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好黨員!公認的「好人」

2019-07-24   瓦房店廣播電視台


樸實的堅守只為旅客的笑容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長年如一的堅持,難的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難的是無私無畏的付出。瓦房店火車站保潔服務隊的趙殿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盡職守則,無私奉獻,他的事跡不僅感動著車站的幹部職工,也感動著奔向祖國各地的四方旅客。


1.用心工作,方便旅客也受益同事

瓦房店站作為一個客運老站,面對旅客出行的需求和標準,車站候車室、售票廳以及周邊環境2000㎡的衛生保潔任務壓力很大。2012年2月,車站成立保潔服務隊,面對老、弱、病的班組人員,趙殿利勇挑重擔,一干就是7年。



剛成立保潔服務隊時,有一名旅客對正在清掃衛生間的班組同志喊道:「掃廁所的,過來把這東西拿走。」一句「掃廁所的」,極大傷了同志們的心,苦累都不算什麼,讓人瞧不起太傷尊嚴。趙殿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和大家反覆談心,「掃廁所也是為旅客服務,只要旅客方便,我們的工作就沒白乾,」通過思想工作逐漸打開了大家心裡的結。



「話說再多都不如自己先干出樣子」。無論春夏秋冬,趙殿利堅持每天早早來到車站,晚上都忙完了才最後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每天髒活累活干在前,像一個機器人,總是不知疲倦,忙碌不停。自從擔任保潔班班長以來,他就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大家看到他都這樣做,再也沒有發牢騷、有怨言的。


以前,車站設備陳舊,車站候車室的廁所里經常有旅客亂扔雜物,蹲便器極易堵塞,造成糞便水外溢。每當發生蹲便器堵塞的時候,他二話不說,總是第一個帶頭幹起來。有時旅客扔的東西堵住了污水管,用什麼工具都不行,他就挽起袖子把手伸進下水管中用手掏,掏一下不行再掏,糞便水濺了一身,經過幾次掏扒,才終於把下水管疏通了。當他一身污水,汗流浹背從衛生間出來,贏得了旅客的讚許,大家都說:「見到為旅客服務的,沒見到這樣為旅客服務的。」

現在,保潔工具越來越高級,但趙殿利還是把最髒最累的工作攬在身上。


整治地下通道,他拿著高壓水槍反覆沖洗台階;整治站台白線,他拿著拖布反覆拖蹭;整治候車室衛生間,他更是不怕髒污,帶頭抹……一干就是一天,50多歲的他總是那麼有幹勁兒,從不言累。





他的真誠,他的樸實,他的付出,影響和帶動了大家,工作都爭著干,搶著干,經常遇到乘車的旅客感慨車站環境衛生變化太大了。

2.用情付出,把旅客當自己的親人

保潔服務隊不僅要做好保潔工作,還有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就是服務重點旅客,對年齡偏大、身體不好的班組人員來說,這不僅是壓力也是挑戰。趙殿利帶領班組成員熱情投入到為旅客服務中,在服務中感受奉獻的幸福,在服務中體現人生的價值。



6月15日,一位90多歲的老人從北京坐車回來,趙殿利接到旅客電話後,早早來到車站準備好輪椅,在火車停靠站台後,主動攙扶著老人家坐到輪椅上,並且和其家屬一起將老人家送到住的賓館。他的家屬說:「這麼多年,一直是您來接送老人,謝謝您!」趙殿利回答道:「沒事沒事,應該的!」



趙殿利有個重點旅客筆記本,上面記滿了旅客的電話,每個電話後面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普蘭店區蓮山街道沙包村有個叫畢曉秋的姑娘,親切稱趙殿利為趙叔叔,她和趙殿利認識已經有7年多了,這7年里,趙殿利對待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知接送了多少次。曉秋7歲時因摔傷造成左腿重症殘疾,每年都要到北京去五六次治療,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家裡還有一個上學的妹妹,經濟條件很不好,到北京治病都是舅舅幫助聯繫。

2012年4月,曉秋父母送她到車站去北京,趙殿利幫助把曉秋送到火車上,當了解到女孩的情況,他把自己的電話給了曉秋,告訴她,「以後不論去北京還是從北京回來,我來接送你吧。」這一句輕輕的承諾,趙殿利說到做到,不知付出多少辛苦。每次曉秋去北京,她的父母把她送上村裡到瓦房店的汽車,趙殿利都推著輪椅到汽車站把曉秋接到候車室,再送到火車上。每次曉秋從北京回瓦房店,趙殿利都把她從火車上接下來,再用輪椅把她送到汽車站。有時候去北京,趙殿利還為曉秋買些水果、飲料帶到車上,回來的時候他經常給曉秋打輛計程車送回家。

