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現在出生三個月了。
每天早上7-8點起床,
喂奶、換尿不濕,
活動2-3小時,做四肢被動操、練抬頭、黑白卡,自己在小床上聽床鈴玩。
然後換尿不濕喂飽奶,
睡覺3-4小時。
下午2-3點醒來喂完奶,
天氣好出門逛1小時,
天氣不好就在家。
然後繼續鍛鍊+學習+自己玩。
晚上6-8點是父親有效陪伴時間。
然後自主入睡,儀式流程如下:
喂完母乳,再添120ml奶粉,再溫柔洗個臉,脫外套,裹上睡覺的小毯子,抱著哄到有睡意,放小床唱個催眠曲,輕輕拍到睡著。
24點醒來吃奶,
凌晨3-4點起來吃奶。
現在的天氣一周兩次洗頭洗澡。
是不是很完美的天使寶貝兒?
被標題吸引的你,也想擁有同款嗎?
讓我把秘方心得偷偷告訴你
——做夢+幻想!
—————以下才是真實的世界—————
嬰兒就是睡著了天使,哭起來魔鬼呀!
陪吃陪睡陪玩,24小時掛在身上呀!
明明哄睡了,一放到小床上立馬醒呀!
上廁所聽到她哭,
洗頭洗了一半也聽到她哭呀,
吃個飯還能聽到她在哭!
剛換的尿不濕馬上一泡尿,
剛洗完的屁股立馬一泡屎呀!
給她洗頭洗澡就是在殺豬,
換個衣服也要從頭哭到尾呀!
買的安撫奶嘴、嬰兒搖籃、旋轉投影床鈴、健身音樂架、海馬…
全都是三分鐘熱度,該哭還是哭呀!
日夜顛倒是常態,
凌晨哄睡到崩潰呀!
要抱著,要豎抱,要飛機抱,
要花樣抱著走路,
老母親的手腕抱出肌腱炎呀!
懷孕的時候看了無數的育兒經,壓根用不上。
什麼白天少睡,晚上多睡。
現實就是娃想睡覺根本弄不醒,
娃要哭鬧你也哄不好。
買的哄娃神器,其實就是繳納智商稅。
不是娃需要,是商家讓你覺得需要。
網上的經驗都是泛泛之談,
晚上要不要留小夜燈?奶要不要吸空?娃要不要拍睡?用安撫奶嘴好不好?能不能用洗漱用品?穿不穿襪子?要不要用枕頭,用什麼枕頭?
一個專家說了某個理論,一定有另一個專家唱反調。
反正我確定,我會做一切事情,只為了讓她不哭。
(一秒正經)
當然隨著她的月份增大,
她不再只是吃睡,
不再只能用哭表達,
不再時不時感覺到不安。
她可以看到家人,
可以分辨聲音,
可以帶出去逛逛公園,
吃飽可以睡的比較久,
也可以進行有效溝通。
雖然還是會哭鬧,按48小時生活,
但是老母親崩潰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了。
我的育兒心得就是「耐心+陪伴」,
相信老公和家人,
每個小嬰兒都是不一樣的個體,
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
也許真的有人靠理論養成了很乖的娃,
我覺得只要給她吃飽,
勤換尿不濕,
在她清醒的時間陪她說話、和她玩,
哭鬧的時候多抱抱她。
你的用心,她都知道。
慢慢磨合,
她就是最好的那個寶貝兒。
而且話說回來,
一晃眼已經三個月了,
以我的奶量撐死喂到6個月,
她就不用再依偎在我身邊了,
等她會走會跑,
更要迫不及待離開我了。
所以現在這一會兒,
就繼續痛並幸福著吧!
任她睡到自然醒,
無論天黑或天明。
由她哭鬧淚漣漣,
不愁明日不愁嫁。
娃每天都在變化,
睫毛長了、大腿粗了、握力強了、哭聲響了、眼睛亮了、笑容多了……
不要錯過每一個成長的瞬間。
每個睜開眼的微光早晨,
都有回不去的清冷昨晚,
還好她都在,
畢竟她無齒的笑容,那一點點的小弧度,就可以治癒整個世界。
還有她神經質的手舞足蹈,
嘴裡發出咿呀啊呀的興奮勁,
都可愛到原地爆炸,
犯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