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主席目標成泡影,教練「四個迷戀」是敗因

2019-09-09   則鳴之音

中國男籃落敗奈及利亞男籃,姚主席賽前制定的「做亞洲球隊最好、第一時間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目標均已成為泡影。雖然賽後姚主席主動攬責,但回顧5場比賽,主要還是因為主教練李楠固執己見,執教水平有限所致,概括起來是「四個迷戀」。

一是迷戀小個陣容,3內4鋒5後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決策。系列熱身賽,李楠用5小陣容確實贏過幾場比賽,但卻沒有清楚地看到,系列熱身賽所遇到的球隊大多數是二流水平的隊伍,除與巴西隊的兩場熱身賽,其它比賽基本上不能檢驗出中國男籃的真實水準。賽前有專業人士坦言,系列熱身賽對中國男籃的鍛鍊價值不大。可李楠並不這樣認為,在最後一刻公布12人大名單後,有人質疑帶3內線欠妥,他卻說3內線足夠了。央視隨隊採訪記者劉佳,一直認為3內線很難適應世界盃高強度的比拼。筆者也曾預測12人大名單,4內3鋒5後衛較為合理,當12人大名單公布後,又撰文預見《3名內線吃緊,中國男籃想走更遠有點難》。事實果終如此,僅僅打了兩場比賽,三大內線體力就嚴重透支,三戰委內瑞拉,三大內線跳不起,跑不動,籃板球被比自己矮了一截的委內瑞拉球員虐暴。不僅如此。前4戰堅持3後衛戰術不變,阿不都、任駿飛、可蘭鮮有出場機會,由於對三內線的過度使用,不僅搶籃板沒有優勢,而且依賴內線定勝負的中國男籃,生死時刻內線無法站出來接管比賽。

二是迷戀8人戰術,其它4人鮮有出場機。首先,亞洲球員的體能與非州和歐美球員相比,完全處於劣勢,保存主力球員的體能就要有更多的人輪換,前4場球大多是堅持8人拼到底,直到第5戰孤注一擲,才讓阿不都打了13分鐘,任駿飛打了幾分鐘。其次,12人大名單是好中挑好,優中選優才定下來的,你既然帶了人家去世界盃,就要充分相信每一個球員。堅持8人拼到底,最後拼出來的是傷病。翟曉川拼完第一場,第二場就受傷,此後便從一名拼搶悍將成了板凳上的看客。而據統計,替補席上的角色球員,孫銘徽出戰4場共53分鐘,阿不都4場共22分鐘,任駿飛共22分鐘,可蘭則只有可憐的7秒鐘。由於出場時間少,明顯可以見到最後一戰阿不都和任駿飛不適應比賽節湊,阿不都出戰13分鐘有7分進帳,表現比較靚眼,但有關鍵球接飛和接孫銘徽助攻該進的球不進的低級失誤出現。任駿飛看上去在場上則有點不知所措。要知道阿不都和任駿飛在CBA賽場上的表現,並不比12人中的多數球員差,不多給機會展示,一上場就要成為關鍵先生誰也做不到!

三是迷戀3後衛戰術,關鍵場次沒有達到預期效果。3後衛戰術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比賽的對象,在什麼場次用能達到預期效果。前4場球不管輸贏堅持3後衛不變陣,結果在波蘭隊和委內瑞拉隊身上吃了大虧,戰波蘭隊3內線拼搶籃板體力退支,打委內瑞拉籃板被虐,拼韓國也沒有占多少上風。與波蘭隊一戰,到手的勝利拱手相讓。戰韓國,本應大比分獲勝,結果只贏了4分。如果戰勝波蘭,進入16強,順理成章地可拿到東奧會門票,如果大比分贏韓國,也不會讓伊朗輕輕鬆鬆拔得東奧會入場戰頭籌。

四是迷戀極少數球員,真正有潛質的球員得不到相應的上場時間。筆者一直認為中國男籃有3位被高估的球員。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遇弱則強,遇強則弱」。比如說郭艾倫,第一戰獲得MVP,那是因為象牙海岸是32支隊伍的墊底球隊。打韓國隊得到16分,而且命中關鍵三分,那是因為韓國隊實力不濟。在對陣波蘭、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比賽中,郭艾倫基本上是隱身。尤其是最後一戰,第一節後半段替補登場,上去就是一個3+1犯規,本來領先7分一瞬間變成4分,上半場結束中國隊以31:35落後4分,郭艾倫在場上球隊輸了11分。另外像方碩,5戰下來,最後一場打得最好,19分全隊第二高分。但他絕對不是球隊的終結者,往往關鍵節點出手得不了分。數據統計顯示:世界盃前4場比賽三分球,郭艾倫14中3,方碩17中3,其中方碩前兩場球4投中0,第三場9投中2,這樣的命中率怎麼可能帶領球隊走得更遠?評價一個球員球藝的高低,應該從三個方面分析:(1)、得分數據亮眼,要看他的出手次數和命中率。(2)、表現好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球隊。(3)、關鍵場次、關鍵節點能不能幫到球隊。綜合考量,郭、方二人在這三方面均有短板。正因為李楠迷戀少數球員,才

葬送了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最佳時機。

中國男籃東奧會資格,只剩下24進4的落選賽,其難度不會比世界盃小多少。欲獲得最後一張入場券,世界盃上述「四個迷戀」也許是教練和教練組應汲取的教訓!