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無棣縣令——王滔遇仙記

2019-08-27     碣石觀滄

唐朝玄宗年間有一位無棣縣令叫王滔,他曾與一位叫「僕僕先生」的神仙,有一段奇遇故事。唐德宗年間饒州錄事參軍戴孚(766-779)撰寫的《廣異記》流傳下來,並錄入《欽定四庫全書》

如此有趣的故事,山東無棣人理應知曉。現將《廣異記》卷一•【僕僕先生】故事抄錄如下,與大家共同分享:

【原文】:『僕僕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自雲姓仆名仆,莫知其所由來。家於光州樂安縣黃土山,凡三十餘年,精思餌杏丹,衣服飲食如常人,賣藥為業,開元三年,前無棣縣令王滔寓居黃土山下,先生過之。滔命男弁為主,善待之。先生因授以杏丹術。時弁舅吳明珪為光州別駕,弁在珪舍。頃之,先生乘雲而度。人吏數萬皆睹之。弁乃仰告曰:「先生教弁丹術未成,奈何舍我而去!」時先生乘雲而度,已十五過矣。人莫測。及弁與言,觀者皆愕,或以告刺史李休光,休光召明珪而詰之曰:「子之甥乃與妖者友,子當執。」其舅因令弁往召之。弁至舍而先生至,具以狀白。先生曰:「余道者。不欲與官人相遇。」弁曰:「彼致禮,便當化之,如妄動失節,當威之,使心伏於道,不亦可乎?」先生曰:「善。」乃詣休光府。休光踞見,且詬曰:「若仙當遂往矣,今去而復來,妖也。」先生曰:「麻姑、蔡經、王方平、孔申、二茅之屬,問道於余,余說之未畢,故止,非他也。」休光愈怒,叱左右執之,龍虎見於側,先生乘之而去。去地丈余,玄雲四合,斯須雷電大致,碎庭槐十餘株,府舍皆震壞,觀者無不奔潰。休光懼而走,失頭巾。直吏收頭巾,引妻子跣出府,因徒宅焉。休光以狀聞,玄宗乃詔改樂安縣為仙居縣,就先生所居舍,置仙堂觀,以黃土村為仙堂村,縣尉嚴正誨護營築焉。度王弁為觀主,兼諫議大夫,號通真先生。弁因餌杏丹卻老,至大曆十四年,凡六十六歲,而狀可四十餘,筋力稱是。其後果州女子謝自然,白日上升。當自然學道時,神仙頻降,有姓崔者,亦云名崔,有姓杜者,亦云名杜,其諸姓亦爾,則與僕僕先生姓名相類矣。無乃神仙降於人間,不欲以姓名行於時俗乎?「後有人於義陽郊行者,日暮,不達前村,忽見道旁草舍,因往投宿,室中惟一老人,問客所以。答曰:」天陰日短,至此昏黑,欲求一宿。「老人云:」宿即不妨,但無食耳。「久之,客苦飢甚,老人與藥數丸,食之便飽,既明辭去。及其還也,忽見老人乘五色雲,走地數十丈,客便遽禮,望之漸遠⊥至安陸,多為人說之,縣官以為惑眾,系而詰之⊥云:」實見神仙。「然無以自免,乃向空祝曰:」仙公何事見,今受不測之罪。「言訖,有五色雲自北方來,老人在雲中坐,客方見釋。縣官再拜,問其姓氏,老人曰:」僕僕,野人也,有何名姓?「州司畫圖奏聞,敕令於草屋之所,立僕僕先生廟,今見在。』

【譯文】:僕僕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他自己說姓仆,名仆,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他的家在光州樂安縣黃土山。三十多年間,精心研製出一種叫做「杏丹」的藥,自己食用。他穿衣吃飯與平常人一樣,以賣藥為業。開元三年(715年),以前的無棣縣縣令王滔住在黃土山下。僕僕先生從王家門前經過,王滔讓兒子王弁以主人的身份,款待僕僕先生,於是僕僕先生就把杏丹術傳授給王弁。

當時王弁的舅舅吳明珪任光州別駕,王弁住在吳明珪家裡。一會兒,僕僕先生乘著雲朵而過,官吏百姓上萬人都看到了。王弁仰臉對僕僕先生說:「先生教我杏丹術還沒有製成,為什麼棄我而去呢?」那時僕僕先生乘著雲朵已經走過十五次了,人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的。等到王弁與他說話,見到的人都很驚愕。 有人把這事報告給(光州)刺史李休光。李休光把(王弁的舅舅)吳明珪叫來責問道:「你的外甥居然和妖怪交朋友,你應該把他抓起來。」王弁的舅勇於是就讓王弁把僕僕先生找來。

