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盛世
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終於可以親政了。
當時的宋理宗非常年輕,只有31歲,此時的他,希望變成一個明君,開創一個盛世。於是,宋理宗大規模地審查,開始對史彌遠餘黨進行清算。
史彌遠有四個親信,史稱「四木」;還有三個專門負責打擊異己的台諫官,史稱「三凶」。當時,這七個人張牙舞爪,惹得天怒人怨,百官恨得咬牙切齒,只因為他們是史彌遠的親信,敢怒不敢言。宋理宗掌權後,二話不說,就頒布了一道聖旨,讓這七個人回家了。
宋理宗還頒布了一道聖旨,擢升了真德秀、魏了翁、吳昌裔、郭磊卿等人的官職。
真德秀自不必說,魏了翁堪稱一代賢臣,吳昌裔「剛正莊重,遇事敢言」,郭磊卿「彈劾權幸無所避」,這些人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見皇帝如此地拔賢臣,黜奸侫,天下為之一振。大家奔走相告,說這是一個盛世,史稱「端平更化」,也稱「小元祐」。
可惜這個「端平更化」的盛世,終究是曇花一現。
這個原因,有二。
第一,雖然皇帝驅逐了史彌遠的爪牙,但是史家的核心人員卻保留了下來。
史彌遠的親信鄭清之代替了史彌遠,成為國家的首輔;史家族人的領袖史嵩之也在朝中上躥下跳,意圖恢復史家「滿朝朱紫貴,儘是四明人」的場面。爪牙沒有驅除,只是轟走了幾個小混混,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畢竟,在不清算歷史遺留問題的情況下,想要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皇帝能力有限。
李心在總結宋理宗時,認為他有三個缺點,不是一個明君:一是朝令夕改,靡有常規;二是無端懷疑,出爾反爾;三是喜聽讒言,討厭諫言。
隨著時間的推移,群臣無奈地看著這位皇帝,從一個虛懷若谷、提拔賢臣的好皇帝,變成了一個聽信讒言、重用小人的昏君。最終,在太皇太后的幫助下,這個皇帝徹底地沉淪了下去。
那位「亡國的太皇太后」。就是宋理宗的皇后——謝道清。
謝道清比夫君宋理宗小兩歲,她出生時,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其皮膚「生而黧黑」,眼睛旁還有一個大黑痣。
看見女兒如此難看,其母毛氏非常傷心,道:「生女子,無事;可長得如此醜陋,則是大事。」
雖然毛氏的話偏激,但在封建時代,女人長得醜陋恐怕要被人鄙視一輩子,估計也找不到好婆家。
謝道清長大後,謝家也家道中落了,她成為一個平民家的孩子。
雖然家境貧困,但是謝道清並沒有怨天尤人,她唯一的心愿,就是過上安定的日子,找一個愛自己的夫君,平平淡淡地過一生。
然而,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伴隨著宋理宗登基稱帝,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本人也從一個落魄的山雞,直接飛上枝頭,變成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
宋理宗稱帝後,楊太后就打算政治聯姻了。當時,為了能夠跟皇帝聯姻,很多大臣都找到了楊太后。結果,對於這些貴戚大臣,楊太后都拒絕了,她自始至終就一個人選。楊太后要選已故宰相謝深甫的家眷為後,以還當年的救命之恩。
前面講過,楊太后是把宋寧宗灌醉了,才得到了冊封她為皇后的聖旨。當時,聖旨送到中書省後,有些官員就犯愁了,說這大半夜的,皇帝怎麼頒布了這麼一道聖旨呢?要不等天亮了,跟皇帝確認一下再頒布不遲。
要知道,如果真的等到天亮,韓侂胄就知道此事了,他一定會全力阻止。到那個時候,楊氏不僅不會變成皇后,還會有性命之憂。就在這個危難之際,宰相謝深甫力排眾議,頒布了這道聖旨,楊氏這才轉危為安,成為皇后。
因為當年受到謝深甫的鼎力相救,所以楊太后一直想報答謝家。然而,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現在好了,這種肥水,可不能流給外人。
於是,楊太后力排眾議,頒布懿旨,讓謝家沒有婚配的女子入宮,成為皇后的替補。當時楊太后的這番好意,讓謝家痛苦不已。
因為謝家沒有婚配在身的,只有17歲的謝道清,根本沒有第二個合格的女子。
看著這個醜陋的閨女,謝家人犯愁了。不送吧,君命難違;送吧,把這麼一個丑娘娘送進宮,萬一讓皇帝噁心得反了胃……謝家人都不敢繼續去想。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有嫫母、鍾無艷、孟光、阮氏女這四大醜女,且都成就了一段佳話,也闡述了一個容貌與心靈、品德是不能畫等號的道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重口味……
在送還是不送這個問題上,謝家人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
殊不知,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生了兩件奇怪的事情,讓謝家人高高興興地把謝道清送到了皇宮。
第一件事情,百鳥朝鳳。
《宋史·后妃傳》記載,正當謝家人糾結送還是不送這個問題時,謝家房頂上來了好多鳥兒,一時間,謝家的屋頂被鳥群占領了。
見此情景,有一人道:「聽說謝家的女子要入宮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百鳥朝鳳』?寓意謝家女子要當皇后?」
