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債時間。
後台許願,Sir必定實現。
廢話少說。
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
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 LAST EVOLUTION 絆
這幾年,《數碼寶貝》沒少「炒冷飯」。
先是整出了部官方都羞於承認的續作《Tri》。
本想炒一波情懷,結果呢?
人設崩、劇情崩、口碑更是崩。
一句話:味道不對。
續作不靈,轉頭重啟。
舊人設、新劇情,一切從新開始。
口碑暫時還好,可是就觀看人數和評分,重啟版還是有差距。
味道是對了。
可是大家更想保留最初的回憶。
而這部《最後的進化》不同。
延續舊作,也是終作。
上映一周,票房近9000萬。
看完後,朋友間的問候不是「好看嗎」,而是「哭了嗎」。
哭什麼?
借用豆瓣粉絲一句話:
不是「童年回來了」,而是「終於失去了童年」。
01
情懷
老IP推續作。
一上來必須讓老粉找回感覺。
極光,《波萊羅舞曲》,還有鸚鵡獸。
它再一次誤入了人類世界。
拉回到了20年前《滾球獸之誕生》。
它是《數碼寶貝》最開始的敵人。
也是滾球獸第一次進化。
隨著《Brave Heart》響起,暴龍獸蒞臨。
曾經的對手、熟悉的打鬥。
最開始的冒險,在這部終結之作前後呼應一次。
這樣的呼應(致敬),無處不在。
進入數碼世界的方式。
直接還原劇場版《我們的戰爭遊戲》。
如果這還不算明顯。
那奧米加獸登場則是確鑿無疑了吧。
這個只在劇場版出現的合體進化形態,這次不壓軸、不拖沓,開場半小時不到便亮相。
右手加魯魯炮,左手暴龍劍。
一招一式之間,盡顯霸氣。
致敬中有燃點,也有淚點——
太一吹起了小光的口哨。
這一吹,呼應了20年前《滾球獸之誕生》那一聲響徹雲霄的哨響。
正是這聲口哨,開啟了整個數碼世界大冒險。
還有大和久違的口琴。
曾經內向的他,每次有心事都會吹奏,而形影不離的加布獸則默默聆聽。
這一次演奏,就像是給加布獸餞行。
這些都是最直觀的致敬。
還有一些是專為骨灰級老粉準備的。
續集最怕「吃設定」,新作與前作設定矛盾,太常見了。
很幸運,本版沒有。
還有更細的。
光子郎喜歡喝烏龍茶。
在《我們的戰爭遊戲》中,光子郎正是喝了太多烏龍茶而狂去廁所。
這版中,製作組保留了這個細節,寓意光子郎多年來的始終如一。
沒有用特寫來鄭重其事,而只是輕描淡寫,處處流露出不經意,讓有心人自己去發掘。
在左下角呢
這一個個誠意滿滿、情懷滿分的致敬,像在提醒觀眾,還是你們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可是,當你再看下去會發現——
熟悉中,又摻著些許陌生。
02
成長的代價
《最後的進化》肉眼可見的變化:長大了。
主角端起啤酒。
寫論文,考研,工作.......
甚至還看起了羞羞的小電影。
往深處看,大家內心也變了很多。
與鸚鵡獸戰鬥時,為了將傷亡減至最小,亞古獸只進化到成熟期。
相比於以前動則毀天滅地的操作。
長大後,他們更謹慎了。
儘可能不打擾夥伴,儘可能不改變現狀。
看下去你會發現,曾經一起冒險的戰友們,日漸生疏,甚至比起拯救世界,自己的事情更重要。
大家各有各的忙——
光子郎開起了公司、阿丈做起了醫生、阿武寫起了小說、小光努力成為老師、美美做起了直播網購、阿空(素娜)學起了插花。
唯獨太一和大和,前途依舊迷茫。
大和用升學來逃避進入社會。
看了一眼街頭賣唱的人後,仿佛當年玩音樂的自己,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而太一,也是面臨畢業。
工作沒找著,論文還沒寫。
曾經孩子們的領袖,現在反而是混得最差的。
仔細留意太一,他沒再戴護目鏡了。
不敢?還是不願?
《數碼寶貝》世界裡,幾乎每一任主角都會戴護目鏡,它就像主角光環。
如今,護目鏡摘下。
也象徵著,太一昔日的榮光褪去了。
這一摘下,殘酷在於——
主角都長大了,可是數碼寶貝卻是一點都沒變。
這。
說的不就是銀幕前的我們?
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
帶著(數碼寶貝)一起上大學唄
說什麼傻話,你自己帶去不就好了
說得那麼輕鬆,我有我的生活要過
亞古獸它們,似乎逐漸成了兩人的負擔。
哪怕曾經和數碼寶貝再怎麼熟悉,太一都沒有帶過亞古獸去他的出租屋,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沒有住在一起很久了。
而成長到最後,就必須跟數碼寶貝道別了。
這次劇場版解決了困惑粉絲多年的問題——
為什麼被數碼寶貝選中的只有孩子?
