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慢性腹瀉案

患者亢某某,男,54歲

主訴:慢性腹瀉15年

現病史:2014年4月4日初診。1999年患慢性結腸炎,每日便溏5、6次,吃完就拉、有便意馬上就拉,吃粗纖維蔬菜葉便出跟紗布一樣,煩心無比。為了治療,先後去過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朝陽醫院、航空工業總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等多家醫院。採用西藥、中藥、針灸、灌腸等各種方法治療均無好轉。2014年3月,經人介紹找到張師,張師詢問病情診脈後對患者說:「你這病是挺麻煩的,可能需要慢慢調理,我試試看」。患者說:「沒關係,張大夫,本來我也對治療喪失了信心,也是經人介紹抱著最後試試看的心態來的」。

辨證:

患者形體偏胖,自訴患病前喜飲酒食肥甘,飲食不節,過食酒釀肥甘之品,傷脾滯胃。日久水谷精微不化,釀濕生熱,壅滯腸道,以致損傷腸絡而為病。又因平素性情急躁,肝木郁滯,橫逆乘土,致水谷不歸正化,下趨腸道而發病。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證屬熱毒熏灼,下迫大腸,肝鬱乘脾,虛實錯雜。

處方:選用白頭翁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
白頭翁15g 秦 皮15g 黃 連10g 陳 皮12g
炒白朮15g 生白芍12g 防 風12g 芡 實15g
土茯苓15g 升 麻3g 柴 胡10g 赤石脂15g
山 藥15g 炙甘草10g 茯 神25g 葛 根25g
7劑 水煎服 日二次

複診2次,以上方為主方隨症加減,至2014年5月16日複診,病情完全康復,每日排便二次,且有規律。隨訪兩年,未再復發。

按語: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的炎性腸病。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症狀為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粘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不斷、反覆發作。

《難經·五十七難》中稱為「小腸泄」;《傷寒雜病論》中稱為「下利」;《諸病源候論》中稱為「休息痢」;《備急千金方》稱為「滯下」,以及後世稱之為「泄瀉」、「久瀉」、「久痢」等。因此,本病在中醫臨床上分屬泄瀉、痢疾、便血、腸風、髒毒等範疇。

患者證屬熱毒熏灼,下迫大腸,肝鬱乘脾,虛實錯雜。方用白頭翁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白頭翁苦寒能入陽明血分,而涼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澀,能涼肝益腎而固下焦;黃連涼心清肝,取寒能勝熱,苦能堅腎,澀能斷下之意。如清代醫家汪昂《醫方集解·瀉火之劑》所言:「此足陽明、少陰、厥陰藥也。」合痛瀉要方,白朮燥濕健脾,白芍養血瀉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散肝舒脾。補脾土而瀉肝木,調氣機以止痛瀉。又因久瀉久痢加升麻、柴胡、葛根提昇陽氣,配以赤石脂共奏收斂固脫,澀腸止瀉之功。

張師臨證,常對我們說,臨床診病,辨證是最重要的,只要辨證準確,用藥精準,配方得當,定有效果。此案患者,患病15年,多方求治無效,心灰意冷,求治張師,先後治療3次,服藥21劑,沉疴宿疾竟然治癒,患者感激萬分,也充分驗證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了解更多健康諮詢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如有問題請評論留言或者私信給我,出診之餘我會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