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正經釘釘,實則是喜歡唱跳rap的鬼畜大佬

2020-05-22   電商報

原標題:你以為的正經釘釘,實則是喜歡唱跳rap的鬼畜大佬

你很難看到如此有才華的官V。

唱跳《甩蔥歌》:

多次鬼畜自己的CEO:

讓自家的程式設計師化身「女裝大佬」:

誰能想到,這樣「放飛自我」的官V竟然是我們平日裡再正經不過的辦公軟體釘釘?

官方玩梗,最為「致命」

一切得從疫情說起。

疫情期間,無數學生和社畜,都用釘釘上起了網課,開啟了遠程辦公。這讓他們叫苦不迭,進而把怨氣轉移到了釘釘上,紛紛號召去應用市場給釘釘打一星。

面對這樣泄憤式的操作,普通企業最多發個聲明了事。但釘釘卻另闢蹊徑,它推出洗腦視頻《釘釘本釘,在線求饒》,高呼「少俠饒命」、 「大家都是我爸爸」、「五星求一次付清」。

官方玩梗,最為「致命」。面對如此會賣萌的釘釘,網友們自然覺得有趣,很快就將該視頻送上了熱門榜單。

最終,《釘釘本釘,在線求饒》在B站獲得了2500多萬的播放量。網友們約定好的一星打分,也逐漸沒有了聲響。

這樣的公關案例堪稱教科書級別,既刷新了辦公平台那種嚴肅正經的調性,又讓釘釘獲得了一大批年輕人的喜愛。

此後,釘釘就開始了放飛自我的歷程。

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招式:

第一, 變身唱跳網紅,改編土味歌曲、二次元歌曲。

將B站神曲《威風堂堂》改編成了《威風釘釘》。釘釘的虛擬形象隨著魔性音樂跳起了宅舞,還順便推廣了一波釘釘發布會。

張學友的《你好毒》變成了《你好藍》,繞樑三日而不絕的「你好藍你好藍你好藍藍藍藍」,給變色的支付寶打了個巧妙的軟廣。

第二, 官方鬼畜CEO陳航。

釘釘多次將陳航在發布會上的視頻剪輯成了鬼畜rap。「釘釘學習支持小朋友,邊放假邊學習,學習編程,學挖掘機,學女裝也可以」、「拯救世界的方法,是成為愛抖露」……

網友點評道:「狠起來連自己CEO都鬼畜。」

這樣的光景很容易讓人想到雷軍唱起《Are you ok》時的狀況。再多的公關都比不上一個企業家展露出親切接地氣的形象來得直接有效。

第三, 推出「搞笑漫畫日和」一般的動漫,將釘釘「人格化」。

迄今為止,釘釘在B站共推出了兩個動畫短片,戲稱為「四月新番」。短片中,動畫化的「釘哥」、「釘妹」和「釘三多」,用戲謔式的模仿和吐槽,回答了網友在評論區提出的問題。

這樣魔性的釘釘,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樹立起了「老二次元」的人設,獲得了百萬粉絲,並在全中國收穫3億用戶。

「就算你什麼沒做錯,

你不再年輕就是個錯誤。」

馬化騰有一句金句:「就算你什麼沒做錯,你不再年輕就是個錯誤。」事實上,為了迎合年輕人,品牌年輕化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走下神壇」的故宮博物院,開起土味發布會的老鄉雞,用雞湯文案直擊年輕人靈魂的江小白……

眾多企業都已經將「年輕化」三個字刻到了DNA里。

釘釘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少數幾個會以鬼畜形式進行自嘲自黑的企業,以極其跳脫的姿態迎合了B站用戶的生態,顯得別具一格。

你也許覺得釘釘「年輕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做鬼畜視頻,跳跳宅舞就能達成。但實際內里包含了它的智慧。

因為在現實中,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夠成功「年輕化」,它們大多用力過猛。

比如某奢侈品牌,意圖變得親民,於是在某電商平台上進行了直播。但卻因為平平無奇的陳設,被網友點評為「好像在賣韓國東大門的衣服」。

比如某餐飲品牌,顛覆了標誌人物的形象,讓其在母親節那天化身肌肉男,撕衣服、跳舞,讓不少網友都驚呼「辣眼睛」。

好奇心日報曾做過一個調查——你覺得如今的廣告對「年輕人」都有哪些誤解?

