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
隨著國家對進藏通道的不斷完善
傳統的那幾條進藏大通道
鋪油路、通隧道
道路狀況越來越好
對愛挑戰的自駕老夥伴來說
未免少了點「野」的味道
318沿線高海拔埡口已通多個隧道
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新藏公路G219之外
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另一條通道
它藏身於巍巍崑崙山深處
在上千年的歷史裡都以艱險著稱
「其路冬夏不可行,困難異常。」
(清末《西藏志》)
沿線有絕壁、達坂、火山
還有不斷為其添上神秘色彩的
歷史、探險故事
它就是克里雅古道
感謝白玉芬老師對本文提供的寫作支持
及王鐵男老師的圖片支持
古老崑崙秘道
在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有一座巨大的山脈,自西向東貫通新疆境內的帕米爾高原、向東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2500公里,這便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顯赫地位的萬山之祖——崑崙山。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如同巨龍一般橫亘在中國西部的崑崙山,大致可分為東、中、西三段(也有一說是分為東西兩段),崑崙山口以東為東段,瓊木孜塔格以西為西段,中間則為中段。
今天我們的視點,就落在崑崙山西段。
(請橫屏食用)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西崑侖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界山,兩地自古以來就有先民生活在那裡。
高山阻隔,看似沒有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但別忘了,世界上本沒有路,不管在多麼艱險、多麼惡劣的環境下,路,都是人類走出來的。
巍巍崑崙山
(請橫屏食用)
攝影@丁丁
越是閉塞的地方,越有交流的必要,出於經濟互補的需求,西崑侖南北的部落間早已有了來往。
後來吐蕃與唐朝爭奪西域,先民們探索出來的秘道,被吐蕃王朝所利用,在那基礎上探尋出幾條向外擴張、通向西域的新通道。
自此,古代西域通往西藏的通道,主要有三條:
一、從崑崙山北坡,翻越克里陽達坂的克里陽古道。它是最早從新疆塔里木綠洲通往西藏的古道,被西方探險家稱為「葉爾羌之路」。
二、從新疆皮山縣桑珠鄉,向南翻越崑崙山桑珠達坂的桑珠古道。
三、從新疆于田縣出發,翻越克里雅山口進入西藏羌塘藏北草原的克里雅古道,也是西域與西藏之間距離最短、最艱險的一條。
3條崑崙秘道
(請橫屏食用)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其中的克里雅古道,就是「吐蕃一于闐道」的一部分,在吐蕃占領塔里木盆地後,成為吐蕃進出西域最重要的通道。
但由於山路崎嶇、氣候惡劣,一般商人旅客難以通行,9世紀中期,在吐蕃退出西域後,這條道路就冷清了。
西域通往藏北的「死亡之路」
行走在這條崑崙秘道之上,全程要翻越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硫磺山達坂(5114m)、脫特拉尕特達坂(5030m)、阿特塔木達坂(5500m),全程250公里,然後翻越克里雅山口(5450m)...甚至,還有中國為數不多的活火山——阿什庫勒火山群。
克里雅古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新疆到西藏的最初公路,最早是沿克里雅古道直接修到西藏阿里,據說1951年火山噴發,築路大軍不得不停工,才修改了道路的方向。
其實真正的理由,或許僅僅是因為這條路地質過於複雜、環境過於惡劣、高寒缺氧。
2005年,王鐵男徒步翻越硫磺達坂
圖@王鐵男
在這莽莽崑崙山中最為隱匿的崑崙秘道上,流傳著許多故事。
公元1717年,盤踞在新疆的策妄阿拉布坦(清朝時準噶爾蒙古大汗,?—1727年),派遣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從伊犁河出發,沿著克里雅古道,攻占拉薩,殺了拉藏汗,在衛藏建立統治,1720年被清軍趕跑。
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親王羅布藏丹津,也是從這條路逃亡西藏的。
1878年,左宗棠的清軍追殺白彥虎(1830年2月8日—18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經名:默罕默德.阿龍布,陝西涇陽人,另說是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間陝甘回變的回軍領袖之一)時,這條路被毀,「蹊徑逐絕」。
道路被毀後,它以探險對象這一姿態,重回世人眼中,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彼時,中亞探險考察熱興起,世界各國先後以科考、傳教、考古等理由,向中國派遣探險家,其中就曾有俄、英、徳、日等探險家試圖穿越這條新藏老線。
除了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
英國探險家斯坦因
還有日本探險家橘瑞超
都以失敗告終
但由於沿線海拔太高,加之險峻的高山峽谷和複雜的氣候條件,導致他們大多無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英雄古道
克里雅古道,也是一條英雄之路。
1950年8月1日,為大部隊探路開路的解放軍第二軍獨立騎兵師136人,在普魯村召開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後,由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沿這條高原秘道進軍西藏,開始艱難跋涉之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師
先遣連進藏誓師大會原址
在沒有地圖指引、沒有嚮導領路、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先遣連45天跋涉600多公里,跨越冰封雪裹的崑崙山,克服雪盲、高原病的威脅,甚至在進入藏北無人區後,給養線被大雪阻斷,只能打獵自救,以獸肉為食,以獸皮為衣...
