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早上下床後的第一腳落地,會覺得腳掌足跟部突然像被針刺一樣疼痛,走一走後就不疼了。
但當繼續運動或者長久站立疼痛又會出現,仔細觀察卻不紅不腫,局部皮膚完好無損。這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是臨床的常見疾病,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群中大約有10%的人會有足跟痛。
人們通常認為足跟痛是足跟長了「骨刺」。 但臨床上,「骨刺」本身並不引起疼痛,與足跟痛沒有對應的關係,疼痛往往是由於局部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症刺激神經引起的。
足底筋膜炎就是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是位於足部跖骨與跟骨之間一片非常強韌的扇形筋膜組織,是足底維持足弓的厚的緻密結締組織。可以做到:
· 維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確的步姿;
· 運動中承受足部的張力,提供扭力;
· 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起到避震的作用。
足底筋膜炎是因為:足部組織長期負重、長時間穿硬底或跟過高的鞋,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勞損,以及外傷積累引起的無菌性炎症刺激局部組織所致。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都有哪些?
1. 最常見表現是足跟的疼痛與不適。足弓處也是足底筋膜炎疼痛的好發部位。
2. 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
3. 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4. 晨起時疼痛感覺明顯,活動後可緩解,行走過度時疼痛加劇,有時放射到足掌前面,嚴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時也有疼痛感。
5. 可發生於所有年齡段。
6. 踝關節在進行主動、被動活動時足底會出現疼痛和強烈牽拉感。
(5)腳趾抓毛巾練習:把毛巾平鋪於地面或床上,雙足放於毛巾上,雙足趾用力緩慢抓毛巾,然後緩慢放鬆,每組10-15次,每次3-5組。
早發現、早治療
一旦出現足跟痛,應及時就醫,明確足底筋膜炎診斷,及時進行治療,一般預後良好。切忌養病為患,病程越長,損傷越重,出現繼發損傷,轉為慢性損傷,治療就很棘手,反覆發作,嚴重影響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
1. 急性期: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1)減少活動:儘量減少足部的負重活動,如長時間站立、行走、跑跳等,讓炎症得以緩解。
(2)局部冰敷:將冰塊放在一次性保鮮袋中,加入適量自來水,繫緊保鮮袋,然後將毛巾包裹保鮮袋,將包裹後的保鮮袋放於患處,冰敷10-15分鐘,避免凍傷,每天3-5次。
(3)物理因子治療:超短波等治療。
(4)中藥足浴:具體方法同上。
(5)局部注射治療:有條件的醫院會進行超聲引導下局部注射治療,定位準確、用藥量小,避免醫源性損傷。
2. 緩解期:症狀緩解後
逐漸進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縮鍛鍊,以增強足底肌和小腿肌肉的力量。具體練習動作同上「日常預防動作」。
3. 慢性足底筋膜炎
採取衝擊波治療或者針刀治療,有條件的醫院會進行超聲引導下局部注射治療,定位準確、用藥量小,避免醫源性損傷。(如果已經接受過傳統非直視下局部注射治療者,慎用衝擊波治療,避免發生韌帶斷裂)
4. 對先天或後天的足部結構異常者
可以到專業機構定製足弓支撐鞋墊,均勻分散患者足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