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怎樣才能不慌?

2019-12-14     有趣青年

過了20歲,我們開始變得容易胖,容易喪,更容易慌。

眼看室友拿到了某家名企的實習證明,慌了;同齡朋友的收入是自己的三倍,慌了;工作陷入瓶頸找不到方向,慌了。

20多歲,大家都慌成了什麼樣?

01 「初老症來臨,讓我慌張

@Vampire 27歲 女

都說90後的中年危機,從27歲開始。該現象完美無誤地呈現在了我身上。

27歲過後,照鏡子不敢笑了,畢竟眼角的細紋總會在不經意間閃現;27歲過後,衛生間的地漏越來越容易堵了,裡面是我數不盡的頭髮和絕望;27歲過後,身邊的99年實習生開始叫我姐了,一聲比一聲脆亮,一聲比一聲飽滿,就跟她們臉上的膠原蛋白一樣。

年齡唰唰往上蹭,某些方面的精力卻呈指數下降。

KTV里永遠是安靜嗑瓜子兒的那個,同事間的聚會也參加的越來越少。真,鬧不動了。

偶爾也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冒出些想法:要不回老家算了,嫁人生子拌嘴嘮嗑,也總比現在熬了幾百個日夜卻掙不出來多少錢的強。

而後這些想法會被工作群的滴滴聲猛然掐滅,只留一種情緒:慌。

02 「職業選擇的不確定性,讓我慌張」

@佐羅 24歲 男

論文定檔那天,導師問我找的是什麼工作,在得知我與自己的專業背道而馳後,就留下了四個字:太浪費了。

很多人對我這麼說過,說我在新的領域不占優勢,說我應該選擇捷徑去走,說認清現實比較重要......

現實是什麼?

是我眼看著讀書那會兒內心高喊著「未來無限」的兄弟們,一個個在生活所迫下折了腰,是他們在「經驗為零、技能欠缺,可能連個合適的工作都找不著」的輿論恐嚇下,慌不擇路地開始投簡歷,馬不停蹄地成為社會中一個又一個微不足道的零件。

而我呢?尚不能認清自己,尚不知道身邊人的建議是對是錯,但我還是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路,邊迷茫著,邊走下去。

03 「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讓我慌張」

@Brown 20歲 男

高中老師最愛說的話:上了大學就解放了。

於是在上了大學後仍然生性愛拘束的我,一不小心就成了少數派。

早上爬起來看書,在外頭喝大了的室友一蓋被子才準備睡過去。自己在課堂上做著好學生樣,然後眼看著經常曠課的同學在考場上互幫互助一下,成績也不會太差。證書一個一個被我啃完了,室友的遊戲也打到王者段位了。

周圍一片聒噪,說不會被影響是假的。偶爾也會迷茫慌張:是在社交中提升人際關係重要?還是在孤獨中提升自我重要?

未來是團迷霧,但我會慢慢走出來的。

04 「看不到未來方向,讓我慌張」

@清粥 22歲 女

人生第一次慌張,來自大四時的不知所望。

家人讓我參加國考,我不知道從何做起;朋友勸我準備考研,我又覺得時間太過緊張;也想過找一份工作先幹著,但每次走到面試地點,看著周圍環境,就會忍不住懷疑自己:這真是我想要的嗎?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其實自個兒心裡清楚。但當我把「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的想法提出來時,質疑聲從四面八方湧現:

-你懂產品運營嗎?

-這行不一定有你想得那麼好。

-你一點經驗都沒有,很難進好公司的。

......

至此,擁有滿腔衝勁的我,在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下,開始變得畏手畏腳。

拯救我的,是一份來自頭部公司關於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的實習邀請。

在這兒,我了解到掌握用戶反饋和用戶行為流的重要性,也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數據思維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專業平台下做專業的事,此次實習,讓我堅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去名企實習,有時候很難,有時候卻也沒那麼難,我在鵝廠啟動的一次活動中,抓住了這次機會。

鵝廠的騰訊青年行,在最近開展了大學生實習體驗計劃。該計劃讓全國大學生都有機會進入到來自科技、媒體、快消、體育等多個領域的全國20餘家頭部企業實踐。

你想在李寧參與制定體育產品策略?還是在瑪氏學習如何在社交平台上運營年輕品牌?或是在CBA參與聯盟的賽事管理和球隊運營等項目?這些通通沒問題。

「大學生實習體驗計劃」在官方小程序「灣區青年行」上設有大學生註冊入口,大學生進入「申請實習體驗」頁面,點擊「實習體驗」後註冊並確認身份,註冊完成即可報名參與實習體驗計劃。

自今年5月份上線以來,騰訊青年行與各大名校名企強強聯合,開展了上百場實踐活動,「灣區青年行」小程序平台服務了近3萬粵港澳灣區中學生及家長。

在這裡,青少年們參與了沉浸式AI科技、專享版商學院課程等一系列定製體驗;擁有了在不同行業與職業的體驗機會……

以下反饋,來自參與其中的小朋友們——

讓孩子們提前擁抱興趣職業,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有個更清晰的認知,讓年輕人有機會把握更遠的未來,這就是騰訊青年行堅持至今的意義。

點擊,讓我們跟著騰訊青年行,一起探索在青年的成長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5KbCG8BMH2_cNUgaZ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