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誓,南方的冬天能凍哭北方人

2019-12-09   虎嗅薔薇

又是一個冬天,又到了北方人被南方人給整笑了的時節。

一個真正的南方人,腦內對北方的冬天一定有如下標配的疑問:

你們暖氣調幾度啊?


出門後暖氣不關嗎?


暖氣的開關在哪裡?


那是暖氣片?我還以為是柵欄!


在北方室內居然可以穿短袖?


什麼,你們那裡十月份就下雪了?


下雪要不要打傘呀?


……


2019年2月12日,雪後北京,二三燈籠做點綴,浪漫雪景讓南方同學日常表示羨慕


南方人和北方人對冬天感受的差異,排名第一的是「下雪」。大學裡每次下雪的時候,都是南方人在看雪,北方人在看南方人。

而在南北方人感受的差異中,能夠和「下雪」並列第一的,就是「暖氣」。每個在冬季斗膽踏足秦嶺淮河以南的北方人,都深有感受——南方怎麼會這麼冷冷冷冷冷啊?

沒錯,很少下雪的南方,卻也的的確確是一片苦寒之地。

苦,苦在無福享受集中供暖;寒,寒在濕冷能夠穿透層層冬衣,直擊南方人的心。



1


南方的冷,確實是魔法攻擊!


每年冬天,沒暖氣的南方人面對有暖氣的北方人,想必是深刻領會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南方人苦難的冬天,從早上睜開眼開始。一夜輾轉後,鼻子不小心從被子裡露了出來,活生生被「我鼻子沒知覺了」的「凍感」驚醒。

賴在被窩,還是起床出門?這一經典難題,就是南方版的「生存,還是毀滅」。


2018年12月16日,湖北武漢某高校,考研同學在室內穿羽絨服學習


好不容易掙紮下床,意味著潮濕的拖鞋、刺骨的寒氣、一邊換衣服一邊哆嗦的戰戰兢兢。

幸而還有最後一條活路——把衣服拖到床上,人窩在被子裡換衣服,借著被子裡的餘溫續命。

南方冬天的恐怖,不僅是因為室內沒有暖氣。走出門外,南方冬天的寒冷同樣讓北方人折服。


2019年11月18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街頭,行人「全副武裝」出行


走路儀態是不可能有的,夾雜著重重水汽的風劈頭蓋臉,叫人忍不住縮起脖子、夾緊雙肩、弓著背、低著頭,追風少年變成了避風少年。

穿得再多的人,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裸奔,穿著再厚的雪地靴,腳也神秘地凍到沒知覺。

即使躲進室內,也逃不開南方冬日的魔爪。


2012年12月11日,江蘇南通,同學從袋子裡掏出暖手寶捂手


在南方上過的學的人都知道,到了冬天,上課都成了一個極為艱巨的挑戰。

寒意不斷從牆縫往教室里竄,而你,身體蜷縮,一手藏在袖子裡,另一隻寫字的手被迫暴露在外,只好戴著手套,儘量少記筆記。

課間必須爭分奪秒跑去接熱水,為的是能捧著杯子當作暖手寶。寫上幾個字,就要拿出水杯溫暖一下僵硬的雙手。


南方學生的課間活動——爭分奪秒接熱水


冬天從外面回到家裡,是北方人一天最放鬆的時刻,卻是南方人受苦的開始。

沒有暖氣也沒有電熱器的房間裡,羽絨服是南方人的室內標配。但是羽絨服再厚也沒法拯救凍得發麻的手腳,於是用熱水泡腳,就成了南方人的基礎的禦寒操作。

為了暖手暖腳,部分南方人甚至已經「喪心病狂」,不惜把貓星人的肚子當作取暖源:


「貓牌」暖手寶,南方的貓還有這種神奇的用途


辛苦了一天,鑽進被窩就能得到幸福了嗎?


