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0-02-26     漢中發布

中共漢中市委

漢中市人民政府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

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

(2020年2月25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證正常經濟社會運行,根據我市整體為低風險地區的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當前形勢及總體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經濟社會發展是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幸福生活和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我市總體上屬於低風險地區。但是全國、全省的防控「拐點」尚未到來,防控仍處在關鍵階段,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根據漢中整體為低風險地區的實際,儘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上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憂患意識,再接再厲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增強緊迫意識,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增強法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聚焦全年追趕超越、建設「三市」目標,推進「六個三」戰略部署,做實「三個六」重點支撐,培育「四個在漢中」增長新動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二、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


  (一)強化「外防輸入」策略。按照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繼續在火車站、汽車站、機場,對來漢返漢人員推行健康二維碼信息登記,開展健康服務,實現進出人員體溫檢測全覆蓋,做到重點人員不脫管、工作銜接不脫節,把好來漢返漢人員進入我市第一道關口,嚴防疫情輸入。


  (二)強化人員分類管控。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來漢返漢人員全面推行健康二維碼信息登記,每天上下班進行體溫測量和體溫數據登記。對市外低風險地區來漢返漢人員進行健康監測,驗證為綠碼的不再居家觀察;對市外中風險地區來漢返漢人員,驗證為黃碼的由所在單位和社區監督自行居家隔離14天;對市外高風險地區來漢返漢人員,驗證為紅碼的由所在單位和社區儘快聯繫疾控機構,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或專人專車轉送發熱門診就診。


  (三)強化社區(村組)管控。在現有網格化、專業化、地毯式排查管控的基礎上,繼續鞏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成果,村(居)委會、小區物業要指定專人負責轄區內、小區內所有人員健康管理,對來漢返漢人員進行健康二維碼查驗、跟蹤管理。發現有發熱等症狀者安排專人專車立即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繼續落實電梯、樓道、社區活動室等公共區域通風、消毒等防控措施;督促轄區各類市場主體復業復市後的疫情防控風險隱患排查、防控責任落實。


  (四)強化復工企業管控。復工企業要落實疫情防控企業法人代表第一責任人和企業主體責任,實行封閉式管理,確定疫情監督員和最小防控單元疫情防控責任人,設立臨時隔離場所,保持工作場所自然通風,做好工作和生活場所清潔消毒,實行分區作業、倒班制和分散就餐,減少員工聚集,做好員工個人防護,指派專人每天負責進出人員健康二維碼查驗和體溫檢測登記,對缺勤人員進行健康狀況追蹤。發現可疑症狀員工,立即就地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和街辦、社區、園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並將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五)強化行業防控責任。堅持「管行業、管防控,管生產、管防控」,全面落實各行各業疫情防控監管責任,指導各單位、各部門、各市場主體全面落實健康管理主體責任,對於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車站、機場、文化旅遊、養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等場所和單位,以及空間相對密閉和人員聚集的監管羈押場所、地下礦井、生產車間等,落實定時通風、消毒和體溫監測等防控措施。各類企事業單位要實行分散就餐,減少會議、活動次數,控制會議、活動規模,提倡召開視頻會議和網上辦公。


  (六)強化個人健康管理。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公民個人健康責任意識,落實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不聚集等個人防護措施。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腹瀉等症狀,第一時間到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不得隨意走動流動,及時向所在村、社區、單位報告;如隱瞞病情,造成疫情擴散的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七)強化醫療衛生服務。各級疾控機構要積極、主動、有效做好轄區內疫情防控的技術指導工作,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落實各級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治,及早識別可疑病例,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建立出院隨訪制度,防止出院人員交叉感染。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管理,保持警惕、規範流程,持續做好醫務人員科學防護和培訓,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有序開放醫療服務,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


  (八)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縣域是統籌兩項工作的單元,村、社區和社會法人單位是基礎細胞。各縣區、鎮辦、村(社區)要發揮組織優勢,嚴格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督促轄區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市場主體落實落細防控措施, 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防線。各單位在做好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必須服從屬地管理,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格局。


  三、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全面復工復產。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不得採取審批、備案等方式延緩開工時間。各縣區、市級相關部門要建立全產業鏈協調運行調度機制,成立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專班,堅持「一企一策」,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資金、原材料供應以及用工、用水、用電等方面的需求,促進企業應復盡復。


