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說什麼不聽的小倔驢,也有招拉回來

2020-03-31     母嬰說

在成為父母前,相信每個人都幻想過有孩子之後的場景:媽媽在廚房烤點心,爸爸在電腦前悠哉地打遊戲,而寶寶則坐在遊戲墊上專心擺弄玩具,當點心烤成金黃色,電腦上出現「勝利」兩個大字,寶寶也捂著肚子喊餓,一家人便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前開始享用美味。

這是多麼美好的場景!

可是隨著孩子「哇」的一聲啼哭,這個美好的夢就變成了無奈的現實。很多時候,一不小心就是一場戰爭。

不少孩子並不如父母想像中那般溫順聽話,他們常常發起脾氣像個「小倔驢」,無論父母說什麼都沒用,甚至還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他們的狀態充分應驗了那句流行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來看兩個案例感受一下「小倔驢們」的日常:


曉明進入2歲後,便開啟了他的購物之旅,每次遇到玩具店都必須進去逛一圈,而且絕不能空手而歸,即便是已經買過的玩具,也一定要再買一個不同顏色的。

父母一開始不當回事儘量滿足,後來發現曉明越來越過分,不管價格只要是自己看中了就吵著要,父母稍微面露難色就直接賴在地上撒潑打滾。

任由父母怎麼勸說都沒用,哭鬧中讓其他客人投來厭煩的眼光。曉明父母最後只好妥協。


上小學三年級後,樂樂就開始對作業產生了反感。學校組織了春遊後要求學生寫300字的觀後感,可樂樂寫了100個字就再也寫不下去了。

媽媽上前幫忙,發現他寫的都是流水帳,便仔細指導他應該如何修改,可是樂樂倔脾氣上來,把本子一推就說不想寫。

媽媽嚴厲地批評他,發現不奏效後,又轉而用出去玩為條件勸說。可樂樂好像鐵了心,怎麼都不肯再拿起筆來。媽媽最終招數用盡,只好投降了。


這是典型的孩子脾氣倔犟的案例,其實專家早有研究,孩子成年前要經歷三個叛逆期,在叛逆時期,家長需要更加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科普一下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一.2~3歲,這期間孩子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可以稱做是「寶寶叛逆期」。別看年紀不大,但他們哭鬧的威力卻不小。

二.6~8歲,孩子們會迎來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也被稱為是「兒童叛逆期」。

這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越發增強,也有了一定人生經驗,叛逆起來也會變得更加可怕。

三.12~18歲,是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也是眾所周知父母們最為頭疼的「青春叛逆期」,這個特別的時期以其持續時間長且影響深遠而著稱,需要父母們格外費心。

家長們在了解了孩子成年前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後,就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來進行適當的引導,儘量讓孩子的叛逆期不那麼難過。

但是,孩子倔犟不聽話,也並不能完全怪到「叛逆期」頭上,很多時候,家長的行為才是導致孩子倔犟的重要因素。

倔強不是一天形成的,久攻不破是有原因的:

孩子倔犟的性格並非是一天形成的,很可能是很多綜合誘因導致的,和家庭教育尤其脫不了干係。


一.家庭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本身都是比較倔強強勢的性格,那麼孩子則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們及時的反思了。


二.過度溺愛的父母

如果不存在遺傳的問題,那父母就要反省自己日常的行為習慣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物質條件極為重視,孩子所有用的吃的玩的,都必須是能力範圍里最好的。

而面對孩子的各種要求也會儘量滿足,這種無條件的溺愛就會導致孩子任性倔犟,很難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


三.過度冷漠的父母

過度溺愛的另一個極端就是過度冷漠和忽視,可能這並非是父母的本願,可是出於養育家庭等各種壓力,他們不得已要拚命工作,這也導致和孩子的相處時間驟減,難以做到及時的關心。

而有的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便會想一些「小聰明」的方法。當他們發現自己逆反的時候會引來父母的關注後,可能就開始越發頻繁地使用這個招數,以至於依賴上這個招數。


倔犟並非無解,家長要學會這幾招:

作為父母,首要的責任就是必須確保孩子性格健康,快樂長大。而教育倔犟性格的孩子尤其需要耐心、理解和正確的方法。

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各位父母教育好一個倔犟的孩子:


一.保持冷靜不受影響

當孩子出現倔犟反抗的行為時,如果父母也情緒失控甚至和孩子比起誰的聲音更大,對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

父母要注意不要讓自己受到孩子情緒的影響,也變得激動起來。要儘量保持冷靜,耐心勸說孩子,循循善誘。


二.建立規則並嚴格執行

家有家規,制定家庭規則非常重要。而且一旦和孩子達成共識,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盡力遵守。

比如,父母規定9點必須上床睡覺,那麼即使孩子貪戀遊戲也要嚴格執行,不能一味縱容,讓規則失去意義。


三.嘗試傾聽孩子的內心

倔犟的孩子通常也是非常敏感的,當他們表現出情緒失控時,父母可以選擇俯身嘗試詢問孩子的內心想法,傾聽他們的理由和困惑。

引導時要注意語氣,讓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覺得自己被重視。這也對親子關係的改善頗有益處。


四.避免正面交鋒

當孩子在氣頭上時,父母如果一時難以勸說,就可以選擇冷處理。因為孩子發脾氣有時候是帶有一定試探性質的,如果父母越在意他們就越來勁,所以父母可以先離開現場讓孩子自己哭個夠,等他安靜下來再去溝通。或者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房間將其暫時隔離。


即使是看似難以改變的「小倔驢」,也一定是有辦法可將其拉回的。父母們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而不是陷入焦慮或者硬碰硬。各位家長你們還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呢,歡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LclOHEBiuFnsJQVEU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