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夫婦撿到日本棄嬰,含辛茹苦撫養他40年,如今他是怎麼報恩的

2020-09-09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東北夫婦撿到日本棄嬰,含辛茹苦撫養他40年,如今他是怎麼報恩的

在春秋時期成書的《左傳》一書中出現過名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意思就是不同族的人必是不同心。回顧中國的歷史這句名言似乎確有道理,唐玄宗重用西域胡人安祿山,後來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導致唐朝大亂;宋朝年年向金人進貢結果金人最後還是打入汴京造成了靖康之恥。

也有很多人對這樣的想法嗤之以鼻,他們認為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從小養一隻狼它也會與人類親熱,人難道會比狼還狠嗎?東北夫婦趙鳳祥以及李秀榮收養了一個日本棄嬰並取名為趙連棟,養了將近四十年之後趙連棟回到了日本尋找親身父母,讓我們來看看趙連棟是怎麼樣報答趙鳳祥以及李秀榮的吧。

1945年的11月,日本已經投降了兩個月,但是日本掀起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並未消散,全國很多地方的百姓因為戰亂都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在一個夜晚,趙鳳祥在街邊拾荒,看路上有沒有被丟棄的衣物或者食物,突然他發現在一個角落有一個蜷縮著的小男孩。

當時有很多家庭因為貧窮會將孩子遺棄,可是善良的趙鳳祥並不忍心看到這麼小的小孩凍死街頭,他決定將這個小孩帶回家中撫養。在推車上這個小男孩驚醒,直接就對著趙鳳祥說日語。當時民眾是非常憎恨日本人的,但是趙鳳祥認為不能將戰爭歸罪於孩子上,依舊將他帶回了家。

回到家後,李秀榮認為家庭沒有足夠的能力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夫妻兩人還有一個女兒),極力反對趙鳳祥收養這個日本小孩。趙鳳祥做了許久思想工作之後李秀榮才同意丈夫的請求。之後夫婦二人為他取名為趙連棟並且開始叫他中文,三個月之後趙連棟已經能夠進行簡短的交流,趙連棟說他應該是五到六歲,他的父親是一位軍官,在日本撤離東北的時候與父親走散。

趙鳳祥和李秀榮對趙連棟視若己出,但是他們也知道當時人們對日本人的憎惡,所以一直將趙連棟當成中國小孩培養。但是趙連棟還是有很多日本人特有的習慣,最後還是被村民發現。因為此時趙鳳祥一家受到了村民的職責,不得不回到了河北老家,到了河北之後他們全家也因為趙連棟的存在備受白眼。

趙鳳祥李秀榮含辛茹苦地將兩個孩子養大,兩個孩子長大後也開始在外工作報答父母,可惜趙鳳祥沒過多久好日子,1970年時就因病去世了,趙連棟和妹妹趙連琴就一直照顧著母親。1990年之後趙連棟突然提出了想回日本尋找親人的想法,1992年便去了日本。

兩年之後趙連棟回到了國內,他表示並沒有找到家人,他決定再次前往。這次趙連棟帶著他的妻兒一起回到了日本,走時還跟李秀榮趙連琴保證會給她們一人發一個房子,可是這次走後趙連棟就再也沒有消息。

現在李秀榮已經相當高齡了,她依舊挂念著養子,她害怕趙連棟在外面出現了意外,整日以淚洗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wS-cHQBd8y1i3sJj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