回答這一問題,讓Sir看到了電影的誠意。
不惜用抽自己臉的方式揭秘。
只有孩子,才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人長大了會變得圓滑老練,日漸循規蹈矩。
與其追求可能性。
大人們更想追求穩定性。
這一次。
太一他們最大的危機不再是什麼拯救數碼世界或人類世界,而是怎樣才能不讓數碼寶貝消失。
可弔詭的是:
這竟然也是本片的反派想做的。
03
告別與成長
反派不是像惡魔獸、吸血鬼獸、小丑王等等窮凶極惡的數碼寶貝。
相反的,梅諾亞也是普通人。
雖說是新反派,可是在20年前的劇場版《我們的戰爭遊戲》,她就以彩蛋形式出現——
光子郎曾將數碼蛋碎片傳給一位網友分析,還跟太一說過「對方還是小學生,但己經有大學向ta招手」,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梅諾亞。
超群的能力,讓她過早地長大,最後失去了數碼寶貝。
雖然電影沒有明說,但通過閃回的片段得知,梅諾亞是個被霸凌的孤獨小孩,迫切地成長是為了保護自己,向數碼寶貝證明自己。
可是長大了,數碼寶貝卻不見了。
是成長害死了它吧?
這份執念讓她得出這個念頭:
不如讓孩子們永遠不要長大,將大家的意識數據化,永遠定格於童年,這樣數碼寶貝就能和孩子們在一起。
此處有兩處細節。
還記得這輛電車嗎?
第一部大結局時,太一一伙人正是搭著這輛電車離開。
電車被凍結,時間仿佛也被凍結。
而反派的數碼寶貝厄歐斯獸,是蝴蝶形狀。
你反應過來了嗎?
這不就是最熟悉的《butter-fly》嗎?
每當音樂響起,回憶就會洶湧而至,這首歌裝載了我們太多的記憶。
可是製作組偏要把反派和這首滿滿回憶的歌曲結合。
這麼做,又是一次挑逗。
最後這場大戰,真正的反派不是梅諾亞,也不是厄歐斯獸,而是時間,你必須在「美好的回憶」與「殘酷的未來」間的選擇。
與其說敵人強大,不如說是深陷回憶里的另一個自己,太強大了。
不能在這樣的回憶世界逃避
我們要向前走
強大到連最強的奧米加獸都被壓倒性打倒了。
要打贏厄歐斯獸,只能祈求更強的進化。
數碼寶貝每一次進化,其實都是取決於主人的成長。
勇氣、愛心、純真、知識、希望、友情、誠實和光明。
當孩子們對這些品質有更深的領悟時,數碼寶貝就能往更高進化。
亞古獸和加布獸能夠進化成功。
其實是代表勇氣的太一和友情的大和明白了:
敢於告別回憶,是一種真正的勇氣——
無論選擇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
我們都必須前往 自己選擇的未來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宿命
但是 命運可以改寫
所以我們永不放棄
《最後的進化》之所以適合做終結之作,因為它把成長的痛感做到徹底。
全片最殘忍的一幕,莫過於數碼寶貝的消失。
還沒來得及和它們道別呢。
它們便不動聲色地悄然離去。
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時光的夥伴,連一聲「謝謝」和「再見」都沒來得及說,就像我們的童年,猝不及防地拋下我們,從沒有道別的意思。
可是亞古獸它們真的沒有道別嗎?
不是,其實已經道別過了。
在Sir看,《最後的進化》當然不是一部值得被吹爆的作品。但這部日本電影再次於大銀幕展現出日本文化中「物哀」的強大共情力。
就看最後進化一幕。
不再是過往旋轉的光束,而是彼此的對視。
一起戰鬥是彼此最好的相處,同樣地,也是最好的道別。
最難受的道別,不是來不及說出心裡話。
而是你哪怕說了,也不願意承認這是最後的一次。
數碼寶貝消失的一刻,我們的童年正式完結,整部電影,本質上是屬於一代人的成人禮。
尤其亞古獸最後那句:「太一,你長大了」,就像是一句寄語。
是的。
太一長大了,看《數碼寶貝》的我們也是。
太一想繼續對亞古獸說的話,一定也是大家想說的:
那個夏天,你與我一同冒險,陪我哭陪我笑,給我力量。
而如今,同樣的夏天。
我長大了,要到危機四伏的成人世界冒險。
可是。
這次你卻不在了,沒法再進化保護我了。
我只能緊握拳頭、強忍著淚水。
生怕別的大人發現——
原來我不想長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