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薯片漢堡巧克力等食品,平均死亡年齡為58歲,死亡風險劇增

2019-12-02     愛科學愛自然

營養被廣泛認為是慢性病的重要驅動因素。飲食習慣影響心臟代謝健康的許多危險因素,導致2型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這些都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加工食品是以工業配方,主要或完全由食品和添加劑衍生的物質製成,這些食品方便(耐用,即食,或可加熱),超級好吃(極端美味),高利潤(低成本的成分)。超加工食品類別包括各種各樣的食物,例如:巧克力、餅乾、薯片、肉丸、甜甜圈、蛋黃醬、人造黃油、早餐麥片、奶昔、蘇打水和含糖飲料、雞塊、羊角麵包和糕點、加工肉類(包括漢堡包)、速溶湯、冰激凌、蒸餾酒(例如威士忌和杜松子酒)。但是,很少有研究描述了高消費超加工食品的不利影響。

近期,連續有2個獨立的研究組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發表了2項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與過早死亡及心血管疾病存在明顯關聯

Anaïs Rico-Campà等人在BMJ在線發表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U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20多年裡追蹤了西班牙19899人,發現加工肉類、含糖飲料、乳製品和炸薯條是導致超加工食品消費的主要食品每天吃5份或更多份超加工食品會使死亡風險增加62%,每增加一份,就會使死亡率增加18%,主要的死因是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8歲(西班牙有超過10萬的100歲及以上的長壽老人,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長壽國,普通民眾平均壽命為82歲)

Bernard Srour等人在BMJ在線發表題為「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utriNet-Sant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調查了2009年至2018年期間105159位18歲以上的人的飲食習慣。該研究的結論是,超加工食品的消費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明顯聯繫,而這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後,BMJ發表了題為「Ultra-processed food and adverse health outcomes」的點評文章,指出最新的這2項研究將超加工食品與一系列健康風險聯繫起來,最後談到未來的研究重點包括大型觀察分析探索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超加工食品與健康危害之間的關聯,這些食品的前瞻性試驗以確定因果關係(倫理許可),以及進一步的機制性研究,以幫助了解危害的發生方式。



營養被廣泛認為是慢性病的重要驅動因素。飲食習慣影響心臟代謝健康的許多危險因素,導致2型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這些都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總體而言,這些與低質量飲食相關的風險因素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經濟負擔,研究表明飲食因素是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殘疾調整生命年來衡量)。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2013-2020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NCD)行動計劃,其目標到2025年使四種主要的全球非傳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糖尿病)的過早死亡率降低25%,全球目標包括改善風險因素(肥胖,糖尿病,血壓升高,吸煙,鹽攝入量,缺乏身體活動和有害使用酒精)的流行程度。風險因素對非傳染性疾病影響的全球模型顯示,如果達到目標,2010年至2025年期間四種主要類型的過早死亡率男性可以降低22%,女性降低19%。


在過去二十年中,許多國家的超級加工食品的可獲得性和消費量以低營養和高能量為特徵。在1990年至2010年間,超加工食品的消費量幾乎增加了兩倍(占每日能量攝入量的11%至32%)。超加工食品類別包括各種各樣的食物,例如:巧克力、餅乾、薯片、肉丸、甜甜圈、蛋黃醬、人造黃油、早餐麥片、奶昔、蘇打水和含糖飲料、雞塊、羊角麵包和糕點、加工肉類(包括漢堡包)、速溶湯、冰激凌、蒸餾酒(例如威士忌和杜松子酒)。超加工食品是以工業配方,主要或完全由食品和添加劑衍生的物質製成,幾乎沒有任何完整的食品。這些食品方便(耐用,即食,或可加熱),超級好吃(極端美味),高利潤(低成本的成分)


根據其2010年的NOVA食品系統進行分類,NOVA的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的消費量呈指數增長超加工食品的負營養屬性(高質量的劣質脂肪,添加的糖和鹽,以及低維生素密度和稀少的纖維含量)不僅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直接的有害影響,而且通過替換未加工的或最低限度加工的食物和新鮮烹制的食物。很少有研究描述了高消費超加工食品的不利影響。一項薈萃分析發現,某些特定超加工食品(如糖飲料,紅肉)的消費與死亡率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


對於該研究,總共有19899名參與者(年齡在20-91歲;12113名女性和7786名男性)進行食物和飲料消費的問卷調查,時間跨度從1999年到2014年主要結果超加工食品的消費和所有原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它將加工食品分為四類,從未加工到超加工,並發現超加工食品與早死有關。


在研究期間,參與者中有335人死亡,那些超加工食品消費最多的人的死亡風險最高。研究報告稱:「加工肉類、含糖飲料、乳製品和炸薯條是導致超加工食品消費的主要食品。」該研究的作者聲稱,每天吃5份或更多份超加工食品會使死亡風險增加62%,每增加一份,就會使死亡率增加18%。主要的死因是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8歲。


與此同時,巴黎大學和蒙彼利埃大學的研究調查了2009年至2018年期間105159位18歲以上的人的飲食習慣。該研究的結論是,超加工食品的消費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明顯聯繫,而這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參考信息:

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1949

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1451

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228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DObxW4BMH2_cNUgPm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