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女童的人都應該實行化學閹割?

2019-10-18   六層樓醫生


來源:第十一診室(微信公眾號ID:consultingroom_11)

圖片: Dribbble | 設計: Black Shift Studio | 責任編輯: 木頭羊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business_6team@163.com

導言

記得《嘉年華》導演文晏說過的兩句話: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故事。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美好年華。

——人們對兒童性侵的麻木,是我無論如何過不去的坎。

根據「女童保護」網絡數據的不完全統計,2013 年至2015 年,全國公開報道的兒童性侵案件有968 起,受害人超過1790 人

同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表示,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案件,其隱案比例為1:7。也就是說,每當1 起性侵案件被曝光,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多的傷害。

2013年:13歲留守女童遭遇至少10名中老年人性侵。

2015年:陝西寶雞曝光一起猥褻案,受害人從6歲起遭繼父猥褻近10年。

2015年:曝光幼兒園司機將受傷送往醫院的受害人誘騙回家並實施強jian。

2016年:12歲女童在其就讀小學遭多次性侵。

2016年:多名小學生在教室、教工宿舍遭遇男教師猥褻。

……

2018年:DD司機強jian案。

……

這一切的一切,便是無比光鮮下的黑暗,無比喧囂下的冷漠,更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而關於這些惡性事件出現的原因,我只想到了兩個字:

慾望

有些慾望有正向積極的作用,有些則存在著毀滅性的傷害。

那有人說了,那切斷他們的慾望不就行了?

也有人說了,這種人就應該直接閹割

滴滴忍不住打了一個哆嗦,但是,今天咱們就講講閹割

什麼是閹割?

要說閹割,先來說說去勢,並且本文只說男人的去勢哈,就是以外力去除生殖系統或使其喪失性功能

去除生殖系統就是我們廣義上認為的閹割了,是通過損壞、切割生殖器官等物理手段實現的,所以也叫做物理閹割或者外科閹割。

而如果只單純地喪失性功能,但是不用動刀,僅靠打針吃藥就可以搞定的,就是今天重點要講的化學閹割

閹割的歷史

閹割的歷史可長了,閹割制度作為懲罰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我國最早出現是苗族創製的「椓刑」,具體時間不知道,但夏、商、周的時候「椓刑」就叫「宮刑」了。

物理閹割通常比較殘忍,為實現抑制犯罪衝動的目的,受刑者需要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後來人們可能覺得這種方法太過殘忍,便只切睪丸,不切丁丁了。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粗暴,懲罰有力,但隨之帶來的心理扭曲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犯罪。所以,採用閹割制度作為懲戒、矯正的地區中,除極個別(如挪威、美國部分州)仍保留物理閹割制外,其餘就都採取化學閹割了。

化學閹割:逐漸被接納的懲罰手段

19世紀初化學閹割制度便已產生,20世紀開始進入到實踐領域:1933年,納粹政府在同性戀者間施行化學閹割;1943年,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因同性戀身份而被化學閹割(荷爾蒙療法);1993年,瑞典立法對強姦犯適用化學閹割;1999年,美國對戀童癖者進行化學閹割,這是美國實施的第一例化學閹割。

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國家引入化學閹割制度,挪威、以色列、俄羅斯、阿根廷、波蘭、韓國等國家紛紛通過法案,批准對某些特定人群採取化學閹割。印度、南非、紐西蘭等國家也在研究是否將化學閹割制度引入本國。

今年9月份,哈薩克也實施了第一起化學閹割刑法,並撥款用以對後面2000名性侵兒童的罪犯實施化學閹割。

化學閹割的機制

雄激素包括睪酮、雄烯二酮及脫氫表雄酮,以睪酮活性最強。

雄激素的產生及作用主要有4個環節:

1、下丘腦弓狀核細胞分泌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進入垂體血液循環,作用於腺垂體性腺受體。

2、腺垂體在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的刺激下脈衝式產生和釋放黃體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作用於睪丸間質細胞。