一聽這話,謝家人大喜不已。
第二件事情,化蝶重生。
還是《宋史·后妃傳》記載,在去京城期間,謝道清突然得了一種皮膚病,結了一層厚厚的痂,導致本來就丑的面容更加醜陋了。
謝家人全都慌了:完了,完了,這等模樣,怎麼見人呀。咱們就等著惹怒皇帝,被株連九族吧。
結果,過了幾天,謝道清的病好了。痂脫落後,眾人一看,謝道清粗黑的皮膚變白了,眼睛旁的大黑痣也消失不見了。
目睹了醜女蛻變後,大家認為這個女子非常傳奇,一定獲得了上天眷顧,大富大貴。此去京城,必成為皇后,母儀天下。
謝道清來到了京城,得到了宋理宗和楊太后的召見。楊太后看見謝道清大吃一驚,就對謝家人道:「這個女孩這麼漂亮,你們為什麼上報說她丑呢?這可是欺君的大罪呀。」
宋理宗看見這個女子,也大吃一驚。畢竟,已經有人告訴過他了,結果,如此美麗的女子,真是顛覆了自己的想像。
在楊太后的撮合、宋理宗認為還不錯的情況下,大家同意了這門婚事。宋理宗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正式迎娶了謝道清。
其實,宋理宗之所以認為謝道清漂亮,完全是期待效應的結果。這就好比相親時,媒婆告訴你,對方身高不足1.5米,體重160斤,結果,相親時一看,對方身高1.6米,體重120斤,雖然還是一個矮胖子,但比想像的好多了,也就對其有點好感了。
宋理宗的心理,就是如此。之前有太多人告訴他,這就是一個醜女。結果,看見後,宋理宗認為還不錯。其實呢,等宋理宗明白過來後,他就不喜歡這個女子了。畢竟,皇帝見過太多太多的美女了,謝道清這種姿色的女人,只能算是長相平平。
宋理宗迎娶謝氏後不久,就不理會這個姿色平平的女子了。宋理宗轉移目標,跟一個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的美女打得火熱了。
這個女子,就是改變南宋歷史的女人——賈妃。
宋朝的「唐玄宗」
在國色天香的美女中,宋理宗最喜歡的就是賈妃了。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女子,以至於宮中都出現了這樣的詞語——「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邪?」
可惜的是,賈妃集皇帝萬千寵愛於一身,卻無福消受。沒過多久,賈妃就病逝了。賈妃死後,皇帝悲痛了好一陣子。悲痛完,皇帝又跟閻妃打得火熱,把賈妃徹底地忘記了。
當時,為了博寵妃閻氏一笑,宋理宗不惜在國門累卵、國庫告窘的情況下,花費巨資為閻貴妃修建了一座功德寺。
這座寺廟的規模之大、用料之貴、裝飾之豪華,令人瞠目結舌。對於這個寺院,百姓則極其痛恨。
在一個深夜,有人曾在寺內大鼓上寫了一副對聯:「凈慈靈隱三天竺,不及閻妃兩片皮。」
凈慈寺、靈隱寺、三天竺寺院(由上、中、下三座寺院組成),都是杭州非常著名的寺院,輝煌無比。但是,這三座雄偉的寺院加起來都不如閻妃的寺院。大家用這種方式,痛罵宋理宗鋪張浪費、窮奢極欲。
因此,閻妃成為宋朝的「楊貴妃」,被人痛罵,永世不得翻身。
人們在痛罵閻妃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痛罵已故的賈妃。大家甚至認為,這個賈妃比閻妃更甚,更不是一個好女人。
大家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因為賈妃在世時,提拔了自己的弟弟,大宋王朝就是毀在了她弟弟手裡。
賈妃的弟弟、姓賈的大臣……不說自明。
書歸正傳,在賈妃和閻妃的幫助下,宋理宗變成了「唐玄宗」,從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變成一個安於享樂的昏君。
皇帝昏庸,自然小人得志。在宋理宗身邊,慢慢地聚集了一幫厚顏無恥、沉溺享樂的小人。對於這個小人當道的朝廷,百姓敢怒不敢言,他們畫了一幅漫畫暗下嘲諷。
這是一幅畫了漲潮之狀的漫畫,潮水裡面全都是烏賊。朝廷看見後大怒,因為這幅畫的諧音,就叫——「滿朝都是賊」!
書歸正傳,這些小人中有三個最為受寵,他們分別是奸臣丁大全、小人馬天驥,還有宦官董宋臣。加上之前的閻妃,這四人構成了一個禍國殃民的「四人幫」。
當時,有人在朝堂門上書寫了八個大字,諷刺了他們一番:「閻馬丁當,國勢將亡(『當』是南宋官話『董』的諧音)」!
殊不知,宋理宗竟然覺得很委屈,他頒布了一道手諭,辯解如下:「朕儀圖治功,宵旰在念,適時多艱,未稱朕意。威令玩而不肅,紀綱翕而不張,財計匱而生財之道蔑聞,民力窮而剝民之吏自若。敵非果強,特自未有以振國勢;兵非不多,特莫知所以計軍實。舍法用例已非矣……」
意思是:親愛的百姓們,不是朕不努力呀,是咱們這個國家太窮了、兵太少了,也太弱了,敵人也太強了,我真的沒轍呀!求求你們放過我,讓我過幾天安靜日子吧。
如果宋理宗處於一個太平時代,他這樣生活倒也可能無事。但問題是,宋理宗時期,可是一個強敵環繞的時代。北方的蒙古大軍已經按捺不住,準備入侵了。
然而,第一個動手的人,竟然是宋理宗。在他的一聲令下中,南宋討伐蒙古的戰役,也是唯一一個南宋討伐蒙古的戰役,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宋朝出征蒙古結果如何呢?我只知道,他的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
更多有關宋朝內容,敬請關注《宋朝果然很有料》,京東、噹噹套裝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