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刷屏了一條新聞,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
世錦賽400米自由式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澳大利亞選手霍頓故意不與冠軍孫楊合影。
按照慣例,頒獎典禮時,冠軍亞軍季軍是要共同登台領獎併合影的。
但亞軍霍頓,卻倒背雙手,刻意站得遠離領獎台,拒絕合影!
還不時斜望向領獎台上的冠軍孫楊!
儘管,攝影師幾次示意,可霍頓還是選擇原地不動。
霍頓傲慢無禮的舉動,驚呆了攝影師,引爆了觀眾,激怒了網友。
既贏不了比賽,又輸乾淨了風度,霍頓的做法,讓網友們忍不住鄙視:
其實霍頓這樣的無禮,並不是第一次。
2016年時的一場比賽,他就曾非常無禮地指責孫楊,並無視孫楊主動跟他打招呼。
這次,霍頓又企圖用這種小伎倆來影響孫楊的心情,甚至慫恿銅牌得主不要和孫楊一起合影!
嚴肅莊重的國際賽場,居然出現這樣的事,感覺真是好笑。
英國作家薩克雷在《名利場》中寫道:
一個人妒火中燒的時候,事實上就是個瘋子,不能把他的一舉一動當真。
這讓我不禁想起身邊的孩子,那個年少未經世事的孩子,凡事都懷揣著一腔必勝的熱血。
從小到大,他要經歷各種比賽和比拼,我不禁也為他捏了一把汗。
關於輸贏,關於勝負,有些話,我想細細地說給孩子聽。
孩子,你越輸不起,輸的就越多
就在今年高考後,浙江台州的考生小張,在查看志願時,發現所顯示的學校很陌生,並不是自己當初填報的學校。
而此時,高考志願填報已結束,想要更改,根本不可能。
小張很沮喪,他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同學小鮑和小湯。
沒曾料到,這兩位同學也發現自己的志願被「改」了。
三人很氣憤,報警後發現:篡改志願的,正是他們的好友小陳。
而據小陳說:高考後回校填志願,自己只考了300多分,其餘三個好友卻成績出色。
小陳心生嫉妒,也擔心成績不好被人取笑,就動了修改好朋友志願的心思。
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心態失衡,而越是心態失衡,就越是輸得多。
警察調查清楚後,恢復了小張等三個同學的志願,而篡改別人志願的小陳,則被行政拘留10天。
大好的青春年紀里,人生還沒開始,就因為「輸不起」而添上一抹黑色,這樣的小心機,讓人生起步之初就跌了跟頭。
孩子,人生在世,要經過各種考試、選拔,有時候,即使你自己不想比拼,也會被人暗暗比較。
一個集體里的人,總會有人脫穎而出。
能夠出類拔萃固然好,可萬一被「比」下去,也希望你能夠保持平常心。
《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有這樣一句話:
「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
孩子,短暫的落後,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還沒修煉好本領,就過分強調自尊。
這會讓你視失敗為鬼蛇,繼而做出更多「輸」掉人格、氣度甚至人生前途的事。
要知道,失敗並不是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輸不起,才是。
輸的起
是一種為情緒負責的能力
孩子,你爸爸總是說輸贏乃兵家常事。
可事實上,沒有一個人,願意輸。
但當你面臨競爭時,無論輸贏,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不但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能力。
還記得我們培訓班一年一度的象棋比賽嗎?