有一年夏天,曉秋去北京,趙殿利感覺到她思想情緒不對勁,就開導她,看到她身上穿的衣服都過季了,就到商場給她買了件夏天衣服。曉秋看到趙殿利為她服務忙得一身汗,哭著說:「趙叔叔,我們無親無故,你都能這樣幫助我,我有什麼想不開呢?」每年春節,曉秋第一個拜年電話一定是打給趙殿利的,這個電話飽含著人間最美好、最樸實的真情。



2018年5月份,車站有了高站台後,到二站台只能下樓梯走地下通道再上樓梯到二站台,因為沒有電梯,如果有坐輪椅的旅客到二站台乘車,只能靠人一起抬過去。這種情況下,趙殿利只要知道二站台有重點旅客,他幾乎都親自到場,不管是抬還是背、或者是攙扶,為的就是旅客平安出行。高站台修建好後,服務重點旅客500餘次。






為了把服務工作做好,趙殿利和班組同志們在候車室公布班組「乘車旅客的嚮導、購票旅客的參謀、重點旅客的幫手、出行旅客的朋友」服務承諾和趙殿利的24小時服務電話15140565518,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服務社會大眾。幾年來,趙殿利收到錦旗30多面,收到表揚信、微博微信表揚100多次,但大家都知道,他為旅客做了多少好事是數也數不清。



瓦房店電視台在「文明的感動」節目中播出了趙殿利為民服務的事跡,他的名字也越來越被旅客所熟知。「耳聽為虛,眼看為實」,有的人不相信就親自到車站看看,電視里講的是不是真的。

有位旅客親眼見到趙殿利背著一位老人上車,老人小便失禁澆了他一身,家屬非常不好意思,他卻沒有絲毫介意,這位旅客逢人便說:「趙殿利,活雷鋒,好樣的」。

3.用愛做事,傳遞溫暖感動身邊人

趙殿利出生在我市的一個偏僻鄉村,兄弟姊妹5個,只有他一人當兵復員後,來鐵路當工人。多年來,除了照顧自己父母,還對岳母悉心照顧。8年前,他的岳母患病後不久,為了妻子照顧老人方便,索性把岳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顧,至去年老人離開一照顧就是8年。當下,很多人可能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做到如此照顧,但是,趙殿利對自己的岳母就像對親生母親一樣,用孝心詮釋了為人子女的感恩回哺。

趙殿利在鐵路上班,妻子下崗失業在家,為了貼補家用,還曾在家門口看自行車。雖說自己家過得緊張,可是幫助別人他卻從沒在乎過。妻子的姐姐、姐夫都是智障人,生活上都需要別人照顧,妻姐唯一的孩子家住我市郊區,2008年患腦溢血去世,智障的外甥媳婦不久也因病去世,可憐8歲兒子無人照顧,無依無靠,成了孤兒,親屬們都說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趙殿利與妻子商量,主動將孩子接到家中承擔起撫養義務,這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生活負擔。當時兒子上大學需要錢,家中生活需要錢,他就把50平方米的房子讓出一間,讓妻子開了按摩室貼補家用,一家人就擠在一個房間裡,別人見到他這樣付出,都勸他把孩子送走吧。他說再苦再困難也得扛,不能看著孩子四處流浪無家可歸。他像疼愛自己的孫子一樣疼這個孩子,帶他玩耍,送他上學,學校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都被趙殿利所感動,對孩子更多一份關心。他這一「扛」就是9年,孩子現在已經上高中了。

趙殿利是個熱心人,也是被大家最認可的「好人」,無論誰家有困難,趙殿利沒有不幫忙的。

小區里有個老王頭自己一個人生活,兒女都在外地,趙殿利知道老人孤單,就經常到老人家走走,陪老人嘮嘮嗑,看看老人有什麼困難,老人去世時家人都不在身邊,趙殿利得知後立即趕到老人家中,給老人穿上送老衣服,並給老人剃頭洗臉美容,讓老人安詳離開。等老人兒女趕回來時,看到趙殿利忙前忙後,在趙殿利面前長跪不起,給了趙殿利最大的「孝子禮」,兒女沒做到的事,趙殿利做到了。

今年以來,趙殿利閒不住又成為瓦房店市慈善總會快樂義工大隊中的一名義工。只要有時間,他就去參與義工大隊的慈善活動。4月份,他到敬老院幫助老人剪頭髮,陪老人嘮嘮嗑,力所能及地為敬老院出些力。6月份,又有一次去敬老院獻愛心的活動,可趙殿利工作在身,便主動捐了些款,用來為老人買些日用品。


趙殿利只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如枕木一般樸實,如砟石一樣無華,他用自己長年如一的敬業奉獻、責任擔當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形象。2013年他獲鐵路局 「春運十大標兵」稱號;2014年獲鐵路局「先進生產者」稱號;2015年獲得鐵路局十大「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火車頭獎章」;2016年全路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瀋陽局集團公司先進生產者;2018年大連車務段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

蓋益 李言茹 楊小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