  (二)落實紓困政策。對於中、省、市已經出台的財政、金融、就業、民生政策措施,要採取分類彙編、設立諮詢熱線等方式,加強宣傳、精準對接、送政策上門、及時兌現,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要加強項目謀劃,爭取將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納入中省政策支持範疇,用好用足用活中省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要落實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組織企業供需對接,繼續在完善細化政策扶持上下功夫,解決突出困難和矛盾。


  (三)加快項目建設。建立重點項目專項推進機制,對重點項目實行一項目一策,實施重點項目包聯制度和清單管理制度,指導企業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動重點項目按時復工開工。對於續建項目,要指導和支持項目業主儘快復工,幫助解決防控物資缺乏等困難,儘快形成更多有效投資。對於新開工項目,要完善容缺後補機制,加快項目立項審批工作,具備條件馬上開工。對於儲備項目,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觀望態度,要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項目儘快落地。


  (四)恢復交通秩序。全面有序恢復市內各類交通運輸包括城市公共運輸(含城市公交、巡遊計程車、網約計程車)運營,運輸站場及交通工具嚴格按照《客運站場及交通運輸工具衛生防護指南》落實通風、消毒等防疫措施,按規定控制客座率。從事客運服務人員上崗時必須進行健康二維碼查驗和體溫檢測登記,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所有乘客須全程佩戴口罩,嚴格遵守進站測溫、上車複測的體溫檢測制度。


  (五)恢復市場經營。全面恢復商場、超市、酒店、賓館、餐飲等市場經營活動。其中,小餐飲點疫情期間使用一次性餐具,只許外賣打包,不准店內就餐;理髮業倡導預約,只許剪髮,暫不准燙染髮。所有從業人員及入店顧客一律戴口罩、檢測體溫和查驗健康二維碼。所有場所要定時做好通風、消毒,設立臨時隔離區域,開展員工個人防護培訓和健康監測,實行人員限流措施,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聚集。各類酒店、賓館建立住宿人員健康二維碼查驗制度,發現異常人員就地隔離,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報告疾控部門和街辦、社區、園區,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六)打贏脫貧攻堅戰。認真落實《陝西省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八條措施》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堅決打贏精準脫貧等三場硬仗的《行動方案》,深入分析疫情影響,精準務實施策,補短板、強弱項,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全力推進,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持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同時,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杜絕因疫返貧,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當前,要把有序組織農民工返崗復工和就近就地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好,防止因務工不暢帶來家庭收入減少甚至返貧。


  (七)抓好農業生產。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支持幫助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企業加快復產,鼓勵農資企業和經銷商提供整村、整社(合作社)統一集中送貨上門服務,全力保障好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生產需求;重點做好田間技術指導,支持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安全有序搶播搶種,穩定種植面積,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加大春季疫苗集中接種力度,做好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八)積極促進消費。要超前謀劃應對疫情結束後可能迅速釋放的消費需求,大力推進傳統消費提檔升級,按照「小型、分散、間隔、可控」的原則,推動文旅產業強勢復甦,認真謀劃籌備「油菜花節」等節慶活動,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回補。要發展壯大健康、養老、撫育、家政服務業,努力彌補疫情期間的缺口。要積極擴大新興消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等新經濟,培育智能製造、網絡診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無人配送、數字生活等新業態。


  (九)深化對外開放。大力開展「不見面招商」,深入推動「央企進漢」「民企進漢」「漢商回歸」,通過線上辦公、微信和電話溝通等形式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商洽具體合作內容,幫助企業做好辦證、審批等前期工作,確保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檔、不掉線。積極支持外貿企業抓緊復工生產,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增強客商在漢長期投資經營信心。


  (十)保障基本民生。全面落實綜合性社會保障政策,保障農村低保戶、特困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統籌做好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落實好生活物資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抓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鼓勵靈活就業,確保重點群體穩崗就業增收;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全面開展線上授課、線上輔導、線上答疑、線上自習,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學校正常教學的影響;鼓勵市場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網上辦理各項業務,推行各類證照免費寄遞、自助查詢、網絡配送等便利化服務;有序開放社會公共服務窗口,實行預約限流措施,防止人員聚集。


