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業務昨天(6號)上午9點在杭州、寧波、上海、石家莊等8個城市上線試運營,這也是滴滴順風車在下線一年多時間後,公布的第三批試運營的城市名單。時隔一年多,滴滴順風車已經在18個城市試運營。這也標誌著,重新開始運營不久的滴滴順風車,正逐步面向全國恢復布局。截止到目前,用戶體驗如何?乘客安全如何保障?
用戶評價不一:
有的認為是好事 有的保持謹慎
滴滴出行在其App上發布公告稱,試運營期間,滴滴提供5:00—20:00、市內(50公里以內)的順風車平台服務,並且不收取信息服務費。上線的第一天,這些城市的用戶體驗如何?
來自上海的王女士(化名)告訴記者,相較於計程車或者其他類型的網約車,順風車價格便宜不少,但是目前來看,等待的時間相對較長。
王女士:「我正好是從浦東機場回市區。之前換地鐵太麻煩,時間又長,拖個大箱子不方便,我都會打出租。打順風車價格會便宜很多,但是等待的時間會比計程車要長一些。」
這兩天,北方多個城市大雪紛飛,來自石家莊的宋女士表示,在這樣的雨雪天氣,能夠多一種出行的選擇對於用戶來說是一件好事。
宋女士:「現在正好咱們趕上這種下雪的天氣,打計程車很難,如果說能夠多一種出行的方式,也更方便、更快捷。」
但仍有部分用戶出於安全的考慮,對於順風車保持了謹慎的態度。
此前,滴滴順風車已經陸續在北京、哈爾濱、武漢、太原等多個城市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記者了解到,車少、等候時間長仍然是這些地區用戶抱怨較多的問題。在冰城哈爾濱,記者此前在中午11點半和下午2點50各發了一單不同地址的順風車行程,都等了20多分鐘才有司機接單,上車後司機都提到了不如以前容易叫到車的原因,是每天只能接兩單。
司機:平台就讓你一天拉兩單,可不車少麼,以前滿城跑隨便拉。
記者:再發呢?
司機:不讓你發了,不讓你接了,提示你接單已達上限了。
同時,司機還告訴記者,重新上線後更加嚴格的是關於地址數量和時間的限制。
司機:「家、單位,之後可能再去哪,就這四個,14天不能動這個地址。」
各項安全設置格外謹慎
乘客和司機感覺繁複
據了解,滴滴順風車最早於2015年6月上線,2018年,滴滴順風車在發生了2起惡性事件後,宣布無限期下架整改。2019年7月,滴滴公布順風車整改方案並徵集意見,並於11月起分批恢復上線。
因為有過沉重的代價,如今的滴滴順風車,在各項安全措施的設置上都格外謹慎,這也使得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在使用過程中感覺十分繁複。
作為乘客,首次使用滴滴順風車需要完成「實名信息認證」、「安全功能確認」、「乘客安全知識學習」三個任務。其中,乘客上車時會收到信息核驗卡問「這個人是不是這個人,這個車是不是這個車」;在行程中,滴滴順風車還會提示打開設置緊急聯繫人、開啟錄音功能等等。
從司機的角度,滴滴進一步提高了車主的准入門檻。除了對常規的證件審核之外,還新增了對車主證件的視頻動態審核。更重要的變化是,滴滴順風車限制了車主常用接單地點的設置,就如剛剛那位哈爾濱司機所說,只允許設置4個常用地點。
滴滴:保障出行安全
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對用戶反饋的問題,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員回應稱,保障出行安全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於順風車業務恢復的時間並不長,具體的方案和規則都在不斷的探索和完善之中。
滴滴工作人員:「我們將根據試運營城市的用戶反饋,持續優化產品,改進方案,之後再決定下一步開城計劃。」
關於大家擔心的安全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滴滴出行已經在准入門檻、行前預防、行中保護、行後處置四個環節提供了上百個安全功能和策略,在如何保證真正順路行程、如何保證真實身份核驗,全程安心保障三個方面目前仍在探索和創新之中。
滴滴工作人員:「順風車永久下線了個性化頭像、性別、長文評價等涉及到用戶隱私的一切敏感信息;合乘前車主需經過人臉識別,司乘雙方上車前均需進行信息核驗。長距離出行場景下,會增加車主人臉識別次數、提醒用戶設置緊急聯繫人、自動對行程進行錄音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滴滴這樣做雖然一定程度上讓平台上可用的車少了,但是卻也讓順風車回歸了最初的意義。
劉俊海:「正因為順風車不同於其他的像快車、專車或者計程車。(順風車)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順風車的活動區域就是他的家庭住址和工作單位之間,所以一個人如果多次發起和住宅,還有工作單位無關的,多向的、多次的、持續的這種運營活動,那就不屬於順風車的範疇了,所以順風車一定要保證是100%的順風車的特徵。」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