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第一股」退市成定局?18萬股民中招

2019-07-29     證券市場快報

終究難逃退市。

豬價漲勢兇猛,同樣是河南養豬企業,牧原股份今日再創新高,總市值高達1585億元,而另一家雛鷹農牧卻已經到了退市地步。

剛剛A股收市,*ST雛鷹收報跌停,跌4.71%,報0.81元;距離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只剩3天,未來3天連續漲停(5%),也只能回到0.93元;基本確定,將觸發麵值退市。

今天是*ST雛鷹第17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由於ST股漲跌停幅度為5%,即使未來3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已經回天無力了,根據相關規則,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面值(1元),交易所有權決定退市。

數據顯示,*ST雛鷹今年一季度末仍有18.42萬戶股東,較去年底的15.39萬戶有所增加。


「末路狂奔」

在過去的17個交易日裡,處在退市邊緣的*ST雛鷹也曾奮力自救。7月24日,公司股價曾上演「地天板」,從跌停到漲停。

當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擬與3家供應商分別成立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實施 「合作養殖1萬頭種豬,年出欄20萬頭商品豬」項目。其中,*ST雛鷹以豬捨實物資產出資,3家供應商均以「債權+種豬」出資。

也就是說,*ST雛鷹提供養豬的場地,3家供應商提供種豬,*ST雛鷹欠供應商的錢也折算成供應商的出資。

公告引來交易所關注。當日深夜,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就向雛鷹農牧下發了關注函。

*ST雛鷹和供應商成立公司的這針「強心劑」,也僅給公司帶來2個漲停板,期間公司股價一直處於1元/股之下。

7月29日,*ST雛鷹對關注函進行了回復,其中提到,「不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響股票交易、抬拉股價的情形。」

另外,公司表示,以「債權+種豬」出資符合《公司法》的規定,經初步測算,每家新設立公司養一萬頭種豬共需要流動資金約2400萬元,分9個月投入,其中公司出資480萬元,合作方出資1920萬元,由合作方先出資,公司以銷售回款及豬舍租賃款支付剩餘流動資金。

雖然*ST雛鷹回復了關注函,解釋了成立養殖公司的可行性和合規性,以及豬周期拐點來臨可預期的盈利,但是投資者並不買帳,7月29日公司股價依舊跌停,無力回天。

據*ST雛鷹一季報顯示,公司尚有18.42萬戶股東。如果接下來3天無法賣出,只能在退市整理期擇機賣出。根據中弘股份退市的前例,在退市整理期,公司股價大機率在0.2元/股-0.3元/股左右,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可能要再打六至七折。


沒錢還債「以肉償債」

沒錢買飼料豬被「餓死」

作為一家養豬企業,*ST雛牧近年來的境遇,屢屢成了「段子」。

2018年底,因為債務無法按期兌付,*ST雛牧想出了「以肉償債」的點子,2018年11月,雛鷹農牧董秘吳易得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繼續推進以貨抵債,萬元天價火腿也在抵價物範疇。

2018年11月16日,雛鷹農牧公告債務事項進展稱,目前已與部分債權人簽訂協議,涉及總金額2.71億元,全部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償付本息,目前尚未進行產品交割。「以肉償債」由此成為了市場調侃的債務新的兌付方式。

「以肉償債」反映出了資金困局,而到今年披露出的業績情況,更令投資者大跌眼鏡。

2019年1月31日,雛鷹農牧發布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虧損約29億-33億元。對於業績爆雷原因,雛鷹農牧解釋稱,企業的融資渠道減少,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緊張局面,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

「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30多億的巨虧,市場調侃為「沒錢買飼料,豬被餓死」。

最新還有18萬戶投資者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雛牧股東戶數為18.42萬戶,較2018年底的15.39萬戶明顯增長。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新聞周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95JPmwB8g2yegNDwt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