  四、組織保障


  (一)壓實領導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履行領導責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強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的分析研判,細化應對各種複雜局面的措施,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站位一線、勇當先鋒、靠前指揮,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次大戰和大考,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二)狠抓任務落實。各縣區、各部門和單位要全面對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安排,建立健全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檯帳,完善狀書圖,分解責任,逐條逐項抓好任務落實。繼續實行市縣常委包片、市縣政府領導管線、其他市縣級領導抓點的領導推進機制,市、縣、鎮分層落實領導包抓企業、項目責任,要抽調幹部到企業和項目駐點,既督促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責任,又抓好復工復產幫扶。要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加大督查力度,開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落實情況專項督查,對各縣區、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實行快報評比,形成追趕超越態勢,尤其要派出若干聯合遊動檢查組,深入村社區、工廠、項目現場等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開展督查檢查,推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三)加強宣傳引導。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講述好各條戰線頑強戰疫的感人事跡,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環境氛圍。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主動做好心理疏導,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深入宣傳中省市在防控疫情、穩定投資、服務企業、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四)嚴格考核獎懲。進一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問責機制,對在疫情防控和推進重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根據情況分層分級予以表彰和嘉獎,對表現突出的幹部要大力褒獎、大膽使用,對不擔當不作為、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附件1

漢中市有序恢復行業經營負面清單

  一、暫停營業類


  社區活動室、美容、洗浴、足浴、游泳、保健推拿、網吧、影劇院、KTV、棋牌室、遊藝廳、線下培訓機構(含早教)、宗教活動場所、個體診所(門診部)等和中風險地區的地下商場。


  二、嚴格管控類


  1、承擔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地上商場、超市、大型商貿綜合體、購物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低風險地區要全面開業經營,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業經營。


  2、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酒吧、咖啡吧、茶室,在嚴格落實相關防控要求和科學合理控制人流的基礎上,低風險地區要全面開業經營,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業經營。


  3、大中酒店、賓館、餐飲等住宿餐飲行業,低風險地區要全面開業經營,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業經營。就餐實行自助分餐制,鼓勵外帶、外賣、團餐配送等方式供餐,禁止聚集性就餐。小餐飲店(館)一律實行外帶、外賣等方式供餐,嚴禁在餐館(店)內用餐。農家樂、「漢家樂」在嚴格控制就餐規模、實行分餐制的基礎上,有序開業經營。


  4、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生產經營,在無接觸售賣的前提下,全面開業經營,並嚴格控制店內消費人員總量。


  5、理髮店要實行顧客預約登記制度,實行錯時理髮,不得形成人員聚集,暫不提供染(燙)發服務。低風險地區全面開業經營,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業經營。


  6、汽車銷售、汽車修理廠,低風險地區全面開業經營,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業經營。


  三、防控要求


  恢復營業或開放的企業必須嚴格按照《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市級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強化對本行業相關企業的監督管理。中省有統一要求的,按照中省最新要求執行。


  其餘行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全面開業經營。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進行適時調整。


附件2

漢中市重點行業區域疫情防控規範要求

  一、工業企業


  (一)落實員工健康監測及個人防護指導


  1.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全面建立職工健康台帳。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處在隔離期間和入住集體宿舍的員工,應每日進行2次體溫檢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


  2.落實健康狀況報告。復工企業要設立可疑症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時要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要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鎮辦、村社區報告,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3.強化防控宣傳教育。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使員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增強防護意識、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4.落實個人防護要求。員工工作時必須正確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並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養成勤洗手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二)營造健康工作環境


  1.加強出入登記管理。復工企業要派專人對進出單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進行嚴格管理,入口處張貼「未戴口罩嚴禁入內」「發熱病人謝絕入內」等醒目的疫情防控提示。使用指紋考勤機的單位應暫時停用,改用其他方式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員工每次進入單位或廠區時,應在入口處檢測體溫(含健康二維碼查驗)。要嚴格管控非本單位人員進入,確因工作需要的應嚴格篩查,符合要求方可進入。


  2.保持場所通風換氣。工作場所首選自然通風,如室溫因通風有所降低,應提醒適當加衣保暖。如使用空調,應當確保供風安全充足,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調時應當關閉迴風通道。


  3.保障消毒設施齊全。工作場所應配備洗手設備,洗手、噴淋設施應保持正常運行。如無洗手設備,應配備免洗消毒用品。


  4.做好場所清潔消毒。工作場所、食堂、電梯、衛生間、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區域及相關物品,應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頻繁接觸部位應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5.減少聚集性活動。引導員工在使用通道、電梯、樓梯、吸煙區時有序排隊,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吸煙時不與他人交談。嚴格精減會議,提倡召開視頻或電話會議。採取「小班制」模式,減少單班在崗人數,根據實際情況可採取錯時上下班、彈性工作制或居家辦公方式。