3、睪丸及腎上腺細胞以膽固醇為前體分別合成睪酮、雄烯二酮和脫氫表雄酮,血漿睪酮中約90%~95%來源於睪丸,其餘來源於腎上腺。

4、在前列腺組織內,睪酮由5α-還原酶轉變成雙氫睪酮,睪酮或雙氫睪酮與前列腺細胞的雄激素受體結合,促進前列腺細胞的生長,維持前列腺的結構和功能。

太複雜看不懂?不要緊,你只要明白我們下面說的如何調節就行。

雄激素的反饋調節:下丘腦和垂體對激素的反饋非常敏感,主要接受負反饋調節,當雌激素或睪酮水平上升時,可抑制下丘腦及腺垂體釋放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及黃體生成素,從而使雄激素的產生減少

這就是化學閹割的理論支撐了,通過藥物阻斷雄激素的產生及作用途徑,增強負反饋調節,達到化學閹割的目的。

說到這裡,滴滴得多叨叨一句,其實這個閹割啊,是我們科治療前列腺癌的一種方法,既包括手術去勢,也包括化學去勢。但是,我們的化學去勢學名叫做「內分泌治療」,要不然,單純地為了化學閹割,誰會去做這麼多研究啊。

化學閹割後,這輩子就廢了?

化學閹割雖然名字裡帶著閹割這一恐怖字眼,其實這個名稱有點誤導性。與古代「太監」的物理閹割過程不一樣,並不是用藥把丁丁和睪丸給融化了,也不涉及移除任何人體器官。

口服或皮下注射抗雄激素藥物後,犯人體內的雄激素水平將降到一個低點,由此產生的後果有:慾望降低、性幻想變少、從各種性行為中感受到的快感減退。當然,不是每個服藥者都會造成勃起障礙,更不會造成絕育的後果。

一般來講化學閹割要罪犯本人同意,即使其被化學閹割後也要佩戴警方發放的電子跟蹤裝置。這種方法要求每隔一定時間在人體內注射藥物,以達到暫時降低性慾的效果。

化學閹割的爭議

  • 生理因素不是性犯罪者的唯一根源

性犯罪者再犯的原因極為複雜,並不是性生理獲得控制就沒事了。還有他們的性心理,包括病態人格、認知偏差、兩性觀念、權利控制慾望,以及其他的社會及家庭因素,這些問題不是靠單純的生理控制所能處理的。因此,針對其複雜的生理、心理及社會行為等因素對症下藥,才能達到矯治目的。

  • 侵犯人權

有人會說,性犯罪者要什麼人權,但是,罪犯也是人,那就有人權。所以,在很多地方,化學閹割並不是叫做「懲罰措施」,而是一種「治療手段」,既然有病,那就得治。

  • 藥物作用有限

就像吃飯一樣,有的人吃1個饅頭就飽了,而有的人就需要吃2個。所以,同樣的劑量,有的人效果明顯,而有的人則效果不好,也就是說個體差異較大。並且這些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脂肪含量升高、肌肉減少、體毛減少、體重增加、乳房發育……造成當事人有女性化傾向。

雖說有些副作用會在停藥後漸漸消退,但也有人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結石、冠心病、骨質疏鬆、抑鬱傾向等,所以,這種「治療方法」本身就存在爭議。

化學閹割自出現開始,爭議就一直存在。

在這裡,引用奇雲先生的一句話:

在一些人權組織、醫學家、心理學家和法學家看來,化學閹割不是懲治性犯罪的靈感妙藥;對待性犯罪不單要懲戒,重要的還是應給予其心靈的治療。而冷冰冰、簡單化的生理手段,永遠無法治癒人心的荒蕪與灰暗。一如我們對待盜竊,不能妄圖以斷其手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畢竟,人性沒有那麼簡單。

而我還想說,我們更應該研究性侵罪犯、強姦罪犯他們犯罪之前的心理狀態,畢竟,犯罪不單單是生理上的衝動,還有他們的生長環境,成長曆程等社會因素相互疊加產生的。

所以,如果能夠治癒心靈,是不是比單純的懲罰更有力度?

當然,我們更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社會裡沒有罪犯,更沒有受害者。

參考文獻

[1] 奇雲.化學閹割:法律懲罰還是醫學治療? [J]. 生命世界,2012,(9):42-47.

[2] 黃珊,張曉智. 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臨床應用[J]. 現代泌尿外科雜誌,2012,17(5):527-530.

[3] 趙夢晗. 從電影《嘉年華》探究兒童性侵問題[J].戲劇之家,2018(10):72-74.

[4] 侯韋鋒. 我國適用化學閹割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 犯罪研究,2017,(5):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