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資金再創新高,港股潛在機會值得重視

2019-12-30     炒股跟Z走

2019年快結束了,港股至今整體表現還是沒能擺脫疲弱的局面。美股、歐洲股市今年是牛市,A股主要股指表現也還不錯;然而,基本面跟國內趨同,貨幣環境及市場流動性與美國高度關聯的港股卻沒有表現。今年的全球股市上漲主要特徵是估值擴張,港股估值並未出現擴張,恒生指數截至11月30日的市盈率(TTM)低至近十年33%分位。

不過,繼今年8月南向資金精準「抄底」港股,又謹慎觀望兩月有餘後,借道滬港通、深港通的南向資金,再次成為港股堅定的做多力量——連續25個交易日持續凈買入,成交凈買入高達547.35億港元外。近日隨著恒生指數反彈收復27000點,南向資金再次放量「躁動」,12月17日港股通成交凈買入逾50.15億港元,創下今年單日凈買入次新高。除卻外圍衝擊鈍化,南下資金大舉買入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南下資金又在港股買些啥?

內資話語權逐步上升

自2014年滬港通機制啟動,北上資金流入A股屢創新高外,內地投資人南下熱情也持續攀升:截至12月17日,五年來港股通累計有10459億港元的內地資金凈流入H股,內資話語權逐步提高。港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在全球機構性投資者占主導的港股,2018年中國內地已取代英國成為港股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最主要來源,占外地投資者交易金額的28%及市場總成交金額的12%;其次為美國、英國。2019年以來南下資金繼續呈凈買入之勢,年內累計凈增1515.7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增長186.56%,日成交額占到港股總成交一成以上。

眾所周知,2019年事件性衝擊使港股成為今年全球最差的市場之一。與此前其流動性歷來受美國等成熟市場貨幣政策較大影響不同,今年以來美聯儲三次降息,以及全球不斷擴張的負利率及資產荒「相對利好」,並未在港股充分反應。展望2020年,全球流動性有望隨著美聯儲的擴表和歐央行的QE繼續改善,而港股作為最具有性價比的估值窪地,有望被全球投資人戰略看多。同時,受內地政策推動,明年港股基本面存在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低估值+盈利回穩」預期下或迎縮小版「戴維斯雙擊」。

南向資金「最愛」哪些股?

在港股通資金大舉凈買入的過程中,內資股無疑是南向資金的「最愛」,畢竟476隻港股通成分股中80%為內資企業。結構上,存量的南下資金累計持股前5大行業分別為銀行(34.47%)、非銀金融(11.12%)、房地產(9.76%)、計算機(9.12%)、醫藥生物(5.74%)。

而8月以來,抄底的內資除卻金融股外,與A股主線行情相似也更偏好計算機電子在內的科技股、醫藥股,及部分汽車、周期和消費股:一方面,金融股的吸引力除卻估值較低、安全邊際高外,分紅率高也是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相較於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已走出大行情,港股中的優質科技、消費股龍頭的估值優勢明顯,南向資金開始尋求港股核心資產的定價權。

總結

港股中的內地企業在明年有望保持盈利的持續增長,預計恒生國企指數的盈利增速將不低於5%。全球經濟大機率繼續低迷,貨幣環境寬鬆,香港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有望保持充裕,為估值提升提供了支撐。2019年,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普遍比發達市場差,據多數賣方預測,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差有可能扭轉,新興市場的機會或許比今年更好。港股當前估值已較大程度上反映了比較悲觀的情形,即便形勢惡化,下行空間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消費類個股今年表現明顯好於市場的整體表現。今年以來恒生消費品製造及服務業指數的收益超過15%,而恒生指數僅上漲2.53%。考慮到消費行業的高盈利增速,股價的上主要反映的是盈利的因素,而非估值擴張。港股集中了國內優秀的紡織服裝龍頭,在國內運動時尚的趨勢中,這些公司保持著快速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yV6VW8BMH2_cNUg43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