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被貶荊州,王維寫下一首詩表示感恩,句句動人心弦

2019-10-15     慶余

眾所周知,王維是我國唐代傑出的詩人之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他有著「詩佛」之稱,也被後人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王維仕途的順利,離不開一個人張九齡。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政的時候,他拔擢了王維為右拾遺。而在此之前,王維沒有任何政壇地位可言。

所以王維一直以來就視張九齡為伯樂、恩人。當張九齡被貶荊州的時候,舉朝之士但求自保,唯獨王維不避權貴,寫下了一首詩《寄荊州張丞相》,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以及抒發對張的深切懷念和自己也將要歸老田園的情懷。雖然這首詩樸實無華,但是它卻處處透露著王維對張的真情實意,讀來句句動人心弦。

《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首聯「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王維便直接表達了他對張的深切懷念。它的意思是說,我所思慕的人究竟在何方?我悵然的遙望著荊州的方向。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張九齡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貶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這裡的「悵望」和「深」字,我們便可以看出王維對張的深深懷念。同時,它也寫出了王維對當時黑暗政治的不滿。

頷聯「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則是王維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當初天下無人賞識我,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我恐怕還寂寂無名。所以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據《資治通鑑》記載:「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榮自保位,無復直言」。王維能夠寫下此詩,足以說明他的立場,不會同昏暗的官僚們同流合污。

頸聯「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便是王維對自己後路的考慮。即這樣的朝廷肯定是無法待下去了,所以我會退出這污濁的官場,從此歸隱田園。山水田園本就是王維一心嚮往的地方,這次無疑因為張九齡的被貶荊州,給了王維歸隱的決心。

尾聯「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意思是說,南飛的鴻雁早已飛到了天邊的盡頭,它們又怎能將我的書信帶給荊州的您呢?古有鴻雁傳書,但是在王維的筆下,這裡卻是鴻雁過盡,無從寄書。其內心的隱痛,可想而知。詩到這裡便結束了,王維的深深懷念之情,卻悠遠綿長。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他既表達了對張九齡的知遇之恩,也寄託了對張九齡的深切懷念,同時又抒發了歸隱田園的情懷。整首詩低吟婉轉,情調深沉。雖然語言樸實無華,處處透露著的真情實意,卻動人心弦。尤其王維對於張的感恩心理,是值得我們謹記並學習的。古人說:「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這首詩便是很好的範例。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LAI320BMH2_cNUg4V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