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我就要",面對孩子要,父母別說下次再買,對孩子傷害很大

2020-01-02     母嬰說

相信不少家長都看過以下這個實驗,科學家找了一部分年紀相仿的小朋友。讓他們共同待在一個房間裡。然後在他們的面前放一些棉花糖。並告訴他們,誰能堅持到下一房間不吃就再獎勵一塊。

有一部分孩子堅持了還沒有5分鐘,就忍不住把糖吃了;還有一些孩子把糖拿起來舔一舔、咬一口再放回去。

只有3分之1的孩子能克制住了慾望,成功的到了下一關。而科學家在接下來幾年時間的調研中,發展能夠克服自己慾望的孩子,他們成功的幾率也比別人大。

這個就是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結果表明:那些擁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

於是,看過這個實驗的家長,就在平時的教育方式上有所改變。但是有一部分家長誤解了實驗的原理。

一位媽媽帶孩子去超市,可是孩子卻在玩具區遲遲不願意離開,指著自己喜歡的玩具車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這個玩具車",媽媽看了一眼,對孩子說:"家裡有好多了,咱們下次再買好不好"。

可是孩子卻一口回絕:"我不,我就要"。媽媽見狀,想起了延遲理論,覺得如果滿足孩子的想法,那將會慣壞孩子。所以,生拉硬拽的把孩子帶回來了家。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不清楚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心裡可能會產生疑問,覺得媽媽不愛自己了,所以延遲理論並不試用所有的事情。

其實,這位媽媽的做法並不是延遲滿足,如果總是用這樣的方法,孩子的想法長時間的得不到滿足,就會失去想要表達的欲望。

當孩子延遲滿足力變強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孩子在這幾個方面,都會非常強大。

1.孩子自控能力變強

孩子擁有自控能力也就是擁有了自律性,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夠自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就會比同齡人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情況。

同時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能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優異毅力,更能夠獲得成功。

2.孩子的注意力更強

趙文我們提到的延遲滿足試驗當中也可以發現,那些可以忍住誘惑不吃糖的孩子。他們對於堂的注意力更強,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也能夠非常專注。

所以延遲滿足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強,在學習上更容易獲得成就。

3.孩子的目光更長遠

通過延遲滿足的訓練,孩子能夠清楚的知道,他現在的堅持,在未來能夠獲得什麼。這也就是意味著孩子的目光更加長遠。

這些孩子在面對挫折,壓力以及困難的時候能夠表現出更強大的忍耐能力,因為他們相信前方總是美好的。

對此,不少家長可能會問,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通過以下3個方法可以對孩子進行培養。

一、給孩子建立強大的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但能讓其擁有強大的自信能力,同時也是延遲滿足力的基礎。孩子只有擁有了安全感,在面對延遲的時候才能有強大的定力,不會輕易的被誘惑。

二、並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要延遲

有些家長自認為學習了延遲滿足力,所以在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會格外延遲,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在孩子的吃喝玩樂上,家長要及時地滿足。

孩子被滿足了之後,對於其他事情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如果這些都不能夠被滿足,就反其道而行了。

三、教會孩子"等待"

有些孩子天生是個急脾氣,做事情不僅火急火燎,而且沒有耐心。通過延遲滿足的訓練,能夠很好的克服孩子這一習慣。比如到了吃飯的時候,孩子很著急,因為他餓了,這個時候媽媽只需要提醒:"飯很熱,別燙到"。

如果孩子執意的嘗試,家長也不要過多的干預,等到孩子真的被燙到,孩子才會長記性,下次也就不會這麼火急火燎了。

當然我們家長也要知道,當我們要求孩子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時,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要更加的上心。

畢竟這一過程需要家長,長時間的參與,才能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正像樊登說的那樣,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是一種雙向的成長。作為家長應該享受這個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3KbG8BMH2_cNUgYw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