  6.嚴格安全用餐管理。適當延長食堂供餐時間,實行分時段供餐或錯峰就餐,有條件時使用餐盒、分散用餐。要加強循環使用餐具清潔消毒,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員工用餐時應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7.做好醫療服務保障。設立醫務室的單位要調配必要的藥物和防護物資,配合疾控部門規範開展隔離觀察與流行病學調查追蹤管理。未設立醫務室的單位應當就近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確保員工及時得到救治或醫療服務。關心關愛員工心理健康,及時疏解心理壓力。


  8.規範垃圾收集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


  (三)積極應對異常情況處置


  1.設立獨立隔離區域。當員工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胸悶等可疑症狀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


  2.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發現可疑症狀員工後,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和宿舍,並根據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的辦公室、車間等辦公單元以及員工宿舍樓等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3.做好發現病例後的應對處置。已發現病例的單位,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加強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疫情播散的單位,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後再恢復生產。


  二、礦山企業


  1.安排專人負責員工健康監測工作,設立臨時隔離場所。上崗員工每天進行體溫檢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體溫≥37.3℃者就地隔離,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推送所在社區。對來自疫區嚴重地區的返崗人員,隔離觀察14天,同時做好健康監測。


  2.建立消毒制度,每日對礦山井下設施設備、樓梯、衛生間、洗漱間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禁止採用高濃度酒精、過氧乙酸等易燃易爆物品進行消毒。

  

  3.減少人員聚集。礦業公司儘量採用電話、視頻等遠程會議方式,組織調度會、班前會等必須會議;錯峰就餐;在宿舍居住期間避免互相走動。


  4.加強礦山通風及個人防護。所有地下礦山必須確保機械通風系統健全完善,並確保正常運行。井下作業時佩戴礦用KN95/KP95及以上防塵口罩。


  5.建立疫情防控責任制。成立集團公司、礦井、科室區隊及班組等不同級別疫情防控小組,確保責任到位,分工到人。


  三、銀行網點


  1.在顯著位置張貼告示,要求客戶辦理業務時務必佩戴口罩。營業網點員工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崗。


  2.安排專人負責員工、客戶健康監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工作。設立臨時隔離場所,體溫≥37.3℃者禁止上崗或進入大廳,就地隔離,安排專人專車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3.對取號機、櫃檯櫃面、ATM機等公用物品設施進行物體表面擦拭消毒,每日2次。在服務櫃檯提供免洗手消毒劑,提醒顧客辦理業務前後進行手消。


  4.推薦在ATM機辦理業務,必須在櫃檯辦理時,控制等候客戶數量並提醒其保持安全距離。


  5.加強通風換氣,定期清潔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管路。


  四、商場超市


  1.在顯著位置張貼告示,要求顧客進入商場超市時務必佩戴口罩,所有員工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崗。


  2.安排專人負責員工、顧客健康監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工作。設立臨時隔離場所,體溫≥37.3℃者禁止上崗或進入,就地隔離,安排專人專車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3.商場超市要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方便員工和顧客進行手消。


  4.減少人員聚集,合理使用電梯;暫停母嬰室、兒童遊樂場所等服務設施;減少集中會議,避免聚集堂食用餐。


  5.加強室內通風換氣。首選自然通風,使用空調通風者,要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換空調運行管道和設備部件,保證供風安全。


  6.做好日常消毒。每日清潔消毒工作場所、電梯、樓道等公共區域;加強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購物籃、購物車、臨時物品存儲櫃等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定期對垃圾桶、衛生潔具、工作服等進行消毒處理。


  7.保持環境整潔衛生。超市地面、生鮮加工區、下水道口、公共衛生間等重點區域必須滿足衛生要求。對產生的垃圾要在專門處理區域內分類管理、定點暫放、及時清理。


  8.優先採用無線掃碼等快捷支付方式。


  五、「兩站一場」及交通工具


  1.合理組織運力,通過售票控制乘客數量,不得超過核載量的50%,儘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設立應急區域,配備體溫計、口罩等物品。有發熱、乾咳等症狀乘客時,可在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


  3.嚴格體溫監測,對進出站乘客進行體溫檢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體溫≥37.3C的應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根據實際情況,由專人專車就近轉運至發熱門診排查。


  4.注意個人防護,司乘人員佩戴口罩和手套,每日做好健康監測,乘客必須佩戴口罩。


  5.所有載客車輛必須落實一班次一消殺,保持車內清潔通風換氣。


  六、監獄、看守所、戒毒所


  1.疫情期間禁止接待家屬探視,全面落實封閉管理。


  2.建立獄警、監獄工作人員和服刑人員健康檔案,做好個人防護,安排專人負責體溫檢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工作,設立隔離房間。有人員出現發熱≥37.3℃等可疑症狀,就地隔離,由獄醫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安排專人專車及時送至具備條件的監管場所醫療機構進行救治。不具備條件的監管場所,要送往已做好安全警戒監管的定點醫院。


