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錢,而是孩子,現實又無奈

2020-09-07     港港有趣事

原標題:人到晚年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錢,而是孩子,現實又無奈

人生的前半場,拼的是自己;人生的後半場,拼的往往就是孩子。

都說人這一輩子要努力為自己存錢,錢是人最能靠得住的東西,對於這種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金錢說到底也是身外之物。

人到晚年苦也吃過了福也享過了,看盡人生百態,對於錢確實不是那麼看重。慢慢地會發現,其實人老了之後的差距不是錢,而是孩子。

兩個家庭的條件相當,因為兒子的發展,晚年生活截然不同

王阿姨和付阿姨是認識幾十年的老朋友了,兩位阿姨和老公的工作都是普通職工,家庭條件也相當,時不時約出來一起逛逛街聊聊天。慢慢年紀大了之後,聊天內容也不再是那些風花雪月,大多都是圍繞孩子而展開的話題。

王阿姨對兒子非常寵愛,基本上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早早給孩子計劃好了人生,兒子也聽話地按部就班走著。奈何兒子只讀完了高中,礙於學歷和性格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沒就業在家啃老,王阿姨託人給他勉強安排了一個工作,找了個結婚的對象。

但是由於家庭條件,一家四口全部擠在一間屋子裡,成天各種矛盾像雞毛一樣滿天飛老兩口時不時還要忍受兒媳的臉色,兒子也是個軟脾氣,不向著父母王阿姨整天哭訴晚年生活不幸福。

反觀付阿姨的生活就截然不同,付阿姨和老公年輕時候雖然掙得不多,但也盡全力給兒子攢了些積蓄,早早買了套房子付了首付,但是早就和兒子說好以後結婚自己還貸款。

付阿姨夫妻平時也注重兒子的教育,好在兒子爭氣,大學畢業後找了份不錯的工作,繼而也遇到了合心意的結婚對象。

付阿姨和兒子一人一套房,雖然不能天天見面,但是兒子兒媳孝順幾乎每周都來家裡看望他們,看兒子小日子過得不錯,付阿姨老兩口的晚年生活也過得順心。

有遠見的父母,年輕時在教育孩子上會花大功夫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在從小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制定規矩來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加以約束,否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在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不少父母因為太過溺愛孩子,總把他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久而久之,孩子既沒有規矩也沒有方圓,把一切想得太容易,長大之後走向社會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誤入歧途。

而且父母的過度包容,容易讓孩子恃寵而驕,他會認為父母所有的付出是應該的,甚至出現不感恩父母、成為啃老族、不孝順的現象。人到晚年之後,多半要依靠兒女過日子,如果兒女不孝,老人的生活想來也一定不容易。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說「別人家的xxx學習好,性格好」「你要向xxx學習」「我怎麼沒有個xxx那樣的孩子」。孩子大了,父母又說「為什麼不來看望我」「人老了沒人管」……

與此同時,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別人的兒女孝順老人,而自己的孩子卻不合心意,難道父母沒有從自己身上找過原因嗎?孩子可能一輩子也沒說過羨慕別人的父母,而你卻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

在心理學上,父母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會不自覺地投射到孩子身上,逐漸受到影響變成父母的樣子。

人老了,抱怨孩子之前,請先想想自己年輕時候的教育是否到位?是否盡到孝順贍養老人的責任,躬親力行?對待父母和公婆/岳父岳母是否一視同仁,盡到了身為兒女的義務?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父母能教會自己的兒女感恩並孝順老人,同時自己也以身作則善待父母,讓孩子從你身上更深刻地體會到孝順內涵。那麼等你老了之後,不論是否有錢,女兒也不會棄你於不顧,一定會盡到贍養和陪伴老人的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gPLaXQBeElxlkkaC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