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吃肉肉,如何三步解構閱讀「長句」

2020-06-03     新航道長沙學校

原標題:環保吃肉肉,如何三步解構閱讀「長句」

這段時間,朋友圈裡漸漸浮現了一堆小廚神。不過,廚藝見長的你,是否對食材的選擇也有了更多認識呢?我們不如就聊聊如何吃得更環保,也藉機學習如何三步解構閱讀「長句」吧。

當然,說到環保飲食,很多朋友會想到素食和有機種植。不過對多數人而言,肉類終究是不可或缺的食材。所以這次,我們著重講肉食的環保選擇。

水裡游的

愛吃海鮮的你,能準確判斷哪些海產正面臨物種難以持續的困境,或哪些產品的捕撈手法會破壞海洋生態嗎?

為了方便民眾辨別環保的海鮮,推動海洋保育,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委員會)給符合環保標準的海產提供「MSC標籤認證」

這一舉措,已經得到不少民眾的支持和響應,促使越來越多漁業為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而往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劍雅真題7(Test 4 Passage2)也專門談過MSC:『The Council, which was founded in 1996, certifies fisheries that meet high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enabling them to use a label that recognises thei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借這段文字,我們講講解構句子中的前兩步——

首先了解個概念:句子內容大致分兩塊:「主謂賓/主系表」 + 「補充信息」(略讀時,只須讀「主謂賓/主系表」 來捕捉核心大意;精讀時,再融合理解「補充信息」)。所謂「解構」就是先把「主謂賓/主系表」區分出來。

基本步驟如下:

n 第1步:先找主語與賓語(表語)的分割線——「動詞」

如:The Council, which was founded in 1996, certifies fisheries that meet high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enabling them to use a label that recognizes thei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但若找完,發現動詞不止一個(如本句),則進行下一步——

n 第2步:標出動詞變多的常見原因——「從句、非謂語」

「從句」、「非謂語」引導的內容,常屬句子的「補充信息」,而且會使句子的動詞變多。所以建議借動詞的位置,分揀出「從句和非謂語」的內容。它們常見表達模式有——

(1) 從句: 如which, that, when, where, who等,

(2) 非謂語:doing, done, to do。

如:The Council, (從句:which was founded in 1996), certifies fisheries (從句:that meet high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非謂語:enabling them to use a label) (從句:that recognizes thei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這些括號內容,就是「從句」、「非謂語」引導的 「補充信息」。略讀時,撇開它們,動詞就只剩一個了,所須的「主謂賓」也一目了然:The Council certifies fisheries. (MSC)委員會給漁場頒發證書。

等精讀時,再把括號中的內容補回去:(MSC)委員會(啥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的)給漁場(啥漁場?:符合高環保標準的)頒發證書,(頒發證書幹嘛?:允許他們(漁場)使用標籤) (啥標籤?:表彰認可它們環保職責的標籤)

調整一下語序就變成 —— (成立於1996年的)(MSC)委員會,給(符合高環保標準的)漁場頒發證書,(允許漁場使用(表彰認可它們環保職責的)標籤)。

這樣理解句子,層次就分明了。當然,除了MSC,還有不同的權威認證,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幫助消費者溯源和識別環保產品,如果我們選購海產時多關注這些信息,就能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而其實,溯源這一點,對推動陸上肉食的環保發展,同樣有作用。

天上飛的

地上跑的

走地雞

土豬肉

說到肉,雞肉算飯桌常客了。其中「走地雞」更因味美、營養高,深受我國民眾喜愛。這一偏愛,還恰恰吻合了環保發展的需求。

所謂「走地」:Free range 也叫Free roaming,即養殖期間,動物有權到戶外活動和釋放天性。除了free-range chicken,還有像「土豬肉」之類的free-range pork / beef / eggs等。

但若沒有「走地」條件,另一種模式下生產的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Higher-welfare indoor system(高福利室內養殖):它具備能滿足動物天性和健康需求的室內設置,並保持低密度養殖。

上述兩種模式的共通點是:排放少、更尊重生命和自然。伴隨而來的結果是:更健康,對環境更友好。

而與它們相反的是「密集型/工廠化養殖」(Intensive animal farming 或 industrial livestock production 或 factory farming)。低成本、高密度、高排放,是這種模式的特色。身在其中的動物,常因環境過於惡劣,只能靠大量「抗生素(antibiotics)」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這將導致很多可怕的結果,其中包括大家曾聽說很多的:「Antibiotic-resistant organisms (「superbugs」) created by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n industrial meat and dairy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human vulnerability to infection.」 (資料來源於:http://www.cafothebook.org/thebook_myths.htm)

藉此句,回顧剛才2個解構步驟,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區分:

Antibiotic-resistant organisms (「superbugs」) (非謂語: created by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n industrial meat and dairy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human vulnerability to infection.

