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說的這些話,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冷暴力

2019-12-30     母嬰說

家長都是最疼愛自己孩子的,都希望通過自己的養育把孩子培養成有用之人。但如果在教育過程中,言語不當,卻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其實在孩子做錯事需要批評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一顆平常心和孩子交流,不能因一時衝動就語言攻擊孩子。

很多時候,也許就因為家長的隨便一句話,卻在不知不覺間在對孩子進行了冷暴力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多尊重孩子,說話時要儘量避免以下幾點:

1、避免對孩子用威脅語言

前幾天我去超市,見到一個小女孩正拉著媽媽的衣服哭個不停。一邊哭一邊嘴裡喊著:"我就是要吃棒棒糖!"

這個媽媽很尷尬,一怒之下推了孩子一下:"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再不聽話媽媽們不要你了!"小女孩哭的更凶了,媽媽更生氣了,衝著女兒說:"你再鬧回頭警察就把你抓走!"

媽邊說邊往外走,似乎不願意再搭理女兒了。

小女孩看媽媽走了,發了瘋的追出去,緊緊拉著媽媽嘴裡喊著:"媽媽、媽媽",一邊繼續哭,這個媽媽這時狠狠推了女孩一把:"你再哭,媽媽就把你扔在這,再也不管你了!"

家長們總是無意間會說這種威脅孩子的話,也許是氣話,只是希望孩子能懂事,不再哭鬧,但是卻用了極端的方式,就是用媽媽的權威來懲罰威脅孩子。

我們自己心裡肯定明白,不可能把孩子丟掉永遠不管他,也不可能再也不愛孩子,即使孩子不聽話。

但是在孩子心裡卻不這麼認為,她會天真的以為媽媽再也不愛她了,要失去媽媽了,因為媽媽是自己最信賴最愛的人,媽媽說的話都有可能是真的。

家長對孩子的愛,應該還是無條件的接納,可以和孩子溝通,可以去教育,但是絕對不能威脅。

這種威脅的話,實際上就是對孩子施加冷暴力。仿佛在告訴孩子,我對你的愛是有條件的,必須按照我的意願去做事我才會愛你,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2、不要對孩子冷嘲熱諷

"你可真行!竟然做出這種事!""你不是男子漢嗎?男子漢也哭啊?

在孩子做錯事或者遇到挫折時,需要的是家長的關心,必要的時候可以幫忙分析孩子眼前發生的事,而不是一味的諷刺挖苦

孩子這時可能內心非常脆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關愛,而學會讓孩子自由的表達情感也非常重要。

如果經常對孩子說這種話,孩子可能會變得自卑,不再願意和家長分享心事,不願意再表達自己的情感。

3、避免對孩子用太專制的語言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我是你爸,你不聽我的聽誰的?"

家長很多時候會拿自己當權威,以為自己有人生經驗就可以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卻不知這樣的語言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拉的更遠

對孩子來說,不僅沒有得到尊重,會更加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4、不要過多的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你為什麼不能像XX一樣?""你看看你們班XX,一樣都是孩子,你怎麼差了那麼多"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如果經常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本身就會放大他們的缺點,會引發孩子的叛逆,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對孩子成長極其不利。

會認為父母對自己失望,容易自暴自棄。

如果想讓孩子改變,家長可以心平氣和的說出自己具體想法,和孩子平等的溝通。

也要承認每個孩子之間是有差距的,要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優點。

5、不要總是忽視孩子的話

"我忙著呢,沒事別煩我","去去,一邊去,我現在沒空搭理你。"

很多家長在自己忙的時候會忽視孩子,會失去耐心。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父母對自己不重視、漠不關心的感覺。

如果家長真的特別忙,可以溫和的告訴孩子,但不能用不耐煩的語氣敷衍孩子。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既是孩子的陪伴者,要給予孩子良師益友般的陪伴。

也是欣賞者,要欣賞孩子的言行並且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還是引路人,要在孩子有煩惱時引導他正確的方向。

家長可以無條件的愛孩子,但是不能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指責。

不能因為愛孩子而罵孩子,應該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給予孩子尊嚴和溫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Z_C628Bgx9BqZZIKR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