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國際十里泉發電廠位於棗莊市市中區解放南路,它高聳的煙囪是棗莊地標性建築,它被譽為魯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四十年來,它竭盡全力為加快棗莊市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打造自然生態、宜居宜業的新棗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0年前,這裡荒草一片……40年後,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發電廠在十里泉這片熱土上巍巍聳立,從12.5萬千瓦到30萬千瓦再到66萬千瓦,數以百萬、千萬、萬萬千瓦時的電流如同一路奔騰不息的火泉,滾滾滔滔,送進了千家萬戶,帶來無窮無盡的光和熱。
2000年十里泉電廠
2019年十里泉電廠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與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相比,電力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瓶頸」,全國缺電現象開始顯現。這其中就包括素有「煤城」之稱的山東棗莊。到70年代,棗莊還一直沒有獨立的火力發電廠,只有煤礦自備小火電,總裝機容量不過8800千瓦。棗莊人下定決心:要建自己的電廠。
新建電廠,談何容易。撰寫可行性報告,研討論證,審查批准,經費來源,現場勘測......當時市領導帶著籌建組成員上省城,直奔北京。功夫不負有心人。1977年10月,國家計委正式下達文件,批准新建棗莊十里泉電廠。
1977年12月,正是北方寒風肆虐的時候。隨著一陣陣地動山搖的機械馬達聲,棗莊十里泉村人聲鼎沸,不毛之地的荒石灘立時升騰起滿目生機。1978年,一場「大幹快上」的千人會戰大幕就此拉開。
1978年十電開工典禮
1978年主廠房建設
1979年11月4日,#1機組正式投產發電,一年一台機組的投運效率,有效緩解了山東用電緊張局面。
1981年9月,時任國家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李鵬到十電視察後興致勃勃地說:「十里泉電廠的基本建設速度最快,質量最好,效益最高,這是電力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你們的經驗很值得總結和推廣。這樣吧,明年就在這裡召開全國電力基本建設現場會,你們要做重點發言。」第二年,全國電力基本建設現場會在十電如期召開。從此,「十里泉」的名字響徹電力行業內外,此時的十電好像壯志凌雲的大鵬,昂首起飛,展翅翱翔……
1983年10月,五台12.5萬千瓦機組全部併網發電。當時,十電的發電量占到山東電網總發電量的14.5% ,被譽為「魯南明珠」。
九十年代初,隨著國家經濟的復萌,電力企業的發展銳不可當。1990年國家能源部召開現場會,下發紅頭文件:號召全國電力企業積極行動起來,爭做達到標準的工廠,掀起一個「安全文明生產」達標活動,時稱「雙達標」。十電及時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細則,1992年5月9日,國家能源部隆重表彰包括十電在內的全國首批「安全文明單位」達標單位。就這樣,十電一夜之間聞名於全國電力系統,被譽為「擠上來的標兵」,時任電力部部長史大楨特地為十電題詞:「全國火電廠學習的榜樣」。
雙達標創一流
創新期 十電人1個多月沒回家
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十電出現了設備老、能耗高、人員多等因素。2003年下半年,十電人大膽構思建造全國第一台秸稈煤粉混燃發電機組。
2005年5月秸稈發電主體工程開工建設。12月該項目正式投產發電,填補了國內秸稈發電技術的空白,開創了國內利用生物質能發電的先河。該項目每年共摻燒秸稈約5.6萬噸,折標煤約2.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621噸,增加農民收入2000多萬元,促進了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
看似簡單的幾組數據,背後卻是十電人不為人知的心血。談到那段日子,十電「鍋爐專家」戚方明感慨萬千,「那時,煤粉與秸稈混燃的發電機組改造在我國尚屬首例,沒有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鑑,而且秸稈發電的方案一經提出,就遭到部分能源專家的質疑。大家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拼搏。在改造過程中,結合現場設備實際情況,對引進的『洋設備』進行了大膽創新改進,項目在一開始試運的時候,一個月時間大家都守在設備前,睏了就在辦公室打個盹,餓了吃碗方便麵。」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他工作三十多年來,一直跟鍋爐運行打交道,對工作的鍋爐有很深的感情。戚方明開玩笑地告訴記者,「和鍋爐的感情就像夫妻一樣,陪鍋爐的時間比家人還多。」隨後,他深情款款地說,「十里泉是我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地方。」
(全國首個雙背壓雙轉子互換循環水供熱改造項目——5號機組低壓缸雙背壓雙轉子互換循環水供熱改造)
帶著對創新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十電又將目光放到了熱力市場的開拓上。2009年伊始,棗莊市東城區供熱管網改造工程緩緩拉開了帷幕,供暖面積達到300多萬平方米。後期經過改造後的首個供熱季,供熱面積達到600餘萬平方米。
2007年初,根據關停小火電機組的決策,2007年底至2008年5月,十電相繼關停4台14萬千瓦機組。2014年底,#1、#2和2018年9月#3、#4冷卻水塔相繼爆破,告別歷史舞台。
2014年底,#1、#2冷卻水塔爆破
2018年9月29日#3、#4冷卻水塔爆破
關停後,十電的發展也進入低谷。新一代的十電人不服輸,決定迎難而上。幾番周折、歷盡艱辛,2009年,十電終於取得擴建第一台60萬級機組的「路條」。
2013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十里泉電廠擴建項目首台1×60萬千瓦工程核准批覆。兩台機組分別於2016年、2017年投產,再熱汽溫620℃等指標在國內同類型機組中處於領先水平。
(華電集團公司首個高效超超臨界抽凝供熱機組項目,620℃再熱等指標處於全國同類型機組領先水平)
一代一代十電人是不服輸的,他們勇於探索、精益操作、積累經驗。目前,8、9號機組為660MW機組再熱汽溫620℃的管理趟出新路子,環保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濃度遠遠優於國家最新標準。據「十電工匠」馮仁海介紹,企業依靠科技,但不依賴科技,企業始終走在創新的路上。
如今,穿行於十電廠區,一座座看不到煙塵的煙囪直插雲霄,與乾淨美觀的主廠房交相輝映,沉浸在藍天白雲的懷抱之中,分外祥和。
現在,十里泉發電廠向棗莊市供熱熱網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棗莊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周期三年。高溫熱水管網設計包括西線高溫熱水管網工程及東線高溫熱水管網工程。其中西線工程包括西線主管線、長白山路支線、光明大道支線、湛江路支線、民生路支線、和諧路支線、峨眉山路支線,西線高溫水管網長度43.1千米;東線工程包括東線主管線、光明大道支線、文化東路支線、公勝街支線,東線高溫水管網長度13.3千米。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十里泉發電廠見證著一代代十電職工的青蔥歲月,見證著棗莊市南工業區現代工業輝煌歷史的發展變遷,見證整個棗莊的經濟發展。如今的棗莊,不斷有外來企業投資,經濟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讓我們一起祝願,棗莊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