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12月,也就是公元1688年1月,清初有名的賢后——孝莊文皇后因病去世,壽75歲。她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在丈夫皇太極突然去世,大清面臨內亂之際,以其果敢、堅毅穩定了局勢,同時輔佐了清初兩個君王,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令人意外的是,孝莊太后去世整整37年,一直都沒有下葬,這也引得外界對康熙皇帝的孝心產生了質疑。為什麼要停屍這麼多年?難道康熙皇帝真的有什麼難言的苦衷嗎?
孝莊文皇后死之前留下了遺囑,也就是這份遺囑,讓她的孫兒康熙很為難了,才導致了孝莊被停屍宮中37年未葬。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份遺囑主要是有三個意思。
第一,孝莊太后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說自己的地位卑微,這些話雖然是謙詞,但是在皇太極生前,孝莊也的確不是很得寵的,她沒有自己姑姑地位高,甚至還沒有自己姐姐海蘭珠得寵。第二,孝莊太后不希望勞民動眾,不願意增加皇帝和民眾的負擔去給自己修建陵墓。第三,這條最關鍵,孝莊太后說自己不願意和兒子順治皇帝、孫子康熙皇帝分離。
孝莊文皇后的兒子福臨(順治帝),一直是其心中最大的隱痛,其子駕崩於24歲,對於清世祖福臨的死因有多種原因:其一是天花,其二是出家為僧,在此我們就不多做解釋,歸根結底不論是哪個原因都是孝莊文皇后無法接受的痛。其孫康熙帝玄燁一直是孝莊文皇后心中的驕傲,他的豐功偉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對於這個稱號他也是當之無愧,其在位時間長達61年,政績卓著,削平三番,收復台灣,驅除沙俄,西征漠北,享年68歲!孝莊文皇后對兒子遺憾,對孫子的驕傲,到死都無法釋懷和棄離!
康熙不願違背老人家的意思,更不想違背祖制,這件事擱置起來了。康熙暫時起了個宮殿,把孝莊的棺槨停在那裡,這一停就是37年。等到雍正上台,雍正是個干實事的,沒有那麼多忌諱。他違背祖制的事也不是一件兩件了,不差這一件。雍正在停放孝莊棺槨的宮殿跟前,就地建造陵墓,孝莊終於下葬,起名「昭西陵」。瀋陽皇太極的陵叫做「昭陵」,其中意思都能體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v8DfnMBfGB4SiUwEg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