王弁去到僕僕先生家中時,僕僕先生也回到家中。王弁詳細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僕僕先生說:「我是道人,不想和當官的接觸。」王弁說:「他們對你有禮貌,你就應該感化他們,他們如果失禮妄動,就應該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使他們對道家心服口服,不也很好嗎?」僕僕先生說:「也好。」於是就來到李休光府中。

李休光沒有站起來接見僕僕,而且還罵他說:「你如果是神仙應當立即就應當(到仙境)去了,現在去而復返,一定是妖怪!」僕僕先生說:「麻姑、蔡經、王方平、孔申、二茅等人,都向我請教道術,我沒有講完,就住下了,不是因為別的。」李休光更生氣,喝令左右把他拿下。這時候有龍虎出現在僕僕先生身邊,他騎上去就離地而去。離地一丈多高的時候,黑雲四起,頃刻間雷電大作,擊碎院子裡的十幾棵槐樹,府中房舍全都震壞,圍觀的人沒有不奔逃的。李休光嚇得逃跑,頭巾都跑丟了。他讓一個小官為他收起頭巾,自己領著妻子兒女光著腳跑出府門。因此他搬家到別處去住了。

李休光把這事兒寫成奏章報給皇上,唐玄宗就下令改稱「樂安縣」為「仙居縣」,在僕僕先生住的房舍建了「仙堂觀」,把黃土村改為仙堂村,讓縣尉嚴正誨負責看護施工建築,讓王弁做仙堂觀觀主兼諫議大夫,名號叫通真先生。王弁因為服用杏丹,延緩衰老,到大曆十四年(779年),他已經六十六歲,而形貌還像四十多歲,力氣也和四十多歲的人相當。

這以後有一位叫謝自然的果州女子,白日裡升天成仙。當年謝自然學習道術的時候,眾神仙頻頻下降。有一個姓崔的,也說名字叫崔;有一個姓杜的也說名字叫杜。其他各種姓氏的人也這樣,這就和僕僕先生的姓名類似了。這就是神仙來到人間,不想把姓名留傳在世俗間。

後來有一個在義陽郊外走路的人,天晚了還沒走到前村,忽然見道旁有一所草房,就前去投宿。屋裡只有一位老人。老人問他來幹什麼,他說:「天陰,白天的時間又短,走到這兒天就黑了,想借住一宿。」老人說:「宿是可以的,只是沒有吃的東西。」過了挺長時間,這個投宿的客人餓得難受,老人就送給他幾丸藥,吃了就飽了,天亮後離去。等到他回來,忽然看到老人駕著五色的雲朵,離地幾十丈,他便急忙下拜行禮,望著老人漸漸飄遠。他來到安陸,多次向人們說起這事,縣官以為他是謠言惑眾,把他捉去盤問。他說他確實是看過神仙。但是他沒有辦法解脫,他就向空中禱告說:「老神仙您為啥事讓我看見了,如今讓我受這意外的罪!」說完,有五色的雲朵從北方飄來,老人就坐在那雲中,他這才被釋放。縣官又向老人下拜,問老人的姓名。老人說:「我是僕僕野人,有什么姓名!」州中有關部門畫圖把這事報到皇帝那裡,皇帝下令在那草屋的附近,建起了一座僕僕先生廟,這廟至今還在。

【後紀】:僕僕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仙人,《廣異記》記載的這則「無棣縣令王滔遇仙」的故事,有時間地點、有人物姓名,情節有些玄虛演繹,但必有實體素材所本,信不信由你。反正人家日本小說家仁木英之,被這個以中國背景的故事吸引住,憑藉自己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將這個小故事鍛造演義成了一部長篇奇幻小說《僕僕先生》,作品中把無棣縣令王滔的兒子王弁,描寫了一個大唐帝國的「富二代」王弁,整天過著安逸生活的,後來成為僕僕先生的弟子,從此開始了橫穿天地跨陰陽的神仙奇幻之旅。該小說在2006年還獲得第18屆日本奇幻小說500萬日元的大獎。(收集整理/劉玉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R6E7WwBJleJMoPMTS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