但這次去除括號的內容後,眼尖的你會發現,剩下的除了「主謂賓」,還多了一點點東西。這時,可通過第3步進一步簡化。

n 第3步:找介詞

除了以固定搭配的模式出現,「介詞」還常獨自帶領「補充信息」,常見且好判別的模式有:

(1) 數量補充+介詞+名詞,如: a glass of water一杯水,a glass of補充後方water的量;

(2) 名詞+介詞+補充,如: benefits of apples蘋果的好處,of apples補充前方benefits。

而剛剩下的賓語部分符合上述情況(2),可再簡化一下:「… can increase human vulnerability (介詞: to infection).」

去掉介詞帶領的補充信息,就剩下最終的核心 ——

Antibiotic-resistant organisms (「superbugs」) can increase human vulnerability. 耐抗生素微生物(超級病菌) 增加人類患病風險。

精讀理解 ——

耐抗生素微生物(超級病菌) (啥微生物:工業化生產肉類奶製品時,濫用抗生素而產生的)會增加人類患病風險(啥患病風險:傳染病方面的)。

調整語序 ——

(工業化生產肉類奶製品時,濫用抗生素而產生的) 耐抗生素微生物(超級病菌) 會增加人類(傳染病方面的)患病風險。

不過,問題還遠不止這些。眾所周知,畜牧業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源頭之一。而Factory farming的高密度生產更是讓事態愈發嚴重,加上大量動物糞便的產生和處理不當等問題,它對環境的影響可謂相當惡劣。光是如下兩條數據,就足以駭人聽聞:

n Air Pollution: Over 37 percent of methane emissions result from factory farming.

n Water Pollution: Industrial agriculture sucks up 70 percent of the world’s fresh water supplies.(資料來源於:https://www.onegreenplanet.org/)

然而,即便上述的都還只是冰山一角,問題的根本原因卻很明了:這一切,都源於對自然環境和生命的不尊重。最後,我們來分享一個長句:

『A culture that just views a pig as a pile of protoplasmic inanimate structure to be manipulated by whatever creative design that humans can foist on that critter will probably view individuals within its community and other cultures in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with the same type of disdain, disrespect and controlling-type mentality.』

(資料來源於:the film 『Food, Inc.』)

運用剛剛的三步,我們得到這樣的解構 ——

A culture (從句:that just views a pig as a pile of protoplasmic inanimate structure)(非謂語: to be manipulated by whatever creative design) (從句:that humans can foist on that critter) will probably view individuals (介詞:within its community) and other cultures (介詞:in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with the same type of disdain, disrespect and controlling-type mentality.

核心大意 ——

A culture will probably view individuals and other cultures with the same type of disdain, disrespect and controlling-type mentality. (這裡的with是view的固定搭配,所以不能被簡化) 一個文明將很可能以同樣的蔑視、不敬和控制的心態對待人們和其他文明。

精讀理解 ——

一個文明 (啥文明:只把一頭豬視為一堆沒有生命的原生質結構的)(啥原生質結構: 能被各種「創意」設計隨意操縱的) (啥設計:人類強加在該生物上的) 將很可能對待人們 (啥人們:自身社會的)和其他文明(啥其他文明:國際社會的) 以同樣的蔑視、不敬和控制的心態。

調整語序 ——

當一個文明,只把一頭豬視為一堆沒有生命的、能被各種強加在生物上的「創意」設計隨意操縱的原生質結構時,將很可能以同樣的蔑視、不敬和控制的心態對待自身社會的人們和其他國際社會的文明。

希望讀到最後的你,對長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而對自然, 也能多一分敬畏,對環保能多一分用心,現在起,除了好不好吃,也請多想想自己到底吃的是什麼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U43fXIBiuFnsJQV2N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