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曾是越國都城,為何杭州卻成了浙江省會?

2020-02-29     獨行客地圖帝

浙江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東臨東海,逆時針方向與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接壤,面積約10.55萬平方公里。浙江省共有11個省轄市,包括省會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副省級城市。有人曾經提過一個問題:浙江各城市的經濟都不錯,為何省會卻放在省內比較偏北的杭州?放在其他城市不行嗎?今天就講講這個事。

先用排除法,浙江省唯一的海島省轄市舟山(不含海南等島嶼的省轄市)是肯定不合適做省會的。一則舟山不在陸地上,二則舟山的規模比較小,上世紀五十年代才成為地級行政區。

溫州呢?經濟發達,名氣又大,不過溫州也不適合。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轄區內中部有雁盪山,西北有括蒼山,西南有洞宮山,地勢太過險要。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溫州可以成為軍事重鎮,但當省會缺少很多條件。

和溫州相類似的還有溫州以北的台州市,溫州以西的麗水市,原因同上。麗水市西北有個衢州市,位於衢江之畔,周邊有面積不小的平原地帶。麗水市以北有個金華市,著名的義烏市就由金華市代管,金華的地理條件和衢州差不多。這兩個市為何不能成為浙江省省會呢?這和歷史的發展有關。

從夏商周時代開始,我國的中心區域在黃河流域,集中了我國當時大多數的人口。長江流域及江南由於開發較晚,人口稀少。到了西周和春秋時,浙江北部活躍一個大名鼎鼎的諸侯國,這就是越國。越國的主要統治區域在現在的浙北,也就是杭州、紹興、寧波這一帶,國都在紹興。衢州、金華這些地方當時就沒多少人口,如何能發展成省會呢?

我們不妨腦洞大開一些,把春秋時的諸侯國當成省級行政區,那麼紹興就可以當成是「越國省」的省會。紹興確實有做省會的條件,紹興主城區位於會稽山以北,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又北臨杭州灣。越國滅亡之後,紹興依然是江南重鎮,古人稱紹興是江南一都之會。東漢時揚州的會稽郡轄區包括現在的浙江省大部和福建省,治所就在紹興。到了唐末五代,時稱越州的紹興成了吳越國的重鎮。吳越國設兩府,西府是國都杭州,東府就是紹興。那換句話說,早在五代十國的時候,浙江的中心城市就已放在杭州了。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這和杭州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紹興富庶,有山有水又有海,歷史底蘊深厚。但紹興有一個地理上的劣勢,就是距離中原地區要遠於杭州,畢竟紹興在杭州以東。雖然在唐朝之前,杭州還不是省級行政區的治所,比如浙東觀察使(省級)治所在紹興,杭州所屬的浙江西觀察使治所在鎮江。但在客觀上,杭州與中原的聯繫比紹興更方便一些。尤其是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以來,杭州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成為東南繁華的都會。唐末錢鏐建立了吳越國,錢鏐是杭州本地人,又是在杭州發家的。相比較遠的紹興,錢鏐更傾向於把統治中心放在杭州。吳越國建立後,杭州終於成為浙江區域的中心城市。

杭州的地勢和紹興差不多,但交通更便利一些。杭州與江南大郡蘇州等地接壤,聯繫比較方便。另外,杭州位於浙江(河流)之畔,與浙江西南等地的聯繫可走水路,這些優勢紹興都不是很具備。南宋建立後,也把杭州當成國都,只不過名義還是臨時國都。明清兩朝的浙江省省會不出意外都放在了杭州,久而久之,杭州取代了紹興成為浙江的中心城市。紹興以東的寧波雖然經濟條件非常好,地位也高,但寧波最大的地理優勢是面向日本和朝鮮半島,與中原和江南地區的聯繫也不如杭州便捷。

杭州以北還有兩個城市,西北有湖州,東北有嘉興。湖州和嘉興的綜合條件都不錯,位於太湖以南,漁米之鄉。但二市距離浙江省其他城市太遠,自然不合適做省會城市。

綜合來講,杭州能成為浙江省省會,既有地理原因,也有歷史原因。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rmCjXABjYh_GJGVX5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