不——如果沒有電熱毯,至少要半個小時才能讓腳加熱到舒適的溫度。睡前如果不把被窩拉高蓋過鼻子,吸入的室內寒冷空氣包你一夜難眠。

比起靠求生欲發熱的南方人,用「溫室里的花朵」來形容暖氣房裡愜意舒適的北方人,就不再是一句比喻,而是一聲現實主義的悲嚎。


加熱神器買家秀,全方位的防護,才能讓南方人在冬天得到一絲溫暖


即便是面對冰天雪地也不露怯色的北方人,來到南方後,也常有感嘆:天氣預報是假的嗎?溫度連零下都沒有,怎麼感覺比北方還冷?

別說來自北方的狼,在南方凍成狗。說一個真實的新聞,在成都的冬天,動物園裡的企鵝是需要烤暖氣的[1]。



2


同樣的溫度,南方會更冷


南方人,明明最低氣溫還有零上十度,卻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秋褲。

這是因為,天氣預報里的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不一樣的。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信息,按世界氣象組織的統一國際標準,天氣預報所報的氣溫,是室外環境下,距離地面1.5米四面通風的百葉箱裡的溫度[2]。

該標準對百葉箱的設置地點、周圍環境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比如需設置在草坪上,周圍要較為開闊,沒有高大建築、樹木等阻擋風或陽光[2][3]。


2018年12月12日,上海,持續多日的申城陰雨天終於暫歇,儘管陽光露臉,但氣溫驟降5度,街頭路人體感依舊較冷


正由於氣溫的測算有嚴格的標準,所以它無法代表同一地區各個具體地點的溫度。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孫軍就在採訪中舉例,同一座城市裡,百葉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溫度就不一樣[2]。

我們平常說的冷不冷,談論的是體感溫度。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如果用來形容南北方冬季體感溫度,倒是很恰當。


2019年1月4日,南京開啟「濕冷模式」,清晨的冷雨中,大霧瀰漫,出行的車輛開燈緩行


氣象學家湯姆·桑德斯解釋了這兩種溫度之間的差異:實際溫度只是(用於測量的百葉箱附近的)環境溫度,而體感溫度則是考慮到另兩種關鍵因素,相對濕度和風力[4]。

相對濕度是空氣中實際的水蒸氣含量,和同等條件空氣容納水蒸氣含量上限的比值。人們感覺氣溫潮濕時,說的就是相對濕度[5]。

它是個「兩頭不討好」的東西,造就了南方的冬冷夏熱。


在夏天,潮濕的空氣條件下汗液蒸發慢,人體散熱變慢,害得南方朋友們叫苦不迭,可到了冬天,它們又會讓人冷得透骨。


2019年2月27日,浙江省溫州市,公交車上玻璃布滿霧氣


中國南北方冬季的相對濕度到底相差多少呢?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以2017年12月為例,北方代表性城市相對濕度最低的北京只有37%,而位居東三省的瀋陽僅僅51%而已。