最終以傷亡近一半的代價,將第一面五星紅旗插在了西藏阿里改則縣境內的扎麻芒堡。
先遣連行進在進軍西藏的征途中
先遣連駝隊攀登崑崙山
20世紀50代初,在這生命的禁區,他們此舉不亞於一個世紀奇蹟,為紀念這段歷史,後人將這條「死亡之路」稱為「英雄古道」。
如今你還可以在這條路上,看到當年先遣連在克里雅古道上,留下的那4萬多頭牲畜的白骨。
路邊能看到一具具駱駝或毛驢的白骨
攝影@王鐵男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師先遣連
進藏誓師大會紀念碑
1951年,新疆軍區開始沿這條古道修築新藏公路,沒多久中途就放棄了,改由1956年動工,修建新疆葉城到西藏普蘭全長1465公里的新藏公路。
隨著新藏公路的開通,這條老線的作用被替代,也就漸漸被人遺忘了,直到2007年,國內騎行先驅杜一從界山達坂出發,單人單車全自助穿越克里雅古道。
2008年,新疆登山探險家王鐵男率「英雄古道探險隊」翻越克里雅山口,成為1950年以來第一支成功穿越的探險隊,還開闢出一條徒步探險線路。
離開普魯村前的合影
攝影@王鐵男
「那魂牽夢繞的克里雅山口,是召喚我們付諸全部激情的目標。在美景和幻覺、夢想和眼淚交織中,我們不斷點燃希望,跟隨者內心的召喚,一步一步艱難地邁向它。」——王鐵男
在那之後,正如王鐵男老師所說,克里雅古道就成了國內戶外探險者想「付諸全部激情」的終極夢想。
走向崑崙山1號火山
攝影@王鐵男
儘管相繼有摩旅、自駕者穿越成功的案例出現,但也為數不多,在自駕越野圈裡,克里雅古道的難度,不亞於四大無人區。
克里雅古道自駕線路圖
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穿越克里雅,你會遇見什麼?
在普魯村南邊大約6公里處,有個地方叫阿拉叫依,它是這條路的起點,此處有一遺址,古時是屯兵檢查的卡子。
阿拉叫依古驛站
攝影@王鐵男
從這裡往前走50公里,就是普魯河的源頭蘇巴什(海拔4200米),在維吾爾語中是「河水之源」。
河岸上有一座用石頭砌成的長方形房子,那是1951年新中國築路時的指揮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房頂已蕩然無存,但牆體依然保留著。
沿著當年築路大軍推出來的路基走向蘇巴什
蘇巴什寬闊的河床幾乎看不到水
攝影@王鐵男
當年築路大軍的指揮部
攝影@王鐵男
順著這裡走,大約10公里處,翻越崑崙山的北側山脊,喀拉塔什山(海拔5114米),由於火山噴發硫磺的氣味很重,當年築路部隊測繪人員考察時為其起名為硫磺達坂。
硫磺達坂,回顧來時路
攝影@王鐵男
從這開始就進入崑崙山的一片開闊之地,也就是阿什庫勒盆地(也稱為:烏魯克高原盆地)無人區。
這裡海拔4700米,面積約740平方公里,空曠之際,彷佛天地之間只有你一人。
阿什庫勒盆地
攝影@王鐵男
在這空曠之中,有兩個美麗的湖泊,阿什庫勒湖和烏魯克庫勒湖,還有阿什庫勒火山群,共有14座火山...從普魯村到這裡大約130公里。
烏魯克庫勒湖畔的烏魯克火山
攝影@王鐵男
從烏魯克庫勒湖的北岸向東走,沿著河谷走,翻越海拔5050米的脫特拉尕特達坂,就進入了克里雅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它位於阿克蘇(維爾語叫「白水河」),沿著這條河谷向南走,就到達阿克蘇卡子。
順著阿克蘇河源頭向東南的分支走,翻越海拔5500米的阿特塔木達坂,下了達坂約3公里就到了克里雅河谷。河谷對面,有一座叫阿特塔木帕夏的古堡遺址。
阿特塔木達坂,一片紅色的世界
攝影@王鐵男
走向克里雅河谷
攝影@王鐵男
沿著克里雅河谷上遊走,一座山樑連著一座山樑,再走約27公里,就到了聞名遐邇的克里雅山口,海拔5450米。
走向克里雅山口
攝影@王鐵男
下了山口是一片開闊地,顯得頗為荒涼,但這片開闊地中,有三個湖。
此地的山口分水嶺大約15公里,就到了西藏日土縣境內的邦達措和裹扎錯(邦達措海拔4902米,曾用名「亞爾錯」,是西藏鹹水湖之一,位於日土縣北部,裹扎錯以東),再向南走是邦達措的西南,進入羌塘草原無人區的崑崙山南麓。
羌塘草原,攝影@會員·火
由此再西走約200公里,就到了界山達坂,新疆和西藏著名的山口之一,位於阿里日土縣東如鄉西村。
克里雅古道
一條英雄之路
一條書寫傳奇之路
一條充滿艱難險阻之路
· END ·
本文為玩轉西藏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玩轉西藏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版權均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繫刪除!
玩轉西藏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來源:自駕地理
▌編輯:玩轉西藏【主編:肖楓】
http://lyfzt.xizang.gov.cn/
西藏旅遊網
http://lyw.xizang.gov.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ZOaV3EBrZ4kL1Vidi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