  3.獄警等工作人員科學實施輪班制,減少人員流動。輪休期間不得外出或參加聚餐、聚會等活動,做好個人防護。


  4.新入獄服刑人員應單獨隔離14天後,方可與其他服刑人員統一管理。


  5.保持通風消毒,做好室內通風,至少每半日開窗通風30分鐘以上;不宜開窗通風的,應配備機械換氣通風設備;落實消毒措施,保持環境衛生。


  6.儘量避免聚集性活功,要求所有人員在公共區域要佩戴口罩,互相保持距離。適當增加放風時間和頻次,實施錯峰就餐及分餐。


  7.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宣傳,避免共用個人物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8.看守所、戒毒所參照上述措施執行。


  七、村組社區


  1.除14天內有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村組、小區外,一律取消封閉,可根據自身實際實行出入人員管理。


  2.村委會、居委會指定專人負責轄區內所有人員健康管理,對來漢返漢人員進行健康二維碼查驗,跟蹤管理;要落實責任人,督促監管重點地區流入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檢測體溫(含健康二維碼查驗),體溫≥37.3℃及時報告。


  3.發現有發熱症狀者立即報告,並指定專人專車送就近發熱門診排查。


  4.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嚴格對社區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潔,繼續落實電梯、樓道等公共區域通風、消毒等防疫措施。


  5.利用多種手段進行健康教育,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居家經常通風換氣,外出佩戴口罩,減少人員聚集,提示出行、旅行風險。


  6.對出現散發病例的社區,進出人員和車輛分別進行必要的體溫檢測(含健康二維碼查驗)及登記後,予以放行。排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落實居家或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協助疾控機構做好病例家庭、樓棟單元、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疫點的消毒,以及公共場所清潔消毒。


  7.對出現疫情傳播的社區村組,要果斷採取區域封鎖措施,限制人員進出,待疫情解除後放開。


  八、公共場所


  1.落實防控責任。公園、廣場、旅遊景點、體育場館、書店、候車室等公共場所建立單位(主管部門)負總責的疫情防控機制,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設立疫情防控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疫情防控管理人員,具體負責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


  2.加強衛生管理。室內公共場所定期開門開窗通風換氣,保證空調系統或排風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加強垃圾的分類管理,及時清理垃圾。


  3.全面做好消毒。每天定期對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顧客用品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電梯間按鈕、扶梯扶手、取號機、櫃檯櫃面、公共座椅等)進行擦拭消毒。


  4.維護衛生設施。確保場所內公用洗手設施運行正常,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有條件的可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5.張貼宣傳告示。在酒店、賓館、商超、銀行、寫字樓等公共場所入口處張貼宣傳告示,提醒群眾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拒絕不戴口罩人員入內。


  6.減少人群聚集。通過管控分流,控制進入酒店、商場、超市、銀行等人群聚集公共場所的人數,排隊時顧客之間宜相距1.5米,優先採用預約登記、網絡支付、打包外賣等方式降低人群密度。


  7.做好健康監測。場所入口處設立體溫監測點並開展健康二維碼查驗,每日對所有從業人員和入場群眾進行體溫測量,出現可疑症狀時立即前往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8.做好個人防護。場所從業人員工作全程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可以佩戴護目鏡,工作服定期洗滌、消毒,自帶餐具就餐。與他人交流時保持安全距離,做到少流動、不聚集、不串崗。


  9.加強就餐衛生。餐飲場所應注意食物安全與衛生,加強對餐具消毒及管理,採取分散就餐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10.設立應急區域。在酒店、商場、超市、賓館等大型公共場所內設置應急隔離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按程序報告定點醫院處置。


  九、個人防護


  1.減少聚集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避免聚會聚餐,儘量減少外出,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活動。


  2.做好個人防護。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要佩戴口罩。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與其他人員保持適度距離;從公共場所返回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健康習慣。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注意營養,適度運動。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儘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市場。家庭備置體溫計、醫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防護物資。


  4.做好健康監測。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老人、小孩的,要經常測量體溫,隨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5.疑似症狀處置。家庭成員若出現如發熱、乏力、胸悶、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患者的家庭成員應佩戴口罩,與無症狀的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若家庭中有人被診斷為新冠肺炎,其他家庭成員如果經判定為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LAtf3ABjYh_GJGVbw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