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比較少見的姓氏,只有17人,還是同宗同族,百年沒有搬出縣城

2021-05-05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我國比較少見的姓氏,只有17人,還是同宗同族,百年沒有搬出縣城

姓名,通常被認為是人的一個稱號,但由於我國歷史悠久的祖宗崇拜文化以及父母對於子女的寄託,姓名也就不再僅僅只是稱號,「姓」可尋根溯祖,「名」則有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寄託;而在我國的福建有一姓氏,全國僅17人,還是同宗同族,百年沒有搬出過縣城。

這一姓氏便是「楓」,楓姓並未收錄進《百家姓》,事實上在全國,「楓」姓的人並不多,而他們都是出自有「中國茶都」稱號的福建安溪縣。

據《安溪姓氏志》所載,楓姓先祖曾在清朝為官,但清末並不太平,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太平天國。由於受到太平天國的牽連,楓姓慘遭抄家,而為避更大的禍端,楓姓先祖舉家遷移,投靠了當時在安溪做縣令的胡允慶。

胡允慶與楓姓先祖是同窗,深知身處亂世,多有不得已,因此好心接納了楓姓先祖,將他們安置在一處院子裡,恰巧院中有一棵長得非常不錯的楓樹,楓姓先祖故而改姓為「楓」,楓姓也就這麼延續了下來,而楓姓人為了感激胡允慶的恩情,便是以胡允慶為先祖。

不可否認,罕見姓氏的背後通常都有著一段歷史故事,除了「楓」姓,還有「叫」姓,「叫」姓出自於湖南省株洲市攸縣菜花坪鎮菜坪村,迄今為止,全國姓「叫」的人僅有300餘人。

據《叫氏五修族譜》所載,「叫」姓的祖先是明朝官員仲康,本是河南苗裔,輔佐胡國公正南將軍,官至都閫,為四品。但由於遭到國事變故,仲康便打消了做官的念頭,後來路過菜花坪鎮菜坪村,覺得風景怡人,便定居在了此地,改名換姓,在此隱居。

數百年,叫姓後人都居住在這塊地方,並不曾有什麼不妥,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菜坪村的人也逐漸走出山村,才知道自己的姓氏有多罕見,並且還因此造成了不少的困擾,因此不少叫姓人打算改姓。

另外,因姓氏而感到尷尬的還有「操」姓,很多人會認為「操」姓的祖先是曹操,事實上,經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的研究成果表明操姓不是曹操後裔,而據鄱陽《操氏宗譜》記載,操姓始祖是「天成公」,經考證,其原型是梁閔帝蕭淵明。

蕭淵明即位為帝實屬無奈,南朝梁發展至此已經到了尾聲,外有強敵威脅,北齊、西魏插手梁朝之時,而梁朝內部更是禍亂不斷,蕭淵明在將領王僧辯的擁立下即位,王僧辯則是受到了北齊的要挾,不過蕭淵明在位僅有四個月,就被司空陳霸先廢黜,降為建安王。

蕭氏後人為避禍端,故而選擇遠走,隱居於江西鄱陽,而當時曹操被世人所稱讚,因此他們又謊稱是曹操後人。隋末的農民起義領袖操師乞便是出自鄱陽操氏,而從「操師乞」這一姓名可以了解到,古人起名還是不覺尷尬的。

但要說「死」姓,是真不太好起名,「死」字自古以來就被認為不吉利,這一姓氏的背後又有一段怎樣的歷史故事?由於鮮卑族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姓氏也逐漸漢化,而根據部族名稱,便有了「死」姓,主要是分布在西北部地區。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死姓人也覺得這一姓氏用字不雅,於是改為了諧音的思氏、肆氏等,不過死姓並未消失,據中國科學院的調查,現今死姓人還有千人左右,分布於河南洛陽、開封等地方。

通過「楓」姓、「叫」姓、「操」姓等姓氏的由來,不難發現罕見姓氏的背後都有一段隱居史,避居於世,隱居山林,姓氏獨樹一格,不走出這個地方,外界未必會發現這處「世外桃源」,不過自遠古起,祖宗崇拜就烙印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無論去了哪裡,是否改了姓氏,都不可能忘記自己的祖先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R_gOnkBrsvY2_UuI4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