有一年,兩個男孩的比賽,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當時,兩個男孩旗鼓相當,不分上下,下了好半天,依然難分勝負。
後來,高個男生終於有了占上風的苗頭。
這時的他,鬆了一口氣,居然沾沾自喜起來,又是握拳又是舉V字手,袒露出自己必勝的心思。
反觀那個矮個男生,雖然對方領先一步棋,他卻淡定自若,只見他緊盯棋盤,微蹙眉頭,靜靜思考。
在場的大人,反倒都很看好矮個男生。
因為,能坦然對待「輸」的人,也能輕鬆拿到「贏」。
果真,幾步棋後,矮個男生居然殺出一個程咬金,咬得高個男生措手不及,毫無翻身之力。
那場比賽,矮個男生,贏得非常漂亮。
美國威廉瑪麗學院曾調查了800位企業家,發現最成功的人中都有兩個共同特質:
從不害怕失敗,且從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
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競爭、面試。
一個人,勝不驕,敗不餒,能穩紮穩打地走過比拼的各個環節,其實就已經贏了一半。
就像英國政治家約翰·彌爾頓說:「一個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緒、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孩子,平時無論是大考還是小測,亦或是老師的選拔測評,我和爸爸都不過度苛責你,我們就是想讓你在得失之間,學會平和淡然,做自己情緒的國王。
當一個人不怕輸時,離他贏,其實已經不遠了。
學會利用輸,才能更強大
孩子,媽媽還想告訴你:人生在世,贏是少數,輸才是人生常態。
而輸不起的人,往往秉持自以為是的一點小驕傲,喪失更多機會和資源。
TED演講《坦然接受「差一點的成功」》里,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何把一次的成功,轉化為卓越的成就?」
答案就是:「重視每次『差一點的成功』」。
就像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時,他試驗了銫、鎳、鉑、鉑銥合金等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
人物:愛迪生
這些材料,要麼是光亮度不夠,要麼是材料燃點時間不夠持久。
可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愛迪生從未氣餒,他認為:
每一次的失敗,都讓他離成功更近。
最終,他發明了能連續亮上1200個小時的毛竹絲燈。
失敗乃成功之母,說的就是在「輸」面前,我們除了不氣餒,更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讓失敗為我所用,這樣,才能輸得有價值。
當你學會踩著「輸」的階梯前進時,你才會一點點強大起來。
忘掉勝負,追求卓越
成功才會不期而至
孩子,你還記得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嗎?
吉塔因為在比賽中成績優異,被推薦上了體育學院。
在這之前,吉塔的爸爸,希望她做一名出色的摔跤手。
而吉塔的教練,則更看重吉塔輸贏。
因為目標不同,他們對吉塔的教育,也大相逕庭。
教練說:「吉塔,不要輸的太難看。」
爸爸卻說:「光打造身體,你是成不了一個摔跤選手的。摔跤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東西。」
教練說:「至少要拿塊獎牌啊。」
爸爸卻說:「犀牛雖然很有力量,但老虎能同時運用力量和技巧。我們應該成為老虎而不是犀牛。」
教練說:「你已經領先了,注意防守。」
爸爸卻說:「忘掉領先,保持進攻!」
教練說:「有些人,註定不是打國際比賽的料。」
爸爸卻說:「戰鬥之前,你需要戰勝自己的恐懼。」
教練說:「現在你至少可以有一塊銀牌了。」
爸爸卻說:「金牌選手不會從天而降,你必須用熱愛、刻苦和投入來澆灌他們。」
在教練的培養下,吉塔越來越看重輸贏,對摔跤也越來越畏手畏腳,甚至幾次輸掉比賽。
而重新聽回爸爸的教導後,吉塔愈戰愈勇,直至贏得了國際比賽。
孩子,只在乎輸贏勝負,我們的關注點,就會聚焦在任務上,完成它,就成了最大的目的。
而當我們追求技藝的卓越,我們修煉的是自己的本領和強大的內心。
只有當我們把目光從輸贏上挪開,真正放到自身的精進上,我們才能變得更卓越,成功才會不期而至。
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比誰都期望你贏,但相對每次小比賽,我們更希望,你能贏得整個人生。
你終會明白:起起伏伏的輸贏,是每個人的人生常態,而輸的起,輸的漂亮的人,贏得才更漂亮。
孩子,正確看待輸贏,用智慧的心態對待每次的「輸」,你才能擁有願賭服輸的豁達。
更有化腐朽為神奇、勇於創造卓越的能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