖果的故事

2020-10-19   善知

原標題:皈依三寶獲福無量,婆羅門終證聖果的故事

皈依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園時,一日對比丘們開示:「皈依具足三種功德,是哪三種功德呢?第一種是皈依佛的功德,第二種是皈依法的功德,第三種是皈依僧的功德。」

「什麼是皈依佛的功德呢?無論是二足、四足,或多足的眾生;或是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於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都無法超越最尊、最上、福慧圓滿的如來。就好像由牛得到牛乳,再由牛乳提煉乳酪,進一步再煉製成生酥、熟酥,最後再精鍊成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為珍貴,其他諸味皆不能與之相比。同理,如來就如同醍醐之味,福慧圓滿、最尊、最上,所有眾生皆無有能及者。若有眾生恭敬供養承事於佛,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勝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佛的功德。」

「什麼是皈依法的功德呢?世間所有法:不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無欲、無染,滅盡、涅槃。涅槃法在諸法之中,是最尊、最上的真理,沒有一法可以超越。猶如從牛身上取得牛乳,進一步由牛乳提煉而得到乳酪,由乳酪再煉製成生酥、熟酥,最後再由熟酥精鍊成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為珍貴,其他諸味皆不能與之相比。同理,涅槃法如同醍醐,在所有諸法中,最尊、最上,沒有一法可以超越。若有眾生恭敬遵奉涅槃法,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勝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法的功德。」

「什麼是皈依聖眾的功德呢?所謂賢聖僧眾,是跟隨如來修行,僧團中持戒精進的出家眾。眾生之中,如來僧眾最尊、最上,無有眾生可以相及者。就如同從牛取得牛乳,再從牛乳煉成乳酪,由乳酪進一步煉製得生酥、熟酥,最後再由熟酥精鍊出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為珍貴,其他諸味皆不能與之相比。同樣地,如來僧眾如同醍醐,於眾生中最尊、最上,無人及者。如有眾生恭敬事奉如來僧眾,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勝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僧的功德。」

世尊於是為大眾宣說此偈:「第一承事佛,最尊無有上;次復承事法,無欲無所著;敬奉賢聖眾,最是良福田;彼人第一智,受福最在前。若在天人中,處眾為正導;亦得最妙座,自然食甘露。身著七寶衣,為人之所敬;戒具最完全,諸根不缺漏。亦獲智慧海,漸至涅槃界;有此三歸者,趣道亦不難。」

比丘們聞佛教導,皆歡喜奉行。

婆羅門作賊畏打,終證聖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發心常行供施的婆羅門希望凡來接受自己供養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爭論和鬥爭等不祥之事。

一日分別來自市中心和市郊接受布施的婆羅門互相不合,市內的對市郊的說:「你們以農務為主,來此接受布施不應理,此等布施屬我們享用。」

對方亦不甘示弱,愈爭愈凶。一個以偷盜為生的婆羅門趁機偷走金銀財寶等物品,別的婆羅門發現後即放棄爭論,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祗陀園逃命。

當他逃到祗陀園目睹世尊及僧眾無有任何喧鬧、寂靜祥和的氣氛時對清凈僧團生起很大歡喜心,覺得自己作婆羅門不能滿足,即於世尊足下恭敬頂禮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

世尊慈悲開許,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為他傳戒,並授予教言,他自己也精進修持,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他觀知所應調化的首先是曾經抽打自己的那些婆羅門即於剎那間至彼處,從空中飛降而下,婆羅門見此特別歡喜,生起很大信心,於其足下恭敬頂禮祈求傳法。

他傳予相應之法,有的摧毀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位,有的皈依三寶。

諸比丘啟問:「世尊,此尊者以何因緣先作小偷懼於被打,逃到佛前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唯願世尊為吾等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所致。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

鹿野苑一婆羅門因偷竊供施之物被人責打,逃至迦葉佛前出家,一生中守持凈戒,臨終時發願:雖然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未得什麼境界,以此功德,願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婆羅門即現在的婆羅門,以業緣及願力成熟之故,今世他仍是懼於挨打而逃去出家,並證得羅漢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