而南方主要城市的相對濕度,基本沒有60%以下的:上海、南京、杭州、長沙、南寧都在65%上下,網紅宜居城市成都則直接衝到了80%[6]。


2018年12月18日,成都,烤火禦寒的斑嘴環企鵝。隨著寒冬到來,成都動物園開啟取暖設備幫助動物們安全過冬 張浪(四川分社) / 中新社


南北方顯著的相對濕度差異,也就帶來了不同屬性的冷。

北方的乾燥空氣的導熱性能是很低的,但南方空氣中含有大量水分,人體的熱量會被不斷傳導到周邊的空氣中。

另外,空氣中的水汽在遇到低溫時,會在人們衣服的纖維上結露。棉纖維一旦被打濕,導熱性能會顯著提高,從而降低衣服的保暖功能[7]。


2019年1月8日晚,武漢開始下起了小雨,市民在雨中出行


這就是南方人穿多少層衣服都感覺凍得慌的原因。

同濟大學暖通空調及燃氣研究所的許鵬教授,更是說出了南方人的悲劇宿命:越冷越濕,越濕越冷,這是一個循環[8]。

溫度越低,空氣中能容納的最大水蒸氣質量就越少,也就是說,在空氣中含有同樣多的水蒸氣時,溫度越低,你就越容易覺得潮。

想要解決這煩人的「濕」,就得解決「冷」。按照許鵬教授的說法,南方人對暖氣的熱烈呼聲完全合情合理。提高室內溫度,才可能降低「濕」,最後拯救南方人於「冷」。



3


南方的室內是冰窖


走在南方冬天的街上,你可能覺得自己還能行,甚至還有一種天氣不錯的錯覺。但是回到屋裡,冰涼的現實會給你一個教訓。


沒有了暖氣的加持,南方的室內簡直就是冰窖。


2017年12月26日,天津,孩子冬日在室內著半袖打羽毛球,舒適又愜意。沒有暖氣的南方孩子可享受不到


一項對5000戶南方家庭的調查發現,半數家庭只能靠空調來對抗冬天的寒冷,但遺憾的是,用戶對這類空調的制暖效果認可度並不夠高。

被認為供暖能力最強勁的中央空調,在南方地區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僅在5.3%的家庭中落了戶[9]。

常被人忽視的是,沒有暖氣不僅讓南方屋裡變冷,還會讓房子受到冷氣的內外夾攻。

南方的冬天室內如果不採暖,窗戶和外牆的內側太冷,水分子就會在這些表面凝結起來。就和人身上的衣服一個原理,結露後的建築就像南方人潮濕的衣服,導熱性能變強,保溫性能也就變差了[7]。

遺憾的是,提高室內溫度,在南方不是靠供暖就能解決的。哪怕是能夠承擔增設暖氣的費用,南方同胞們也很難享受到和北方室內並肩的暖。

這是因為,南方房屋在最初的設計上,保暖性能就已經輸給了北方。


2010年1月9日,江西婺源縣某中學,南方陽台設計一般多為開放式,不利於於保暖


這就從國內的《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說起。

建築熱工設計原則中,中國被分成了五個區域: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地區[10]。

前兩個地區在進行建築設絨設計時,以冬季保溫要求為主;而到了夏熱冬冷和溫和地區,保溫要求就限定到了「部分地區」,程度變成了「適當兼顧」。

更別提有些地區被劃成了夏熱冬暖地區,建房一般情況下都不考慮冬季保溫設計[10]。

至於體感溫度,也就是人們真實感受到的冷熱程度,就更不是參考因素。


北京民宅,陽台設計多為封閉式,有利於保暖


總體而言,區分嚴寒、寒冷兩地區和其他地區冬季保溫要求的線,和區分是否集中供暖的秦嶺淮河線,非常相近。

所以論室內溫度,南方從一開始就輸了。廣大南方地區的建築設計,主要功能就不是為了保溫的,甚至是為了散熱服務[9]。

就拿最簡單的玻璃窗來說,北方多見雙層玻璃窗,而南方則是單層。有研究者通過計算,發現比起單層玻璃窗,雙層玻璃窗的熱量損失要少至少97%[11]。

這是因為雙層玻璃窗之間是空氣或隔熱性更好的惰性氣體,氣體在兩扇玻璃之間流動性差,因此能夠減少對流引起的熱量損失,起到保溫效果[12]。


2018年,上海,一名婦女在擦窗戶,單層窗相對雙層窗保暖性大打折扣


南方的牆體也比北方更薄,常見的牆體厚度為240mm,也就是一塊標準磚的厚度,而在北方則一般厚達370mm[12]。


更慘的是,根據江億院士的採訪資料,南方的建築窗子薄、牆體薄、散熱快也就算了,氣密性還不好,容易漏風,對室內保溫非常不利[13]。


所以說,在南方,冬天的寒意才是真真正正逃無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