獲得高贊的回答有「年輕人都喜歡徹夜狂歡泡夜店」、「嚴格劃分80後,90後,00後」、「年輕人都很孤獨,是異類」。

仔細想想,這的確是市面上某些廣告表現出來的「年輕人面貌」,但抱歉,年輕人不喜歡。

年輕人並沒有那麼容易被討好。

搭建「阿里二次元宇宙」

那釘釘是何以獲得百萬B站用戶的青睞呢?

這跟它獨特的打法有關。

第一, 它敢於自黑,展露出奔放的靈魂和戲謔的精神,正中大多數B站用戶的心理。

在B站上,流傳最廣的是其貌不揚的冬泳怪鴿、在鏡頭前怪誕不經的藥水哥、舞蹈一哥「影流之主」、《家有兒女》鬼畜視頻,土味、沙雕、自嘲,樣樣俱全。

釘釘也正是用這樣的方式擁抱大眾。有不少學生表示在釘釘上網課的時間實在太長了,釘釘就適時發了個愚人節視頻,表示釘釘將推出防沉迷系統,學生在線學習時間超過六小時,自動下線。

這當然只是一種調侃,卻暗含拿自己開涮的意思。而且它的這些放飛自我的視頻,實則都是符合企業業務調性的,並沒有脫離開本身。

第二, 它十分重視用戶的反饋,及時聽取「群眾的呼聲」,讓觀眾擁有滿足感。

B站用戶多次在評論區表示希望釘釘改編《威風堂堂》。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威風堂堂》是一首少兒不宜的「色系神曲」,以歌曲前面的嬌喘聞名。大家可以百度具體歌詞。這樣特殊的歌曲,稍微改編不好就可能「翻車」。

但釘釘還是採納了用戶的意見,將其改編成了《威風釘釘》,將歌曲前面的嬌喘改成了「釘」聲,配以「釘哥」、「釘妹」和「釘三多」的舞蹈,還是很積極正面的。

第三點,也是其他企業可能模仿不來的一點——釘釘還攜著阿里旗下的眾多成員前來「攻占」B站,形成了奇妙的阿里二次元宇宙,讓粉絲有種探寶的樂趣。

天貓國際、考拉海購、盒馬、阿里雲等企業,紛紛入駐B站,化身動漫角色——餓了麼是外賣員,天貓是擁有貓耳的萌妹子,支付寶是職業女性,阿里雲是西裝革履的精英,達摩院是高冷的僧人……

「他們」集體出現在一個短片里,對自身狀況進行精準吐槽:阿里雲抱怨自己沒什麼粉絲,是「最慘官方」;釘釘、天貓等紛紛「炫耀」起自己的粉絲狀況;餓了麼自言自語道「我崩了粉絲會餓死的」……

現實發生的事情影響了二次元宇宙的對話,形成了奇妙的映照。

結語

事實上,用戶是一個很奇妙的群體。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索尼找了一些用戶來,問他們喜歡黃色還是黑色的遊戲機,結果發現說喜歡黃色的用戶比較多。

之後,索尼告知用戶為了感謝他們的配合,將送他們一台遊戲機,顏色可以任意挑選。

而同樣一批用戶選擇黑色的遊戲機帶回家的更多。

很明顯,有部分用戶說喜歡黃色卻帶走了黑色的遊戲機。

你仿佛猜不透他們的想法,但又覺得他們的行為舉止自有其內在邏輯。這大概就是人性的微妙之處。

鑒於年輕人現在成為了越來越龐大的消費群體,不難得出年輕人即是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主要用戶。

而在競爭激烈的汪洋中,能夠把握年輕人微妙心理的企業,才能夠成為戰無不勝的贏家。釘釘在朝這個航向努力,其他企業亦是如此。

作者:老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